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刍议

    时间:2021-06-26 12:02: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掌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分析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促进作用,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275-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要求,利用各种环境、机制和载体等手段,对高校的受教育主体——大学生进行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总和。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体现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败。因而,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定义,学者们的表述各有不同。龙汉武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按照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认识水平,培养丰富情感,磨砺意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大学生优良思想政治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育人职能。杨双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涵义应有广义和狭义上的解释,他指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就是按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结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比,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以及这一结果给受教育者带来的实际利益和给社会带来的实际好处,它既包括物质成果,也包括精神成果。张耀灿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古人伏教授的阐述最为具体,也最有代表性,他在《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实践》一书中认为,所谓德育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过程对受教育者施加德育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其中既包括实际取得的效果,又包含德育的投入与实际收效的相应比例,即投入与产出之比。简言之,德育的实效性就是指德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和德育任务实际完成的状况,其最终落脚点在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综合借鉴学者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不同表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落实的。本人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简言之,就是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接受的程度和外化行为的水平。
      二、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缺乏实效性,已经成为长期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只有分析其有效性缺失的原因,才能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具体来看,导致实效性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过分强调灌输的作用,忽视了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灌输”理论是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一种理论不会自发地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需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灌输。在中国,学校在道德教育方式上更强调系统的教育、理论的传输,注意道德知识的传授;在道德教育中,概念、知识、理论讲得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体验品味,然后外化为外在的行为,以为这样学生就能获得相应的品德。实际上常常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集中性和观点的鲜明性,容易给学生一种“强迫灌输”的感觉,进而使容易困惑、喜欢质疑的大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一定的障碍,从而制约他们对有关道德要求的理解和内化,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更为严重的是,过分强调这种教育方式,教师以独断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教条,学生缺乏参与性、实践性,这样可能培养出顺从听话的“乖孩子”,但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他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遇到问题往往无所适从。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细致的育人过程,所谓“百年树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一定与德育信息的输入成正比,因此,不可急功近利,企图通过几次报告或几次课堂教学,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到高校中的“两课”教育,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过时,“两课”作为公共课,老师在台上对学生进行灌输,而学生则无精打采,考试前几天死记硬背一些内容,出现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过后忘笔记的现象,“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基本上流于形式。正面的、显性的灌输教育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优势,在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最后,教育内容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也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些年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向学生灌输的几乎都是“正面”的东西,讲大道理,唱高调,进行抽象空洞的说教,相反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讲不清时就尽量回避,即使偶尔涉及某些“阴暗面”的东西,也不能从理性思维的高度进行科学而透彻的分析。这样,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导学生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立德,但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却使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了巨大的反差,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产生了怀疑,进而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推行。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总的说来,切实强化知行合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首先,旗帜鲜明地弘扬“知”,用正确的“知”来武装、指导大学生的“行”。“知”就是要让学生必须知晓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思想。“知”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理想信念、世界观的问题,其次是思想道德、行为规范问题。“知”,既要体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要符合大学生思想认识形成和发展规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但从根本上来讲,“知”必须有效、管用。邓小平同志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为人民奋发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

    推荐访问:刍议 实效性 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