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三

    时间:2021-07-16 08:02: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该文是系统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系列研究论文的第三篇。这组系列研究论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应如何正确认识、以及对这类教学模式应如何有效实施”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该文则着重对课内整合模式中的另一重要代表“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从该模式的产生背景、内涵与特征、实施步骤及实施案例等几个方面做出比较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课内整合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005—06
      
      一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与教学流程
      
      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或learning style)是当代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而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的、被动的和依赖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的、探究的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001年以来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更加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明确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1]。探究性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由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学习对象(即学习主题)是课文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这与下一章课外整合模式中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其学习主题总是围绕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个真实问题有本质上的不同)。由于任何课程的教材都是由一篇篇的课文组成,而每篇课文又总是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这就表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乎所有日常教学活动(包括各种不同学科的常规课堂教学活动)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事实上,探究性教学模式,目前已经成为能满足各学科常规课堂教学需要的、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课内整合模式之一。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二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的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理解与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感情、态度、价值观与思想品德的培养。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过程中,各学科知识与能力(如阅读、写作、计算、看图、识图、实验以及上机操作等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情感、正确价值观与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可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使之逐步落实。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也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主导—主体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尽管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但是它并不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相反,它通过下面四个环节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挥。
      (1) 当前探究性学习的对象要由教师确定——如上所述,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即探究性学习的对象)而展开,到底是哪个知识点不是随意确定的,更不能由学生自由选择;而是要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
      (2) 进行探究之前的启发性问题要由教师提出——学习的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性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能否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而这类问题必须由教师提出,也只能由教师提出(学生对当前学习对象初次接触,尚不了解,不可能由他们自己提出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 进行探究过程中要由教师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与指导——带着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固然是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去完成,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有关的探究工具(例如几何画板、建模软件、仿真实验系统等)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支持,以及对探究性学习中的方法、策略作必要的指导。如果这方面的学习支持与指导不落实、不到位,将会挫伤学生们的学习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使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落空。
      (4) 探究过程完成后要由教师帮助总结与提高——探究过程完成后,一般要先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做总结(而不是直接由教师做总结)。通过一次探究性学习虽然能取得不小的收获,但学生毕竟是初学者,总结起来难免有片面甚至错误之处,通过全班的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这些片面甚至错误之处;不过,如果要让全班学生都能对当前的学习对象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即对所学的知识点都能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都能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就还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提高。毕竟和学生相比,教师对整门课程有比较全面、透彻、深入的把握,可以做到高屋建瓴。
      2 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由于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都能普遍地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材的培养。可见,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来说,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为了使探究性教学模式真正取得成效,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外,如上所述,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有若干“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启发与引导,要有相关“探究工具”、“教学资源”、“方法策略”的帮助与支持;而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和相关工具、资源、策略的提供,都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可见,探究性教学模式要想真正成功实施,光有学生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教师方面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探究性学习都只能无果而终,不可能有良好效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主导—主体相结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最本质的特征。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之三 教学模式 整合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