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意识形态安全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的意义

    时间:2021-07-08 20:05: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意识形态,是反映国家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形式,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中能够确保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境外宗教渗透,保持跨国民族关系正常发展。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边疆治理;民族团结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024-03
      国家意识形态,是反映本国家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形式,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使其在社会思想领域占主导作用,而且要同时避免外来意识形态的侵入,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我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决定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反映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各民族,其根本利益也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分布在两万余公里的国境线上。一方面,因地理位置特殊,敌对势力偏好利用这样的地缘因素蛊惑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分裂民族、分裂国家等反华活动,消解或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对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的巩固构成重要威胁;另一方面,也因受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制度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和受众对于理论本身的认识、理解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或制约”[1]。随着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意识形态安全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战略中的意义也更加突出。
      一、意识形态安全能够确保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的民族团结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边疆地区,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国家防线的重要领域,民族团结工作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利益,而且是关乎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坚持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不仅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保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在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密切交往、友好相处、相互依存是我国各民族之间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势。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既坚持统一国家一体性原则,又尊重各民族多元化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统一,又保证了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的自治权利,将国家富强与民族发展结合起来,真正维护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特征。这一实践过程也彰显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稳定团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民族文化共存,民族融合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民族团结态势的维续也面临新的挑战,使得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着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近些年来,国内外分裂势力利用各种媒体与非法出版物等对中国进行反动思想渗透,利用非法活动进行反动舆论宣传,对我国的民族团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事实表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容忽视,国家的分裂就意味着人民群众的蒙难。坚持反对分裂主义,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这正是民族团结的第一要义,也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政治原则。”[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巩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团结。
      二、意识形态安全能够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的经济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同时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也具有反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建设成为党的工作中心,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理念符合国情,且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下,中国也坚持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比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等,在调整民族经济产业结构,提高边疆经济综合实力方面都产生了显著效果。然而,进行区域的比较,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是中国边疆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边疆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发展落后,部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亟待解决。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多数还是依靠农牧业和初级加工业,这就决定了边疆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艰巨性。边疆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经济悬殊容易使边疆地区人民无法感受到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惠及自己的利益,使群众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产生各种思想冲突与浮躁心理,同样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效益,一些边疆的干部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与价值观扭曲,造成了人民群众经济利益的损失,导致一些反动思想趁机流入,对边疆地区经济造成危害,并由此恶性循环。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边疆地区把经济建设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与重点,夯实边疆地区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在结合自身民族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引导并鼓励边疆群众尽快融入市场,跟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那么,只有在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维护中紧紧围绕着这些发展要求,才能真正对边疆经济建设起到指导作用。“意识形态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动力量,论证自己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规范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行动在一定的秩序范围内。”[4]只有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才能更好地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推荐访问:边疆 意识形态 治理 民族地区 意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