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演讲稿 > 正文

    沙发产业实施方案

    时间:2021-02-21 13:44: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沙发产业实施方案

     x 20xx 年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球贸易分工的趋势更加明显,中国沙发制造行业在中低端产品上具有显著的成本制造优势以及质量优势,出口量庞大,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市场方面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宽裕的物质生活,将进一步扩大对沙发等家庭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以泰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购买力持续提高,从而能够刺激全球沙发市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

     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产业和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由资本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 xx 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 xx 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

     规划路线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优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示范引领产

     业发展协同发展的能力,使区域产业发展在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中实现提质增效。

     第二章

     发展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 ,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3、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革命的驱动力量。改善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组织引导,市场推动。坚持组织引导,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实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5、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第三章

     产业环境分析

     2018 年我国沙发行业市场规模约 545.74 亿元,同比 2017 年的522.24 亿元增长了 4.5%。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很多华侨、外商到广东设厂,中国沙发制造业 OEM(贴牌生产)模式迅速发展壮大,后来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人们熟知的很多家具企业也是在这个阶段通过为大品牌代工积累了第一桶金。进入 21 世纪,头部沙发代工企业开始转型,打造自主品牌,商业模式更加多元,产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沙发制造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较为分散,但总市场份额较为稳定。在行业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阶梯式品牌布局结构。以全友、曲美、红苹果、宜家等大型企业为主力的第一阵营,和其他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二三阵营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空间。但沙发制造行业的竞争时代已经到来。大型企业的沙发设计多为较高层级的产品,价位高、质量好、款式新、好评率高等特点,牢牢占据着市场上较高层级的消费市场。而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沙发市场或者说中低端沙发销售市场,

     这些企业没有明显突出的竞争优势,因此,沙发行业的激烈竞争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近几年,我国沙发行业产量稳步增长,从 2011 年的 25533 万个增长到 2018 年的 36722 万个,近年来国内沙发行业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是沙发出口大国,生产的沙发有三分之二用于出口。2018 年,沙发出口量达到 24882 万个,而沙发国内消费量为 11976 万个。

     从沙发销售市场来看,2018 年沙发行业销售收入达到 1421.76 亿元,同比增长 6.8%,其中出口市场销售额达到 898.09 亿元,同比增长8.6%。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球贸易分工的趋势更加明显,中国沙发制造行业在中低端产品上具有显著的成本制造优势以及质量优势,出口量庞大,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市场方面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宽裕的物质生活,将进一步扩大对沙发等家庭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以泰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购买力持续提高,从而能够刺激全球沙发市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

     随着国民收入持续增加,2018 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90.03 万亿元,同比增长 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9,251 元,同比增长7.84%。消费者对品牌和品质的追求日益增高,消费升级的时代已经来

     临。沙发由最初的使用需求上升到了生活享受,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美观性、功能性和环保性。对家居空间的个性化和整体的空间美学有更高的要求,促使沙发生产商逐步向服务商转变。

     城镇化带来的沙发市场空间充足。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将推动沙发行业的发展,释放出的“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郊换城”等购房需求将为家居市场带来增量。另一方面,当行业发展逐渐步入成熟期,品牌沙发企业的生产技术更为先进、产品品类更为丰富、渠道建设与管理更为完善,更容易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可以预见,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沙发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除一二线城市之外,三四线城市的需求也将大幅上升,将为品牌沙发企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第四章

     区位优势分析

     新城市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 xx 亿元、增长 xx%;在减税降费 xx 亿元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xx 亿元、增长 xx%;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xx%,出口总额增长 xx%;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xx 元、xx 元,分别增长 xx%、xx%;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xx%;城镇登记失业率 xx%,新增就业 xx 万人;完成省下达节能

     减排任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临百年未有机遇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发展,处于“风口”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起飞,越是机遇叠加越要认清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敢打善拼,真正化压力为动力、变潜力为实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要以争当先锋、追赶超越的使命担当,以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豪情斗志,加快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今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xx%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xx%,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xx%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xx%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xx%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xx%以内、新增就业 xx 万人以上。

     (一)发展优势产能的机遇

     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七大主导产业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寻求新的发展动能一直是郑州市產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题的高耗能行业,如电解铝、水泥、建材、化工等,尽管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明显,企业经营效益也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

     经济平稳运行的潜在隐患。在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能源消耗的新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解过剩产能尤为重要。

     发展枢纽经济,充分给予了将过剩产能转化为优势产能进行输出的机会。作为枢纽城市,郑州市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浪潮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基础建设相对落后,正处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期,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通讯等领域有着迫切的建设需求。这些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正好能够满足国家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二)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机遇

     物流业以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立体交通运输方式相互配合,拥有便捷、畅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物流和信息网络,通过梯度推进战略,形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双向输出输入,辐射周边,继而对内陆城市群交通、物流、信息的一体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枢纽经济的倾向性发展,地区作为内陆中心城市,其物流竞争力,在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环境中,物流业能够提供比其他类似城市更具有竞争力的资源禀赋优势、物流服务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及具有使城市物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的能力。

     地区必定提升科技水平装备下的各类交通工具的急速发展,形成现代化的立体综合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在准确把握枢纽经济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对地区的枢纽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

     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总体呈现出地位提升、优势扩大、稳中有进、蓄势崛起的良好态势。地区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新动能加速成长,新支撑加速形成,新产业加速壮大,为经济整体质量效益的持续提升营造强有力的条件支撑。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利用型等新兴产业是在枢纽经济发展的优势下需要紧紧把握的发展机遇。地区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新兴制造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地区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战略人才和拥有国际领先成果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激励、流动和保障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四)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机遇

