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助推蒋介石与王明上台的苏联驻华两顾问

    时间:2021-07-06 12:00: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确实有趣,在中国一度叱咤风云的两个人物,都和苏联有关。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个很有趣的事,蒋介石和王明上台执掌大权都与两个外国人有关。这就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第一个把蒋介石推上权力高峰;无独有偶,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米夫亦助王明上台执掌中共领导大权达四年之久。
      鲍罗廷:把蒋介石推上权力高峰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蒋介石是孙中山先生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蒋介石本人也经常恬不知耻地以“总理唯一的接班人”自居。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孙中山至其临终,也没有指定过自己的接班人。那么,就更没有孙中山临终把权力托付给蒋介石之说。
       据史料记载,最早比较欣赏蒋介石的是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省长陈炯明。蒋在陈部干了一段时间的作战科主任。要辞职时,陈一再挽留,还对蒋介石说出“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一人”之类的话。后来,陈炯明叛变,善于投机钻营的蒋介石立刻站到了孙中山一边。这件事,给孙中山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孙中山曾在《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的序言中写道:“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永丰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生死。”然在同蒋相处的过程中,孙中山对蒋介石的性格与处事方式甚为不满,极感头痛。因此并没有对他委以重任,多为参谋长、参军一类不掌握实际权力的职务。后来,孙中山委派他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长。到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正式担任校长。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孙中山没有指派他为代表,各省党部也没有推选他。这么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大会,蒋介石连一张入场券都没有弄到,使好强斗胜的蒋介石极没面子,也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及其本人的迫切要求下,苏联政府派出鲍罗廷作为顾问来到中国,来到孙中山的身边。鲍罗廷到中国干的第一件事、也是后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件事,就是主持了对国民党的改造。鲍罗廷严格按照苏联共产党的组织模式,依靠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对国民党实施了彻底改造。国民党“一大宣言”就是鲍罗廷亲自起草的。在鲍罗廷的帮助下,经过改造后的国民党才算得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党。鲍罗廷还通过苏联政府给孙中山在财政、武器装备上以较大的支持。由于他出色的工作,孙中山说他见过的苏联顾问和共产国际人员中,印象最深、最为敬佩的,就是鲍罗廷。他称鲍罗廷为“无与伦比的人”。
       鲍罗廷是一个目光敏锐、思想深刻、组织能力极强、能够控制住场面的人。然而,如此精明的鲍罗廷,在孙中山去世后却让蒋介石钻了空子。
       孙中山逝世后,谁来执掌大权,这是摆在国民党和鲍罗廷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当时看来,蒋介石欲想称雄发令,但几个实力派人物像军事部长许崇智、外交部长胡汉民、财政部长廖仲恺,似一堵厚墙横挡在他的前面。而此时的蒋介石,无论在国民党内还是在国民政府内都没有较高的职务。从常规来讲,他是不可能超越这些障碍的。后来,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应该说是有预谋的事件的发生,给蒋介石带来了机会。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刺于国民党中央党部。当天,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联合召开紧急会议,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鲍罗廷。为什么都要看这个外国人呢?这是因为,孙中山逝世后的一年里,鲍罗廷成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掌权人物。虽然在表面上所有决议是由国民党领导人共同决定的,但实际上则是鲍罗廷一个人说了算。在这次至关重要的会议上,鲍罗廷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和影响蒋介石一生的建议:以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3人组成特别委员会,即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高层“三人团”。并对这个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和警察之全权。
       鲍罗廷向大家说出自己的建议后,几乎使到会的所有人目瞪口呆。在这三人中,对前两人与会者还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汪精卫本来就是国民政府主席,许崇智是政府军事部长。唯对蒋介石,大家觉得出乎意料。因为他从未任过高于粤军参谋长和黄埔军校校长以上的职务。蒋介石第一次获得如此大的权力,怎不叫人咋舌呢?
