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绘画如其人,画高寿亦高

    时间:2021-06-06 16:05: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展览推介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协办,何香凝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承办的“何香凝艺术精品展”2012年广州巡展,于去年9月20日至10月7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中国历代绘画馆展出。
      “何香凝艺术精品展”是何香凝美术馆策划的、一个沿着以何香凝先生曾经生活和工作过(或与她经历密切相关)的重要城市进行巡展的长期项目。从2003年起动,至今“何香凝艺术精品展”已在香港、澳门、上海、台北、北京、武汉、南京等地成功展出。本次“何香凝艺术精品展”2012年广州巡展,是继续沿着艺术家的足迹,将其艺术作品进行延伸展示,传播与推广其艺术精神。
      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介绍,本次展览以何香凝美术馆藏的50幅书画精品,并辅以27幅历史图片等文献资料,集中呈现了何香凝先生与其特殊时代的背景渊源。展览充分体现了何香凝先生的艺术生涯和高尚情操,注重庄重、典雅的展示效果,以契合何香凝先生的艺术品质。
      观展路线
      何香凝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最早走出国门学习美术的女艺术家。1909年她进入日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绘画。60余年的创作,其画作气度恢弘,立意深邃,借描绘松、梅、狮、虎、山川,抒情明志,是她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众多艺术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补笔、题词,使得她的画作更为凝重。
      我们依据广州艺术博物院中国历代绘画馆的展陈空间,将何香凝先生的绘画精品、历史图片、文献三部分组合起来分为10个区城,形成上、下两层展厅的交叉式的参观流线。展览在广州的历史背景下,其绘画精品和历史图片,基本遵循何香凝先生生活、创作的时间脉络而陈列,勾勒出何香凝先生的艺术历程和面貌。下面请随我们的视角一同观赏,理解“何香凝艺术精品展”。
      从展厅入口,即可环视展场的整体效果,印入你眼帘的是展厅中轴线末端的巨幅背景图------广州双清楼前的何香凝与亲友,四面侧柱上四个历史阶段的何香凝形象,由此烘托出展览所关联的历史时期及主体人物,即艺术家——何香凝先生。环绕于两层展厅四周的精品,将呈现给你艺术家一生的绘画历程。最后附以艺术家年表和历史图片资料,回顾艺术家与此地的历史关系及渊源。
      下面将沿着艺术家的创作历程,重点介绍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特点和精品。
      创作历程与风格特点及精品赏析
      展览从早期作品进入,经过中期,直至晚年,涵盖60余年的创作,展现了何香凝先生漫长而不凡的艺术历程,从中可以看出她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与变化。早年留学日本的四件作品《虎》(1910)、《狮》(1914)、《菊》(1913)、《马》(1914),是艺术家于辛亥革命前后所作的绘画精品。其中的《虎》(图1)和《菊》分别赠予民主革命家黄兴先生、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夫人。这四件画作显示了何香凝先生在日留学时期的绘画功力,画风典雅精细。而动物画的反复出现,运用扎实的绘画技巧画雄狮猛虎以其威武精神唤醒民众,形成何香凝先生该时期绘画鲜明的特色,使她在日后的中国画坛上曾以擅画狮虎闻名。月黑风高,老虎蓄势待发,寓意深远。其皮毛赋色、转折遵循写实法则,造型准确、构图严谨,笔墨浓淡有韵致,天色的渲染更是带有典型的日本画风格。
      相较动物画而言,菊花也是何香凝先生绘画生涯的常伴,菊的精神更常出现在艺术家的诗作中,以表咏颂之人的高洁品质。送给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夫人的菊图风格雅致、笔法细腻,三株劲秀、挺拔的菊花蜿蜒向上,缀满饱满、鲜艳的花朵,枝叶繁密、色彩富丽,绢面上充满生命力的动势,衬托出奋斗精神与典雅气质兼修的品行特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何香凝先生从日本回到中国,其画风逐渐从日本画风格向中国传统绘画风格转承。此时期创作了大量富有文人意境的山水画作,及笔法简练的梅菊等耐寒花木。她与著名诗人柳亚子、金石学家经亨颐、岭南画派传人陈树人等书画界名家的交往,组成“寒之友社”也始于此期并多有书画合作,且与柳亚子形成了“何画柳题”的经典合作模式。如分别创作于1928年、1936年的《松·竹·梅》(图3、4),便是何香凝、陈树人、经亨颐及国民党元老兼诗人于右任同作怀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佳作。两件作品中,何香凝主笔梅花,后由经亨颐、陈树人补笔,于右任题诗,共同完成了层次变化丰富,墨色、形态皆不同的岁寒三友图。
      作于1931年的《松·菊》(图5),是迄今所见尺幅最大的何香凝先生花鸟经典之作,也是“何画柳题”模式之一。该画仍保持着创作当年的装裱方式“六条屏”,这是何香凝先生最喜爱的画作之一,常年于家中悬挂展示。该作高172cm,宽273cm,绘制于何香凝先生在法国生活期间,也是艺术家旅居海外思念国家的代表作。画面主要由莽莽巨松、妍丽的菊花、青翠的蒲苇及轻盈的鸟雀构成,后期由柳亚子所题写的长诗,展现了爱国民主人士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情态,情感之深,使后人为之动容。
      至四十年代后期,何香凝先生绘画趋于成熟,艺术成就上呈现高峰。此时期的山水画综合运用赋色、皴搽等技法,花卉创作风格追求精炼,用笔利索、坚挺,这些都表明何香凝先生将中国传统绘画精髓了然于心,且心中一直保持着创作的热情及对未来国家命运的乐观态度。《枫林雪景》(图6)创作于1940年,描绘的是北方白雪皑皑的峻岭,蜿蜒流淌的河水带走了早春的融雪,河面的渔翁着蓑衣垂钓。画面靛蓝的基调衬托出祥和、静霭的气息,清澈明净,又仿佛可听见崖面上的积雪和岸边的松枫在凌凌风中发出声响。
      在解放后的十年间,何香凝先生仍不余遗力地活跃于新中国政务、侨务工作中。这时期,国家领导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画家,各界人士与何香凝先生的书画合作多不胜举,儿子廖承志与母亲的合作亦在其中。如《倚松读书图》(1951)、《踏歌图》(1951)、《春山童趣》(1953)、《把酒当歌》(1950年代)、《红树清山》(1954)、《花寒不落墨常新》(1958)、《江淹浦畔》(1958)、《松风流水》(1962)等等。在解放初期所作的《和平之境》(1953)、《祖国山河》(1951)、《冰雪暖于棉》(1951)、《奚山行旅》(1956)等都是全景式山水的佳作,并分别由沈钧儒、刘少奇、郭沫若、董必武题写跋语。尽管年事已高,但先生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依旧有增无减,她从传统画史中汲取养分,《祖国山河》(图7)便是此类题材中的范本。米氏云烟的技法在此应用自然,远景中耸立的高峰以米点画法完成,中景大面积的云烟笼罩着,近景却是清晰可见的山崖流水。整幅作品虚实对比,米氏技法的运用彰显了艺术家的文人气质与笔墨自由的精神。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款题“祖国山河”,使得该山水小作更为厚重。

    推荐访问:高寿 其人 绘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