     随着枢纽经济的发展,地区作为蓬勃兴起的增长极,将更能把握住机遇,发展城市群经济,缩小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加快城市群内各个企业“走出去”步伐。

     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落实“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新兴化,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工业“强基”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内外标杆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三)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优质化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和集群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四)优化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兴业富民的要求,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单功能的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第五章

     目标

     区域规模以上企业现行产值达到 xx 亿元,销售收入达到 xx 亿元,实现利税 xx 万元。

     第六章

     主要任务规划

     (一)培育做强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鼓励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适度进行境外投资,逐步建立境外基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以市场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联盟为载体的各种形式的重组联合并购,加快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扶持市场竞争力强、有影响力的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努力打造大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行业整体竞争力。

     (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对于促进产业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三)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支持中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产业产品服务。形成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规划期内培育若干家创新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原始创

     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五)加强宣传培训

     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产业宣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产业培训。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组织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并举办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专业的学习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全面推进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第七章

     实施保障

     (一)创新招商模式

     完善招商信息。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信息库,汇集符合产业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信息,动态跟踪管理。

     优化招商方式。充分发掘行业内优势企业和潜在项目,建立重点项目跟踪和项目动态储备制度,高质量招商;优化项目落地服务,高质量安商。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组团招商等新模式,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开展“重点企业寻求配套、本地企业主动配套、外来企业跟进配套、产业园区支撑配套”的专业化招商。

     加大引才引智。对接咨询评估、职业教育等机构,汇集研发、设计、管理等方面的高端领军人才,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区。

     (二)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

     (三)完善统计制度

     建立健全以产业分类标准为基础,以主要产品数量、企业、服务机构等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统计信息采集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监测,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分析发展趋势。支持产业相关社会组织开展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四)加大科研力度,推动产业配套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技术研发推广,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列入各级科技专项计划,优先给予成果奖励。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

     (五)创新融资渠道

     建立、完善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行业产业项目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制定发布行业产业鼓励发展目录等方式,引导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社会资金进入行业产业。

     (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民间资本投向产业领域。加大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诚信、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倡导“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工业文化,为产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组织形态和“产业+知识创造”的实践之路。广泛开展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产业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七)切实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有意识、有计划地做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建设等工作;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营造人才施展才能的环境。特别重视对顶尖人才培养

     和引进,逐步形成以顶尖人才引领、具有开发能力的人才为骨干、具有专业技能人才为基础的“宝塔”型人才结构队伍;建立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机制,保持科技队伍的战斗力和活力;对已有的专业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好知识更新工作。

     (八)广泛开展规划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

     区域各主要媒体要大力宣传产业经济和产业事业规划,通过开展规划宣传、解读、跟踪报道等活动,强化规划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普遍关心产业、热爱产业、支持建设产业强市的舆论氛围。定期公布规划落实进展情况,强化重大决策和项目的公众参与,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倾听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保障规划的顺利落实。

     (九)加强统筹协同推进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导向作用和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推进产业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产业整体方案,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大幅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转变部门职能,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强战略性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统筹协调各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广大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协同推进产业发展。

     (十)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组织行业协会和相关单位深入研究区域行业发展中的机遇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为决策部门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形成融合发展、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应认真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责,加强与相关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加强产业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将产业现代化工作推进纳入考核范围。

      第八章

     重点建设项目

      —— 重点建设项目:x xx 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沙发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 258000.00 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 有限公司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 有限责任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当前时期,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增多的严峻挑战,更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挑战并存,发展前景广阔。

     机遇前所未有。支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优势将为发展带来众多“机会窗口”,催生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汇集,加快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在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挑战复杂艰巨。世界经济仍然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减速换挡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结构调整阵痛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现阶段产业结构不够优、规模不够大、层级不够高、创新不够强,环境资源约束和经济发展矛盾比较突出,精准扶贫短板依然存在,这些都将给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

     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

     (三)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我市,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优势。

     (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制造过程智

     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重点产品,注重需求侧激励,统筹好、引导好、发挥好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重庆制造整体形象。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示范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93333.24 平方米(折合约 14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总建筑面积 141866.52 平方米。

     六、项目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1 个月。

     七、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75832.22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53226.13万元,流动资金 22606.09 万元

     (二)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257912.42 万元,税后净利润 27149.4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7418.60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3.76%,全部投资回收期 6.63 年。

      —— 重点建设项目:x xx 投资管理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一)项目投资主体

     xx 投资管理公司

     (二)项目负责人

     x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

     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二、项目背景

     现阶段,发展既面临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交织的风险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加快重构。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持续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四化同步发展,不断激发新的发展潜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统筹实施,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发展方式粗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区域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千载难逢,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发展中的短板和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实力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资源约束趋紧,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安全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领军型人才紧缺。

     面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妥善应对风险和挑战,挖掘发展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

     (一)推动管理创新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主攻方向,以资本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力争在军民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二)加强科技创新

     强化知识创新。加强管理、信息与通讯、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品牌学科和精品专业。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及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可能产生颠覆性突破的重点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增强技术创新。依托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吸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和创新型企业来陕设立研发机构,鼓励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机构建立科技合作机制。

     (三)强化产业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实现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融合发展。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 投资管理公司 xx 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xx 产业示范基地

     (三)产品及服务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 xxx,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218722.88 万元。

     (四)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 55383.27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7600.94万元,流动资金 7782.33 万元

     (五)投资效益分析

     项目计划年产值收入 218722.88 万元,净利润 27149.47 万元,综合纳税 17418.60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3.76%,全部投资回收期6.63 年。

     (六)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34 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36552.96 万元。

     (七)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66666.60 平方米(折合约 100.00 亩),符合规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 89266.58 平方米。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沙发 产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