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之判断标准

    时间:2021-07-05 04:00: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政治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公正的价值追求、有序的民主参与、法治化的政治运作、高效的治理能力四要素的有机结合应是政治改革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道路,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道路,它深刻体现了公正民主法治效能四要素的有机统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4-0018-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如何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如何建立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都做了具体的部署,初步明确了下一阶段政治改革的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公正的价值追求、有序的民主参与、法治化的政治运作、高效的治理能力四要素的有机结合应是政治改革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
      一、政治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些系统性的政治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之中,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地位,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决定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注重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经政治改革。邓小平曾反复阐述过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问题,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1]从邓小平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到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不充分证明这一点。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由此可以看出政治改革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保证。
      二、公正的价值追求、有序的民主参与、法治化的政治运作和高效的治理能力是政治改革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
      邓小平曾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2]这是我们党首次谈及政治改革的评判标准问题。从字面上看,第一条标准谈的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问题,第二条是谈公平正义、民主法治问题,最后一条是讲政治效能的问题,但如果仔细分析,这三条标准其实蕴含着政治改革的基本标准。
      首先,公正的价值追求是一国政治制度设计的合法性基石,也是其政治改革的力量源泉。一个国家制度能否实现公平正义,直接关系到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因而直接关涉到社会的民心所向,关系到人民对这一制度的认同度和拥护度。事实上,世界各国相当一部分民怨的根源在于对社会公正问题处理不当,引起民众的反弹。当公平正义问题日积月累,执政者的改革长期不见成效,久而久之就容易酿成社会革命,颠覆现有的政权。我们谈民主,就是让民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决定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使公共决策更能兼顾多数人的利益,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避免公共政策失去公平正义,引起权威合法性的危机。“所有社会价值(自由、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基础)平等地分配,除非是这些价值之一或全部的不平等分配应当对每个人都有利。”[3]正义关系到社会利益分配上的平等,过度悬殊的财富分配,尤其是社会的两极分化,往往会激发起强烈的社会不满,成为动荡之源,必须予以警惕与重视。
      其次,高效的政治治理能力是一国政治改革的首要目标。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是任何国家政治制度确立的第一要义。如果一个国家民生凋敝、国家建设停滞不前,执政者无论如何吹嘘自己的政治制度多民主、多自由,那也不是好的政治制度。这就要认真理解民主与效能的关系:民主会带来效能,但民主并不必然引起效能、改善民生。一般而言,推进民主会提高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也得防止人民以民主的名义谋求个人私利引起社会的无序。台湾地区著名政治学者朱云汉还认为:“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根本无力回应民众的需求”[4],因为当今世界政治有两个趋势凸显:一是很多新兴民主国家并没有达到良好治理的贪图,反而陷入劣质民主的困境;二是过去30多年来,在民主化、市场化、私有化的鞭策下,国家职能逐渐被削弱,逐渐失去增进人民经济福祉与维护社会公平的能力。他最后得出结论:“国家建设比民主建设更为关键”,“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没有健全的国家机构,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治理质量,没有良好的政府治理质量,就很难持续发展经济。”[5]而从本质上看,政府治理的质量问题,属于政治效能的基本范畴。因此,政治改革必须以追求高度的政治效能为基本目标。
      再次,有序的民主参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和保证。一般而言,民主参与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社会的各阶层通过民主参与机制在决策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可能在政治博弈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杜绝了集权和专制下一些群体无权表达和参与决策而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公。然而,西方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理念,主要建立在个人理性的基础上,并依据公民主权及消费者主权原则而达到保障多数人权益及满足多数人需求的目的。但“在资本的操控下,一般民众与精英相比常处于信息、知识、权利极不对称及甚欠平等的地位,既难作独立与自主的理性选择,也无法达到谋取自身利益与满足自身需求的目的”[6],而且个人民主自由的绝对放纵,将使社会失序与冲突成为不可避免,民主的初衷就荡然无存,成了变形的民主。可见,民主需要確保两个目的:一是决策或利益分配的公正性,杜绝资本或权贵的操控;二是民主要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不能演变成谋求个人私利的极端个人主义,引发社会失序与冲突的街头式民主。然而现实是,很多国家民主化进程中这两个目的都未能实现。因此,政治改革必须要推进民主化,但也要防止绝对民主。“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国家应是一个能自觉运用多种制度来取得执政绩效的国家,一个能运用选举民主作为政府执政根本合法性基础而又不迷信民主的国家。”[7]因此,政治改革要取得实效,必须以有序民主参与的扩大作为前提和基础。

    推荐访问:略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判断 政治 改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