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试论汉英称谓的语用特点与中美文化模式

    时间:2021-07-14 08:00: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社交称谓作为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所有语言当中,但由于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的语言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称谓特点。本文首先从通称称谓、头衔称谓和姓名称谓三个方面分析了汉英社交称谓的语用特点;其次通过探讨中美文化的不同倾向,揭示了产生各自称谓特点的深刻的文化根源。旨在使跨文化交际者充分了解其语用及文化差异,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关键词:社交称谓 语用特点 汉语 英语 文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称谓是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上的区别而使用的词语。社交称谓是相对于亲属称谓的在社交场合使用的称谓。它作为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所有语言当中,但由于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的语言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称谓特点。
      本文首先从通称称谓、头衔称谓和姓名称谓三个方面分析了汉英社交称谓的语用特点;其次通过探讨中美文化的不同倾向,揭示了产生各自称谓特点的深刻的文化根源。旨在使跨文化交际者充分了解其语用及文化差异,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二 汉英社交称谓特点分析
      1 通称称谓
      杜学增对通称称谓给出了如下定义:“所谓通称称谓是指对社会上各界人士不分职业和职务,有时甚至不分年龄的一种称呼。”
      在英语中很典型的通称就其构成而言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单呼通称,如:“Miss”、“Sir”、“Madam”;第二类是“Mr./Mrs./Miss/Ms.+姓”,如:Mr.White”、“Ms.Smith”等;第三类是“Mr.+职衔或军衔”,如“Mr.President”、“Mr.Major”等;第四类是“Mr./Miss+国名或体育名称”,如:“Mr.America(美国先生,男子健美赛冠军)”、“Mr.Baseball”(棒球先生,由于表现突出被评选出的最佳棒球运动员),等等。
      汉语中广泛使用的通称称谓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同志”、“师傅”;第二类是“先生”、“小姐”、“女士”。这些称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前面加姓氏或全名,有时也可在前面加“大”、“老”、“小”或其他头衔使用。
      “同志”的最初含义是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但在建国后很快泛化成了不受年龄、职衔、性别、场合限制的通称称谓。“师傅”的原意是“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在文革期间,“师傅”曾非常流行;如今,由于社会的变化,其使用范围又已缩小到只在技术和服务性行业的人了。“先生”在学术界用于称谓那些年资较深、知识渊博、 德高望重的学者或教师。在社会交往中,它也可用来称呼陌生人,这有点像英语中的“Sir”。有趣的是,它有时还指算命的人,有时还意指某某人的丈夫。“小姐”大都用来称呼未婚女性,也可称呼已婚女性,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年龄的女性是否结婚,就称呼她为“女士”会更安全。“女士”在现代汉语里,既可用来称呼未婚女性,也可用来称呼已婚女性,它实际上是一个与婚姻状况毫无关系又很正式的敬称,很像英语中的“Madam”。不幸的是,“同志”和“小姐”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被引申出一些特殊的意义,因而这两种称谓在现代社会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可以看出,汉语通称称谓与英语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多变性。一方面,政治和社会的变化使得不同的称谓在不同时期得以流行;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同一称谓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2 头衔称谓
      (1)职衔称谓
      在英语中,职务称谓用得很少,普通官员和老百姓倾向于用名字相称,只有对高官才用“职务/头衔+姓”的形式进行称谓,例如:“President Bush”、“Senator Brown”。在日常交流中,很少能听到诸如类似形式的称呼。若按汉语的习惯如此称呼英美人士,他们不仅不能体会到其中的敬意,反而会感觉很奇怪。即使在等级森严的部队,他们通常用“general”、“captain”等军衔而不是用职衔进行称呼。
      汉语中只要某人有职务头衔,无论其职位的高低,在社会交往中均以其职务来称呼他。例如:“省长”、“市长”、“县长”、“乡长”、“村长”、“政委”、“军长”,“指导员”等等,这些词可用来单独称呼,但“姓+职衔”的形式更为普遍。有趣的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更喜欢用抬高性的称谓,如通常用“部长”、“科长”来称呼“副部长”、“副科长”。
      (2)职业称谓
      英语中的职业称谓相对较少,通常情况下,只有接受过良好教育、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如教授、医生等才能作为称谓。在称呼时,通常将姓氏放在职业之后,如“Doctor William”、“Professor Smith”。虽然有些较为低下的职业名称如侍者(Waiter)、行李员(porter)等在服务行业中也单独用作称谓,但这类称谓听起来不太礼貌,因为它们隐含着低贱和卑微。
      汉语中用作称谓的职业名称比英语中多得多,比如:“老师”、“工程师”、“医生”、“导演”、“编辑”、“教练”等职业均可单独用作称谓,也可在它们前面加上姓或姓名进行称呼。尽管如此,并不是说汉语中每一个具体的职业都可以成为一个称谓语,有些比如“瓦工”、“门卫”、“清洁工”、“搬运工”等低微的职业用作称谓时,同样会威胁到听话人的面子,所以在面称时很少直接用这些词,而是常常用“师傅”或“职业+同志/师傅”的方式来表示对被称谓者的尊重。
      (3)姓名称谓
      在英语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首名称呼,“全名”和“姓”几乎不单独用作直接称呼;首名可以用来称呼亲戚、朋友、熟人、同事甚至是长辈、上级或初次见面的人。因此,Wolfson (1989)曾经指出,在美国社会,除了医生外,任何人都可以用首名称呼。
      “全名”在汉语中应用较为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权力、年龄、地位对等的关系之间,如同学、同事、朋友,也可用于身份、地位不对等的上级对下属、老师对学生等中。“首名”称呼在英语中非常广泛,但在汉语中则多用于非正式的场合,它意味着双方关系亲密,至少是相互熟悉。“姓”在英语中一般不用作直接称呼,但汉语中以姓相称却非常普遍,但单独以姓氏称呼的情况较少,通常的做法是在姓氏前加前缀,如“老王”、“小张”等,它广泛用于熟人、朋友和同事之间;而对于年长位高者,还是在姓后缀以“老”,如“李老”、“王老”等,以示尊重。
      三 中美文化的不同模式与社交称谓
      Sapir(2002:171)曾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的性质。”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公认语言是特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文化对某一特定语言的影响是内在的、不可缺少的。汉英两种语言中所使用的称谓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必然与其相应的中国文化和作为西方文化主流的美国文化息息相关。
      1 美国文化模式和英语社交称谓
      个体主义是美国文化最重要的文化模式,它是指个人利益是最重要的信条。此外,所有的价值观、权力观以及责任感都来自于个体主义。这个文化特性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移民者。当他们刚刚在新土地上定居下来的时候,艰苦的生活条件不允许他们去依靠任何人,只有自力更生才能生存。自此以后,以生存为目的的个体主义就成了美国文化的核心。

    推荐访问:中美 汉英 称谓 试论 模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