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犯罪学》实践教学方法之影视剧中的犯罪学

    时间:2021-05-08 20:01: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犯罪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法最常被采用。不过,几乎大部分任课老师摘选的案例,要么是教学案例,要么是真实案例。但是,不管是教学案例,还是真实案例,在趣味性和可感性上总是欠缺了些,从而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致使案例分析法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如预期。故而,为了弥补教学案例和真实案例的不足,本文在教学案例和真实案例之外引入影视案例,以意大利老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为例,详解影视案例在《犯罪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刑法学;犯罪学;影视案例
      自从19世纪末实证犯罪学派创始人龙勃罗梭在《犯罪学》研究中引入實证研究方法之后,实证主义精神便根植于《犯罪学》的学科研究中。也正因为如此,在《犯罪学》的教学中,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尝试采用实证教学方法。通俗的说,也叫实践教学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法是任课老师最常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只是,大部分任课老师选用的案例,要么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求而编制的教学案例,要么是选择与教学内容大致相匹配的真实案例。教学案例和真实案例在《犯罪学》教学过程中,各有其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譬如说,教学案例因为是编制案例,故而其与教学内容更加契合,更有针对性;真实案例呢,因为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所以更契合实际,尤其是当下的热点案例,学生更有代入感和亲历感。但是,不论是教学案例,还是真实案例,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劣势,那就是缺乏趣味性和可感知性,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犯罪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恰巧是实践教学方法追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因此,一味地采用真实案例或者教学案例,实际上背离了实践教学方法的初衷和目的。鉴于此,必须丰富《犯罪学》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案例类型,除了真实案例和教学案例之外,影视案例,尤其是犯罪类型的影视剧中的案例,也应当成为《犯罪学》课堂中被任课老师采用的案例类型。故而,本文以一部意大利老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为例,尝试阐释《犯罪学》中的理论知识点--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与刑法学的研究对象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和犯罪学的研究内容。
      一、播放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关于电影中的案例这一部分,可以考虑两种方式。若是学时充裕,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完整的观看过该部影片,以确保其代入感和亲历感,从而提升参与度。尤其是通过电影的叙事节奏去真真切切的感知主人公的一系列遭遇的背景和缘起,从而去分析主人公的犯罪历程;若是学时不是太充裕,则可以先行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自行观看电影。只是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部分学习主动性不是太高的学生不会主动去观看完整的电影。所以,若是采用此种方式引入电影中的案例,任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口头简述一下电影情节。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罗马,此时的罗马,遍地都是失业工人,人们拼命哄抢每一个可能的工作机会。故事的主人公安东,无疑是其中的一员。在职业介绍所苦等两年之后,终于被叫到自己的名字。他被介绍到一家广告公司粘贴户外广告。但若想获得此份工作,安东必须得拥有一辆自行车。妻子将家里的被单全部拿到当铺当掉赎回之前当在当铺里的自行车。熟料,在安东上班的第一天,自行车就被偷了。安东报警,可警察局以“我们不能光为了你丢了辆自行车而出动全体警员”为由拒绝为其寻找。安东只得感叹“一个穷人的自行车被偷了,他就只能到处去找”。于是,安东带着自己的儿子满城寻找自行车,寻找了整整一天之后,终于找到了偷自己自行车的人,可是小偷死不认账。安东找来警察,可是警察说安东没有证据指证小偷,因此将小偷放了。安东陷入深深的绝望,就在此时,无意瞥见街边停放着一辆自行车,且无人看守。于是,安东决定铤而走险。孰料,安东被抓现行,当众被辱骂耻笑和殴打。
      二、不同视角讨论电影中的犯罪情节
      在同学们了解了电影中主人公安东的犯罪历程之后,针对安东的犯罪历程展开分析和讨论。此环节的讨论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刑法学的视角;第二部分,犯罪学的视角。此两部分的讨论必须有先后顺序,第二部分的讨论必须建立在第一部分讨论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分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辩论的形式,这个可以由任课老师视具体情况而定,本文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
      第一部分,刑法学视角的讨论。此环节,任课老师须先行提出学生们需要讨论和分析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必须与要讲解的知识点相匹配,以此来引导学生们的讨论。譬如说,用刑法学的语言该如何陈述此部电影的剧情?从刑法学的视角,该如何对安东的行为进行处理?该种刑法学视角的处理,能否达到刑罚的目的?若是能达到刑罚的目的,分析为什么能达到?若是不能达到,分析为什么不能达到刑罚的目的。
      第一部分讨论结束后,任课老师需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梳理和归纳。譬如说,用刑法的语言来陈述此部电影那就是“某甲的自行车被偷了,他因此去偷了某乙的自行车。请问,某甲的行为怎么认定?”。很明显,从刑法学的视角来讲,对安东的行为必须以盗窃罪定罪,须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但是,对安东给予刑事处罚能否达到刑罚的目的呢?通说意义上,刑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惩罚功能,一个是预防功能。惩罚,惩罚的是已然之罪;预防,预防的是未然之罪。那么,对安东进行刑罚处罚,能否达到惩罚和预防的目的呢?于安东而言,自行车就等于工作,工作就等于活命。因此,自行车就等于活命,没了自行车就等于没了活命的机会。由此可见,刑罚的惩罚带来的预防犯罪的效果有限。那么,惩罚的目的呢?大部分陷入安东处境的人,当被警察逮到的时候,下意识的想法一定是:只怪我点太背,别人偷我的自行车没有半点事儿,我偷别人的自行车却出事儿了,无非就是点儿背。这被我们称之为侥幸心理,而侥幸心理恰巧是大多数犯罪人不惧怕犯罪带来的惩罚的原因所在。由此可知,单纯靠刑罚,对于安东之类的犯罪人来讲,预防效果和惩罚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不如预期。鉴于此,我们必须在刑罚之外,寻求预防犯罪的可能途径。那么,这个途径究竟是什么呢?当然,这个环节,肯定不是老师独白式的讲解,而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师只需一步一步提出问题,发出疑问即可,学生负责探寻答案。即任课老师需变传统的讲解式教学为探讨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

    推荐访问:犯罪学 教学方法 剧中 实践 影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