       为这事,鲍罗廷还与苏联总军事顾问加伦将军发生了分歧,并由此结下了较深的意见。到后来,双方争执不下,只好报莫斯科由斯大林来裁决。裁决的结果,由于斯大林同鲍罗廷相知相熟,因而把支持的一票投给了鲍罗廷。
       后来,蒋介石借用廖仲恺被刺案大做文章。说许崇智涉嫌廖案。于是,指挥军队包围了许的住宅,许崇智只好逃往上海。逼走许崇智后,蒋介石又使一计,把目标指向胡汉民,说胡汉民的弟弟胡毅生同廖仲恺被刺案有瓜葛。这样,胡汉民先是被拘留审查,后来被蒋介石礼送出境,让他出使苏联。
       埋葬了廖仲恺,赶跑了许崇智,逼走了胡汉民,蒋介石感觉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脚跟已经站稳,内心高兴极了。
       接下来,1925年10月至11月的第二次东征大捷,又使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与威望。为他后来的升迁提供了契机。凯旋时,汪精卫、谭延恺、宋子文等国民政府要员联名电贺:“我兄建此伟功,承总理未竟之志,成广东统一之局,树国民革命之声威,凡属同志,莫不钦感。东征功成,省中大计诸待商榷,凯旋有日,尚祈示知,是所祷企。”连宋庆龄也大加赞扬:“此间一切的政治军事都很有进步,而且比先生在的时候弄得更好。”
       到这时,蒋介石的地位更加巩固了。1926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56人。在选举中执委时,有效票总数仅249张,蒋介石却得了248张,以最高票数当选中央执行委员。据说,与会的100名共产党员代表,也基本都投了蒋介石的赞成票。
       想当年国民党“一大”连张入场券都未弄到手的蒋介石,在“二大”却达到了顶点,发挥到了极至。这不仅使与会代表意想不到,恐怕令蒋介石本人也始料不及。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随即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指向了曾经帮助自己走上权力高峰的鲍罗廷。到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鲍罗廷成了他的通缉对象。这真是一种滑稽可笑的现象,令人匪夷所思。
       后来,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将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推给了驻华顾问团,鲍罗廷被召回国。此后,他只担任塔斯社代理负责人和《莫斯科新闻》英文版编辑主任。1949年鲍罗廷蒙冤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劳动营,两年后去世。
      米夫:助王明上台执掌中共中央大权
       无独有偶,第一个助推王明上台的,也是外国人,他就是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米夫。
       米夫号称“中国问题专家”。正是由于他的举荐和支持,才使王明上台执掌中共中央领导权达4年之久。其“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925年,长期从事东方革命问题研究的米夫被任命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当时,中山大学学生的政治成分十分复杂,有一些是中国国民党要人及其子女,如郑介民、谷正鼎、邓文仪,以及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冯玉祥的儿子冯洪国、邵力子的儿子邵志刚、于右任的女儿于秀芝等。还有一些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如邓小平、吴玉章、徐特立、叶剑英、杨尚昆、秦邦宪、廖承志、王稼祥、张闻天、王明等。
       米夫权力欲极强,不甘为人下。为了坐上中山大学第一把交椅,作为副校长的米夫施展其政治手腕,大肆拉拢一部分学生,培养自己的亲信。而一心想出人头地、通晓权术学的王明与米夫一拍即合,拜倒在他的脚下,时时、处处寻找机会与米夫接近。每逢米夫讲授马列主义理论课,王明总是抢先发言,以讨好米夫。与王明同桌的庄晓东晚年是这样回忆的:“每逢上列宁主义课,他总是争着第一个发言。说话时,紧张的面颊青筋暴出,口水四溅。为了避免王明的口水溅到自己的脸上,他发言时我只得把脸扭转一边,侧背而坐。他的每次发言成了我的灾难。好在上其他课,他就不出声了。他为什么这样出尽风头呢?因为列宁主义这一课的主讲人是副校长米夫。”王明流利的俄语和熟记列宁主义的名词术语,深得米夫的欢心和欣赏。从此,王明成了米夫的重点培养对象。

    推荐访问:苏联 驻华 助推 蒋介石 上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