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的内涵及其实现条件

    时间:2021-06-23 08:00: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阶段,深入研究其内涵及实现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内在需要和动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原有的观念系统、知识经验和能力;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其中,精神条件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外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社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风气以及社会思潮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内涵;条件
      [作者简介]韦冬雪,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8)02—0189—0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两个转化的过程:一是社会所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意识,即内化过程;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意识外化为行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外化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然而,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多数研究成果仅停留在对外化的概念和任务的一般论述上,对于外化的条件、程序及路径似乎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仅就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的内涵及其条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外化的内涵
      
      外化(Externalization)就智力发展而言,是指“从内部的、智力方面的动作向外部的、以运用实物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动作的转化”。一般来说,我们把外化看作是从内部精神动作向外部物质动作的转化。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帮助和促进下,受教育者个体把已经形成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自主地转化为外在行为,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所经历的程序。这是一个由内(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意识)向外(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实践)的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过程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受教育者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政治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在这一阶段中,仍然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活动的过程。就教育者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受教育者践履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需要和动机,引导受教育者践履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帮助受教育者根据动机选择行为外化的途径,并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受教育者行为的发生。就受教育者而言,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在一定条件作用下选择适当的途径,促使自己践履思想政治品德的行为。在这一阶段,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情感、信念和意志从不平衡到平衡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升华。因为,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不仅有受教育者认知活动的参与,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积极参与,方能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其中,信念是产生行为的坚定中介,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推动受教育者由认知向行为的转变;而情感则是形成信念不可或缺的基础,要形成一种信念,必须增强其相应的情感体验,转变其不相适应的情感体验;顽强的意志则是实践这种信念,将信念变成行为习惯的心理保障。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经常监督自己及时地排除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坚定不移地实践自己的信念。因此,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由知到行的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直线、平面发展的,而是曲折的、立体发展。认为掌握了思想政治品德知识就自然产生行为的观点,以及忽视教育者在外化过程中的作用是错误的。
      
      第二阶段,受教育者反复践履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最终形成思想政治品德行为习惯及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境界。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想一辈子做好事,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可能实现的。所谓行为习惯,就是对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本身感兴趣和产生自觉行为的倾向。它无需任何外在的推动力,无任何功利性目的,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诚然,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的过程,我们之所以对其进行静态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状态,进而更有效地实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外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一定条件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亦然。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外化并非必然地、自觉地形成,其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内部及外部条件。研究这些外化条件,我们才能够了解如何更好地为实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外化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影响与环境自发影响的本质区别。
      (一)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过程的内部条件,包括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与动机、主观能动性、已有的观念系统、知识经验和能力等
      第一,受教育者个体行为的内在需要与动机。其一,个体需要是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外化于社会的原动力。恩格斯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这里的“追求”和“自觉预期”就是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包括文化需要、宗教信仰需要、理想信念需要、获得成功需要、人格完美需要等等。但是,由于受教育者生长的环境、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差异,对精神需要的层次及强度也有所不同。因而就要教育者深入研究受教育者的需要心理,因势利导启发受教育者对高层次精神需要的渴求及实现精神需要的愿望。其二,动机是受教育者个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外化于社会的直接动力。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个体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含义:一是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体行为的直接原因;二是动机为个人行为提出目标;三是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其体内平衡;四是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人的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所谓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内在动机,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内在的因素引发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动机,即受教育者自身对践履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有迫切需要而引发行为的动机。所谓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外在动机,是指受教育者因外部刺激对个体的引诱或压力而产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动机。如受教育者为了获得表扬、奖励、某种利益,或是为了避免某种惩罚而引发产生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行为产生都具有始发和推动作用。相对于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外在动机而言,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内在动机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更具有持久性、较强的推动作用。因此,思想政治

    推荐访问:外化 思想政治教育 内涵 条件 过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