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对中国社会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再思考

    时间:2021-07-12 12:01: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社会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既有历史必然性,也有现实特殊性。从总结_历史经验的角度讲,主要问题是“急于过渡”和“过渡过急”;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直接的现实原因、深层次的思想认识根源以及领导体制等问题。根据新的实践和发展对中国社会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问题作进一步思考,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具体规律。
      关键词:中国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急于过渡;过渡过急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6)08-0103-13
      作者简介:王韶兴,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陈海燕,山东教育学院教授 (山东济南250100)
      中国社会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与发展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很多。事实表明,在同一社会条件下,由于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和层面的不同,对这一问题会形成不同的解读,而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由于研究者看问题的历史起点不同,对这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50年后的今天,根据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进一步思考中国社会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对于从规律层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基础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条件与最初设想
      
      历史进程表明,中国社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经由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特殊性。这里讲的历史必然性,一方面是指20世纪中叶的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的规定性;另一方面是指这种必然性还进一步表现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的规定性。这里的现实特殊性,即指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设想比较,中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长期建设,以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基本条件。
      一是政治条件。核心是国家政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及其巩固程度,以及与此相关的人民民主的发展水平。就国家政权的归属来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国家政权已经掌握在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与人民大众手里;而就政权的巩固程度来说,随着国家的进一步统一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动,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至于政治资源方面的民主因素,由于旧中国的遗产少之又少,因而无论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及其实现能力,还是就民主体制、机制的建立及其有效运转来看,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新中国的建立仅仅为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上的保障,因而仅仅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当时毛泽东所说的“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长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的力气的事情”,“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其意义当然包括国家政权的巩固、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由此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积累必要的政治文明成果的内容。
      二是经济条件。主要是看经济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旧中国留下的现代工业约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从一个方面看,正是因为有这大约10%的现代工业经济,才有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并使之在实际斗争中具有领导中国革命的资格;正是因为有了这大约10%的现代工业经济,才使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大约10%的现代工业经济,并经过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改造使之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份,才使得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有可能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从另一个方面看,这大约10%的现代工业经济,只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其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仅仅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的生长点,只是“质”上的生成,远不是“量”上的满足;只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表明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就可以建立起合格的社会主义。这种情况,“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三是文化条件。与上述两个条件密切相联的是文化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程度。当时,中国有80%的人不识字,文化教育水平十分落后,对社会主义谈得上真正理解的人就更少了。而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在众多人们对社会主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国民素质条件下,无论如何也是建立不起合格的社会主义的。那么,上述各项条件发展到怎样的情况下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呢?当时毛泽东的意见是,“在将来,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毛泽东从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社会生活整体水平以及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三个方面,讲了中国社会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要求。当时,我们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此也曾有所考虑。例如,任弼时认为,“单有军事上、政治上的条件,没有经济上的条件,没有工业的发展,要想转向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朱德强调,“只有中国工人阶级把中国领导得好,建设得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然后才有可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综合起来看,可以认为,刘少奇对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探索以及中国社会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条件的思考,代表着当时我党对此问题认识的最高水平。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新中国的建立,表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此站立来了。但“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比较起来,还是很低的。他们还很穷困”。因此,“经济建设现已成为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第二,根据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生产力只能在新民主主义的旗帜下来进行。因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必须由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来领导和保障。没有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就不能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我们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化与工业化!在我们这里,民主化与工业化是不能分离的。”因此,民主革命胜利后,还不能马上直接采取社会主义的实际步骤,“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的政策是要不得的”;而只能采取新民主主义的政策,确立新民主主义制度。第三,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政治上实行多党合作,联合执政,不搞一党单独执政。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中国

    推荐访问:新民主主义 中国社会 思考 制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