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论中国改革开放的条件及其历史必然性

    时间:2021-07-12 08:01: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运动和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样存在着思想理论、社会实践、政治制度、民心指向、历史文化、国际环境和人才资源等诸多的条件。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中目的改革开放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条件;历史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8)06-0055-05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运动和发展。这个条件,就是同特定事物相关联并制约其存在性质、发展轨迹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离开这个依据,事物就会消亡。这些条件本身的是否充分与必要,直接影响着事物产生、运动、发展乃至消亡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作为我们党开启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是凭空所为,而是有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这些条件的客观存在,使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生、发展具有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伟大的实践要靠伟大的理论来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没有教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具体做法,但却给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启改革开放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思路。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不相容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社会。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和统治地位后,就是要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的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和。320世纪初叶以来,国际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容共存的政治格局。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谋求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前提下,当务之急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我国的“生产力总和”,以取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创造条件。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然要借鉴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合理的、有用的东西,才能在不断创新中超越资本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既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同样存在着这种辩证关系。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在世界的大家庭中,与其他国家同样是相互联系的,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人为地割裂这种联系,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所为。这些精辟的论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特有的智慧、政治勇气和实践方式,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的上述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各国无产阶级首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不闭关自守。这些立场、观点、方法和内在精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这些基本原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积淀了丰厚的理论底蕴。
      闪耀着理论光辉和时代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既承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发展观、改革观、创新观和群众观,又充分吸收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同时还广泛地吸收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管理等学科的优秀成果,并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当今时代认识、掌握和运用“三大规律”的新境界、新天地与新发展。这个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些理论问题的逐步廓清、认同、深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启和不断深化,具有特殊重要的起航、指导和保驾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原则、对象、实施方法、格局、具体内容,从基调上进行了理性界定,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它的对象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体制和机制,目的是扫除阻碍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进行改革开放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改革在具体的运作上是先易后难、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先点后面,先局部后全局;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和宽领域的。是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重点是发达国家;布局上是从“一特四沿”(经济特区、沿海、沿江、沿河、沿边)开始,在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同志的首倡和支持下,由习仲勋、杨尚昆等同志首先在广东“杀出一条血路”,然后逐步全面开放;其内容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诸多市场的对外开放;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自始至终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是关键;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对外开放相辅。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是有导有序、稳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科学性、先进性、真理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等诸多特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和丰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居功厥伟。
      
      二、社会实践条件—一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从中国社会主义的进程看,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内涵又不完全等同的概念,二者都从属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维护和巩固,是一个主题的前后两个阶段,目的一致,建设社会主义重在定性、奠基、塑型;发展社会主义重在提质、增量、加速。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飞跃。后者的要求比前者更高、更严。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巩固、捍卫、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及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只能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只有依靠社会主义本身的强大来实现,别无其他路径。
      从国内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先后取得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和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胜利。到改

    推荐访问:必然性 中国改革开放 条件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