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传统政治文化与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稳定

    时间:2021-07-06 04:00: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是一个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多民族国家,而中国文化又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并一直延续至今的文化,自古就从民族的融合、国家的统一中,凝聚出了蕴含着丰富政治稳定思想的政治文化。转型期的中国处于矛盾凸显区和多发期,需要我们寻找到传统政治文化中蕴含的政治稳定观,从而成为维护转型期中国政治稳定的强大助力。
      关键词:传统政治文化;政治稳定观;政治稳定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056-02
      无论是民族的融合,还是国家的统一,人类都从历史中深刻认识到了社会政治不稳定对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危害。早在古希腊时期,政治稳定就引起了政治思想家们的关注,探讨如何建立理想之国。亨廷顿曾言:“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无可置疑,任何改革发展时期都不可避免会存在些不稳定因素,尤其是转型期中国正处于问题多发期,亟须“对症下药”,寻找到政治文化中蕴含的政治稳定观念,从而作用于维护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稳定。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系统保持动态的有序性和连续性。简言之,政治稳定是把社会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政治稳定的目标能否实现往往主要依赖于公民对政治体系的认可程度。因此,为使保障政治稳定的制度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就要赢得公民的认可,符合公民内在的心理倾向。正如阿尔蒙德认为的那样,“如果要保持最终的稳定,该系统就要有一种建立于对该政治系统更为普遍的依恋基础之上的政治信仰形式——我们已称之为系统情感的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正是他对政治文化定义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洗礼,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仅表现于物质形式的文明成果中,更是传承到了我们的思想中,积淀为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已成为影响转型期中国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徐大同先生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是深藏于政治显秩序之下的隐秩序。政治行为是它的外部表现,政治制度是它的凝固形态,政治学说是它的理性升华。”
      封建时期的中国,但凡“一统天下”,结束动乱的王朝大都能在短时间内稳定政局;凡“王朝覆灭”,开始动乱的王朝大都能在更短时间内政局失控。这虽也与传统中国特有的政治体系与意识形态的结构样式密切相关,但在此之外,必然存在一定的因素使中国如此与众不同。尤其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期,政治稳定问题急需深入研究。对外需不断学习其他国家成功渡过改革时期的稳定经验,自身更应从历史中汲取稳定因素。需要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寻找到其与政治稳定的契合之处。
      二、传统政治文化中蕴含的政治稳定观
      (一)家国天下的价值选择
      家国天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关于“公”“私”问题。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对此亦隐含不同的判定标准。一种是围绕肯定君权和皇家利益展开,以是否满足君主个人意志以及君主家天下专制统治利益为“公”“私”标准;另一种则主要以是否符合较为抽象的“社稷”“天理”或国家共同体利益为“公”与“私”的分界。
      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致忠而公”到“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至“以群为重,以己为轻”。“公”的内涵也从一开始的家族扩展为王朝,进而发展到民族和国家,再转化成对于个人的道德要求,最终形成群我主义,遵循个体利益服从群体利益的整体主义行为逻辑。正是这种思想孕育了华夏民族之魂的精髓,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大力弘扬的崇高信念和伟大精神——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在家国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家族荣誉感、民族荣誉感及国家荣誉感,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神。这种精神超越一切社会矛盾,中国人面对民族和国家利益,总能达成一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一致对外,从心理上维护了中国千年来长久的政治稳定。
      (二)天下一统的政治信念
      中国人很早就拥有大一统的哲学理念和政治抱负,例如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天下一家”,以及历代有识之士的治国平天下理想。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在推崇大一统,天下一统是最大的功绩,当权者才真正能用权威掌控政局,形成对政局不稳因素的强大威慑,千古一帝和盛世王朝莫不如此。从而大一统在中国人的意识领域中扎下根来,以至于在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几千年中尽管时常有事实上的分裂与内争,却无人试图去怀疑这种必然的趋势。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元明清三朝,统一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国力的强盛,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兴旺,这显然彰显了“大一统”思想的魅力,因此在文化的传承中这一信念能够不断地加以延续发展。
      (三)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统治思想,其政治观是以“仁”和“礼”相结合的伦理政治观,如“敬天保民”“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尤其自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之后,历代的儒家学者都或多或少继承了这一民本思想的传统。儒家哲学所强调的“德治”和“仁政”的主张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维护王权的长治久安。这些思想虽然存在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但“民本”思想中却揭示了深刻的执政规律,顺应了民意、约束了专制权力,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持了国家稳定,加强了文化认同、巩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统一,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政治稳定状态的重要因素。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许多被后人传颂的清官、好官,就是身体力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典范,就是民本思想成为有助于政治稳定的活化石。
      (四)政教合一的结构形式
      在这两者完全重叠的社会中,人们不可能在宗教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做出适当的区分,也就不会将政治作为一个独立问题来思考。这种社会结构样式,使他们无意识中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共识,世界是一个不能分割的统一体,信仰世界即是政治世界。在这样的思想意识下,政治领域无限放大到知识、思想和信仰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都以政治为始与终也不足为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始终贯穿其中,中国传统政教合一的社会结构形式,造成了思想信仰世界与政治世界的重叠,无疑是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相较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推荐访问:政治 转型期 中国 文化与 传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