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当民族文化遇上现代出版

    时间:2021-06-09 20:05: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民族出版承担着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但民族文化流失、出版业转型、文化功能单一使我国当代民族出版面临困境。当前做好民族出版工作需充分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应用新技术手段并优化出版业务。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出版;民族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早在上个世纪,鲁迅先生在其《且介亭杂文集》中就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但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语言文字、文艺作品等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民族文化不仅是特定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血脉传承,更是其独特的文化财富和智慧结晶,优秀民族文化理应得到保护,民族出版在这个意义上扮演着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角色。
      一、我国民族出版发展现状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各放异彩,每一个民族史诗般的发展历程背后,都包含着独特的原生态文化,无论语言文字、建筑服饰、饮食习俗、生计模式,还是婚姻家庭、伦理观念、宗教信仰、艺术创作,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充分体现着其民族创造性和历史文明成就。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现代传播手段的应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内容得以通过现代化、规范的方式呈现出来。民族出版即“将少数民族文字作品或者少数民族题材的文稿、图画、乐谱、音像等加工后,以一定方式将其复制在特定载体上,并以出版物的形态向特定公众传播的行为”①。民族出版事业的使命,即在于对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传播,以出版的形式实现民族文化的延续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转企改制前,我国绝大多数出版社实行事业单位体制,政府主导民族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专业的民族出版社还是位于民族地区的非专业出版社,其出版活动都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属性,与党的民族工作政策保持一致。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民族出版机构,对民族出版项目进行规划和支持,尤其是对涉及经典历史、人物的选题给予重点资助。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出版事业为促进民族关系和谐、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出版单位大多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然而,对于民族出版事业而言,政策支持力度有增无减,民族出版社、藏文出版社仍保留了事业单位性质,当前我国民族出版仍主要由国家出版基金提供资金支持,集中组织编辑出版,“2009~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已投入资金近8,500万元,共资助少数民族出版项目36个”。②在2013年度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除《国家“十二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项目以外,还将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字出版项目、少数民族出版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列入资助重点,对边缘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给予了格外关注。
      总体上来看,我国民族出版偏向于公益性质,从选题、策划、发行到传播都以政府引领为主,市场特征较弱。我国民族出版目前图书出版总量小、市场相对狭窄,通常民族题材的图书印数仅有几千册,出版边际成本较高,而现有的能够进入市场的民族图书的题材则较为单一,基本上集中于旅游、艺术方面,读者面较为局限。由此可见,我国民族出版物的商品化程度远远不够,还难以创造规模经济效益。当前,民族出版实现的主要是特定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而非经济价值。
      二、当代民族出版面临的困境
      1. 民族文化流失给民族出版带来挑战
      民族文化多是非物质的,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缺失性风险。有些少数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文化通过诗歌、歌曲、舞蹈、图画、仪式等形式保存和传递,尤其是一些世代相承的艺术、习俗、知识和技能等等,往往采用言传口教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流传下来,不诉诸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字进行了改进和创制,但目前为止也仅有22个民族拥有自己的文字,文字记载相当有限,更缺乏系统的民族文化整理。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也加速了民族文化的流失。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冲击十分明显,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发达的交通网络等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以及少数民族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族文化或多或少正在失去其原生态面貌,很多传统内容来不及记载就已在时代变迁中消失。特别是对于人数较少的民族,即使做出大量努力来应对这种状况,也会由于其较弱的文化自我复苏能力而困难重重。
      民族文化的流失问题无疑给民族出版工作增加了难度,对编辑、出版水平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都提出了挑战,图书出版前进行的田野调查不仅必需而且难度很大。当前迫切需要一种更为稳定有效的方式记录民族文化的历史成果,通过发掘、收集、整理、编辑、出版等环节,使民族文化具备出版物形态,以规范而持久的方式进行传承。
      2. 出版业转型给民族出版带来压力
      转企改制后我国出版业面临产业转型和技术转型的双重窘境,出版工作者似乎也一下子从文化人变成了经济人,不再是仅仅潜心于文化内容,更要全力以赴关注经济利润,这显然需要一个调整与适应的过程。新技术的兴起使数字出版迅速摆上了许多出版单位的议事日程,数字出版转型所需投入无疑相当可观。民族出版事业并非也不应该仅由民族出版社等少数几家公益性出版社来推动,在巨大的转型压力、经济压力面前,一般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要想对民族出版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显然具有一定困难,毕竟民族出版更多的是责任性、使命性、公益性的工作,而绝不是盈利性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家加大对民族出版的扶持力度,也决非长久之计,因为公益性出版只能解决基本的资金保障,投资方式单一,资金供给有限,覆盖面积不够广,难以形成良好的投入产出的循环,无法满足民族出版的长远发展需求。当前,民族出版的趋势应是更多地围绕市场做文章,寻求多渠道、多形态的合作与支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族出版的市场化运营路径的探索显得至关重要。

    推荐访问:民族文化 遇上 出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