•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唤醒主体意识,秀出个性华章]主体意识

    时间:2018-12-28 03:38: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 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厌倦情绪,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积极积累知识,构建知识个性体系,张扬个性,秀出华章,写出个性化美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主体意识 创新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前辈时贤已经发表过很多精彩的见解。学好语文,能使我们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加厚民族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情况却又与此相去甚远:学生唯一可以不用记的课表就是语文,上自习唯一可以不看的书就是语文书。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走出语文学科的这一尴尬处境呢?下面就浅显地谈谈我的认识。
      
      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况和困惑
      
      教师或者社会人,大多都会高度重视语文的学习,甚至有些人走上工作岗位后还大发感慨地说,哪怕其他所有的科目学不好,也要学好语文。这也许有些夸张,但却真实地反映了语文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但是学生对语文为什么不感兴趣呢?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们很喜欢小说、诗词、曲赋,但是一旦把这些东西放入课本,即使内容一样,学生们也会望而生畏。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对语文的情感也是相当复杂的。他们本意喜欢,但上课不喜欢,可为了考试又不得不喜欢。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了。学生真的不喜欢语文吗?我想问题的关键就是考试。课外学生的阅读是一种休闲,没有精神负担,没有各种束缚,但是一旦放入课本,当他一看到文章,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理解分析它,考试会不会出相关题,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答案,不会丢分。加之语文的学习虽有较长的时间,学的知识也已有一定量的积累,但是考试时怎样将知识储备转变为知识个性体系和能力,并结合自己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在答卷中较好地反映出来,答出优秀答案,这是学生们普遍面临的困难,也是需要学生花费心血精力做的。一旦教师指导不够,他们就会感到迷茫,不知该怎样学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就是怎样能得到高分,甚至有的学生学习语文就是为考试,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意义,这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被应付考试的理性分析所消亡了,从而学习语文就成了被动的应付。他们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更不会把语文放在大环境中学习,进而学好语文,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语文科目也因此成为最尴尬的学科。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扭转这种局面呢?
      
      二、树立大语文观,唤醒主体意识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针对学生对语文科的被动应战的现状,教师要积极设法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逐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一)从远处着手,引导学生树立起大语文观。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中学语文教师在现代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大语文观。那么什么是大语文观呢?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语文课,走出教室所面对的社会也是语文的天地,包括路途中的指示牌、大街小巷街道的名称、各种广告、电视电影中的台词、交往中的对他人的称呼、待人接物的态度等。“人生处处是语文”,如果学生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再加上教师的适当而具体生动的引导,学生就会对身边的各种现象加以注意、分析,最终和自己的人生体会联系起来,得到人生的感悟,进而就会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一旦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对语文课堂有主动性,上课就会用心,掌握知识也就牢固,做题也就得心应手,就有了和其他科目一样的成就感,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乐趣,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再次要善于抓住中学生的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的年龄特点,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最终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创新欲望,进而唤醒他们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二)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作业和出题形式。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随着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而觉醒的。面对竞争激烈的考试,考试成绩无疑是学生的“命根子”。如果学生对语文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攻读,而成绩又提不上去,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减退,就有可能失去主体意识。而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也正向考察学生的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过渡,为学生充分张扬个性提供了舞台,不再是局限于死知识的考察。所以在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广泛涉猎课外语文知识,丰富情感后,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传授思维方法,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及情感体验与考试答题有机结合。
      
      三、积累知识,构建知识个性体系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在中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个性体系。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知识有明确的知识和缄默的知识,有静止的知识,也有不断编码的活化的知识,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的知识,只能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还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还有很多是智慧性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是在教师既定的传授过程中就能够学会的,它需要做事,需要回到生活,需要有丰富的感受,才能把握,尤其是那些智慧性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善教善放,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进而获得创新的方法。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做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就容易使学生“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善于教导学生,也要学会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我们应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学生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还应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创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在我们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时,还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现实的训练中,教师要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也要注重建立起两类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多种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学会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创新,不断培养和丰富自己健康、文雅、高品位的情感,进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个性体系,并在考试答题中充分体现展示出这种个性。例如下列几道试题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一是:请写出部首相同的四字短语。二是:请用十个不同的含有卷舌音的字,组成一句话。第一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判断题型,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展现自己知识的积累,同时反映自己的个性情感,考查的是缄默性的知识。如果改变为:请听写下列短语,就会将知识变为不动的了。第二题考查学生个性情感和个性化知识体系。它既考了语音知识,又考了语法知识、字形、审题,有利于推广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它将知识和学生的个性结合了起来。如果学生平时是死记知识,则很难做出。而对于那些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丰富情感体验的学生相对就容易多了。所以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丰富知识积累,积极构建知识个性体系。
      
      四、丰富情感,张扬个性,秀出华章
      
      随着中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中高考以及其他各种考试都由考知识转向了考情致和考个性,主观题相应增多,作文的命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的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到看图作文,到这几年的供料话题作文。(尽管有的省回到了命题作文,但已不同于以往)作文命题的开放性越来越大,即作文留给学生的自主性的空间越来越大,这几年的作文对文体也做出了全面的放开,这样作文对学生的限制就少了,但对学生作文的思辨性、情感性、语言风格、文化个性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高中学生要有自己的情致,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因此在主观题及作文中就应该充分张扬个性,答出个性化答案,写出个性华章。如请用十个不同的含有卷舌音的字,组成一句话,这道题考生就能写出如:“长征唱出茁壮成长之章;志者支持知识而崇尚智者;智者重治真知而慎正身……”这样优秀的短句。无个性,就无作文。
      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风华少年,每一位具有个性的风华少年,只要进行内心驱动地写作,写出来的文句,就会文采熠熠,个性鲜明。个性和写作从来就没有分开过,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不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样式,套用别人的语言风格,假借他人的情感体验……而是做到个性化感受,个性化思维,个性化题材,个性化语言,个性化说理,个性化描写,个性化抒情……做到“新瓶装新酒”,张扬个性,写出个性华句华章。
      总之,面对当前的语文学科的尴尬局面,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思想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开辟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有用之才。

    推荐访问:华章 唤醒 秀出 主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