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试析我党历代核心领导人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时间:2021-05-27 20:02: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最先是由毛泽东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来的。这一战略思想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战略理论,对中国革命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理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遵循。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积极防御 战略 思想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最先是由毛泽东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来的。这一战略思想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战略理论,它超越了以往军事家们的视野和局限,对中国革命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仍然实行积极防御,但情况却有很大不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是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及时把握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理论,确立、充实和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遵循。
      一、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积极防御的思想,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几次反“围剿”的过程中,由毛泽东根据人民战争的特点规律和敌强我弱的军事态势着手制定出来的。后来,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思想不仅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且还在实践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将“积极防御”命名为我国的国防战略方针并赋予它以科学、规范的涵义是在1956年3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从此以后,“积极防御”四个字始终是我军一以贯之的军事战略方针,只是具体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战备形势的发展而有些变化、调整而已。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1、要把创造良好的战略环境与争取有利的战略态势统一起来。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首要精神,便是要努力从被动中求得主动。而这种主动,不仅需要我们在作战过程中采取正确有效的战略战术,还需要我们在战前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战略环境,为己方争取有利的战略态势。
      2、要把战略态势上的防御性与军事指导上的积极性统一起来。积极防御,不是单纯防御,而是攻势防御,是防御与进攻的辩证统一。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 。
      3、要把战略性质上的后发制人与战役战斗中的先机制敌统一起来。由于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奉行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这样的国家性质、任务和外交政策都决定了,我国的国防战略从本质上讲只能是选择后发制人的防御性战略。我们决不会对别人先打第一枪,然而,一旦战争真的打起来,就没有国界了,敌人可以打进来,我军也可以打出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出击和反击的主动权。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讲,“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 。
      4、要把和平时期遏制战争与战争时期赢得战争统一起来。一方面,我们要有威慑力量以遏制战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制胜力量以应付战争。只有做到威慑与制胜的有机统一,我军才能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要从最坏处着想,把指导思想上的以劣胜优与制敌手段上的创新研究统一起来。毛泽东指出:“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 。客观地讲,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发达,国力、军力都十分有限,因此,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从战略全局上看,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般都难以摆脱相对被动的地位。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决定了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立足于以劣胜优,要把赢得战争的基点放在现有武器装备上,而且我们也有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之敌的传统。但是,强调以劣胜优,并不是可以忽略先进武器装备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努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军事革命的潮流,将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用在刀口上,在若干领域内尽可能快地创造出自己的制敌良策和撒手锏来。
      二、邓小平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对国际局势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分析和客观判断的前提下,在对现代局部战争进行深刻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继承了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并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对这一战略进行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1980年10月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 这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军事战略的积极防御性质,确立了毛泽东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和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指导地位,为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邓小平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1、坚持战略上后发制人。战略上后发制人,体现了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和自卫原则。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立场,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邓小平在1979年1月29日至2月4日访美期间说,中国人民过去饱受战争的祸害,我们不希望打仗,除非别人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我们一贯坚持不打第一枪,不主动扩大事态,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但也决不允许别人侵占我们的一寸土地。战略上后发制人,并不是消极应付,被动挨打,它包含着战略上的主动性。后发是手段,制人是目的。一旦战争打起来,或进或退,或攻或守,一切取决于制敌需要。
      2、坚持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军事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军事战略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总体战略,必须把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作为军事战略的最高原则。邓小平在1989年10月会见外宾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需求的总和,新时期,我们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就是要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
      3、坚持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的辩证统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应重视提高我军的威慑能力,以遏制战争。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战略武器是威慑力量,决不能首先使用,但我们有了就可以起作用;我们有一点核武器只是体现你有我也有,迫使你不敢轻易使用,哪怕是小的,毕竟是一种制约的力量。根据这一思想,一方面要通过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手段和种种斗争形式,尽可能推迟和制止战争的爆发;一方面要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力量。威慑作用是以强大的实力作后盾的;遏制战争,必须具有打赢战争的能力,一旦威慑失灵,就坚决作出反应,以自卫战争达到“以战制战”的目的。
      4、必须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邓小平指出,大战固然可能推迟,但是一些偶然的、局部的情况是难以完全预料的。从我国军事斗争面临的形势看,全面入侵的大战威胁进一步减弱,但某些局部方向的问题相对地突出出来。我国周边环境复杂,现实和潜在的“热点”不少,领土和边界的争端,存在着诱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今后在主要作战方向上,只要爆发战争,就很可能是具有高技术特点的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实战需要出发,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提高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

    推荐访问:我党 历代 防御 领导人 核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