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大中专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刍议

    时间:2021-07-12 16:02: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中离不开文化教育。本文探讨了大中专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重点从词汇教学和社交礼仪方面论述了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育
      
      任何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
      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可能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交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综合国力增强,国际交往增多,国家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然而在现今的高中、中专甚至大学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了文化教育。原因在于:其一,人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语法,便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交际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毫无疑问,语言基本功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毕竟不是为了记忆一些词汇、语法规则。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交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交际能力的强弱便成了衡量英语水平高低的一种尺度。因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运用语言。其二,认为文化教育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教师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发现文化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种语言材料,如词汇、语法、课文、情景对话等讲解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跨文化意识。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身,提高文化综合修养。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仅从词汇教学和社交礼仪方面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词汇教学中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词汇教学法,使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好英语单词的发音、拼写、搭配关系等语言知识外,注意传授英语词汇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掌握了英语词汇的一般知识外,还可以正确地运用这些英语词汇。
       众所周知,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即该词所隐含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英语中有很多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词汇可以挖掘。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英语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都很强的语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它不但吸取了很多外来词,而且使这些外来词汇英语化,从而大大地扩大了英语的词汇量。如果我们给学生讲解词汇时,能够追根溯源,使枯燥的单词听起来象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这就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增加知识。
      
      二、通过中英两种文化不同社交礼仪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教学中如果从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入手,不仅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增强学生交际的敏感性,更好地了解本民族文化也是有裨益的。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中英两种文化不同社交礼仪及其反应的文化差异。
      1.介绍
      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也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称呼语
      中国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相应地把“张老师”称为Teacher Zh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而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张老师=Teacher Zh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李秘书”、“赵护士”称为Secretary Li, Nurse Zhao,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隐私
       中国 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果问一位英美友人:“How old are you? ”对方要么回答“Ah, it"s a secret!”,要么“王顾左右而言它”。为什么他们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当然,进行文化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以上两点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大家更多的探索。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不是空泛的,实施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跨文化教育,使学生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使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丽,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教学探讨,考试周刊,2007年 第28期。
      2.陈雪琼,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策略,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第7期。
      3.胡光,英语非文化课中的跨文化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 第4期。
      
      作者简介:季绪秀(1975-),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市工会干部学校教师,本科,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推荐访问:刍议 英语 文化教育 大中专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