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两岸合修“中华民国史”惹争议

    时间:2021-06-06 08:02: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两岸关系“阴转晴”后,红火的不仅仅是经贸往来,甚至连两岸间各种原本属于禁区、争议较大的领域也似乎出现了合作的一线曙光。继2009年6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提议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并得到大陆官方积极响应后,近日,江苏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者杨金荣提出了两岸史学界合作修撰大型史书“中华民国史”的提案。
      南京是民国旧都,而南京大学的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是大陆主要的民国史研究基地,在江苏“两会”上提出这样的提案,自然引来多方关注。不过提案者杨金荣告诉《凤凰周刊》记者,“这只是一个纯粹的学术呼吁”。杨认为,历史学专业的角度看历史问题和大众是不一样的,历史如何写,有不同的探索,他相信两岸学者有智慧解决。对两岸合修“中华民国史”一事,台湾“总统府”国史馆馆长、著名历史学者林满红除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乐观其成”外,不愿意作过多评价。
      虽然两岸合作修史仅为民间推动,但修史引发的有关“中华民国”的争论却是两岸未来互动难以避免的心结。
      剪不断,理还乱
      据《大公报》报道,杨金荣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元老曾多次提出重修《清史》、编撰“中华民国史”:而目前已经出版的研究成果都与民国的历史地位不相匹配。“中华民国”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在现代中国有其特殊地位,两岸的历史学家应同心戮力,集中分散在两岸的史料和专家,合力修撰一部与其历史地位匹配的大型史书。
      杨认为,鉴于当前两岸政治关系的改善,合编“中华民国史”的时机更加成熟。如果这项合作能够实现并取得成功,不仅在学术上有贡献,更重要的是会在两岸和国际上产生重大政治影响。他呼吁在南京设立“中华民国史”修撰常务联系协调机构,用来吸收海峡两岸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者共同参与修撰工作,以争取在中华民国史的若干重大学术问题上取得突破和达成共识,并在政治上令海峡两岸产生重大影响。
      杨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此呼吁的学者。广州文史研究馆馆长张嘉极曾在2009年3月撰文称,在两岸仍在事务性商谈阶段时,对“中华民国”采取模糊化处理是适当的,但为日后的最终解决,两岸都可以先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歷史是“台独”难以逾越的鸿沟,既然两岸多数人都认为双方同属中华民族,那么共同研究中国历史便极有意义。两岸应该共同研究中华民国史,因为这个课题不但是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也对促成两岸政治谈判与全面和解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篇在国务院参事室官方网站刊登的文章还以孙中山研究、辛亥革命研究方面两岸取得的共识为例,阐述合作编撰中华民国史的可行性。
      受意识形态影响,大陆和台湾对民国史的认识分歧很大。据杨金荣介绍,1990年代,两岸的学术往来不断密切,双方对民国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观点渐趋一致。虽然仍有一些分歧,如1949年的历史断限等问题,但不影响双方的学术合作。
      2001年,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曾酝酿两岸史学界合编“中华民国史”。此建议得到了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张玉法、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主委李云汉等人的积极响应,后因经费无着未能实现。
      合编虽未能如愿,但2009年,张宪文等南京大学学者编著的《中华民国史》出版。这部《中华民国史》被称为大陆出版得最为完整的民国史,四卷本,共220万字。该史书的首发式选在蒋介石故里浙江奉化县溪口镇,编者还将整套丛书赠送给蒋经国儿媳蒋方智怡、宋子安儿媳宋曹俐璇女士等国民党大佬后人。虽然此书没有台湾学者参与编纂,但以张宪文等为主力的南京民国史学界已经召开了5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每次会议均得到了台湾中央研究院等机构的民国史专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而林满红也表示,台湾国史馆是档案存藏的地方,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从她当年5月20日就职到2009年底,就有60多名大陆学者赴国史馆拜访她。她认为,大陆这些年来对于“中华民国”在大陆和台湾时期的发展有高度兴趣,大陆在经济发展之后,在学术方面也越来越往严谨科学的方向迈进。在此基础上,两岸合作了解大陆时期的“中华民国”历史或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历史,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合修“中华民国史”的可操作性也受到质疑。因为中华民国史可以称得上“剪不断,理还乱”。若仅仅只有台湾学者参与,编写一部以大陆史观为前提的民国史,似乎也称不上是“两岸合作”。
      且不说“中华民国”该如何定义,“民国是否还存在”存在巨大争议,仅1949年前的民国史,两岸都存在诸多争议。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称,两岸史学界在相对不成禁忌的军阀时代,有相当深刻的成果。但在抗战过程和战后国共的分裂和战争,到随后的隔海对峙,研究者要达到独立中肯结论,恐怕不易。因此文章认为,60年间时移世易,两岸从政治到经济的落差完全倒转,如果修史没有能够全然摆脱政治正确的羁绊的可能,还不如先束之高阁。
      有评论称,历史在东方很难完全实践它本质上“客观记录与呈现事实”的使命,与西方相比,东方的历史要承载的除了权力需要、道德正当性,还有最新的政治共识。因此,类似龙应台的《大江大海》等充满人文故事的“历史”,在字里行间还能留下更多的真相与事实。
      虽然合修民国史困难重重,但张嘉极建议,对促成两岸共同研讨中华民国史,大陆方面可以率先多做一些事情,如进一步开放、整理、出版有研究中华民国史的文献资料,进一步保护、开发与中华民国史、国民党党史有关的文物遗址,等等。
      研究文物保护的张嘉极举例称,著名的广州新一军赴缅甸抗日阵亡将士墓的修复,各级政府都表示过要重视,但迄今进展缓慢。在目前两岸关系处于一个前景光明而又微妙的时刻,这些文物遗址的修复,无论如何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的。
      当PRC遇上“ROC”
      虽然“合修民国史”还只是处在学者呼吁阶段,但自马英九2010年元旦高调宣布开启“中华民国”百年大庆筹备活动后,“中华民国”已经成为两岸关系发展避不开的词汇,修史引发的对种种争议的思考恰是当下最好的写照。

    推荐访问:中华民国 两岸 惹争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