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试论黄遵宪明治维新观中的宪政思想

    时间:2021-03-05 16:00: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思想家,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他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方法,在出使日本之时,黄遵宪亲眼目睹了日本在学习西方宪政后政治改革的成果,并受到传入日本的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效仿日本进行宪政改革的想法,并将其宪政思想在《日本国志》中详加阐述,向国人传播了世界意识,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黄遵宪;宪政思想;《日本国志》
      黄遵宪作为较早一批接触宪政思想的维新思想家,对西方宪政思想又有亲身的领略,后又将其付诸实践,其宪政思想对国内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起到了启蒙作用,为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对于黄遵宪宪政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黄遵宪宪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完成了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向东亚地区扩展其殖民利益。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3年,黑船来航,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其后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了主权。中日两国有着相似的境遇,但是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师法西方列强,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得以迅速崛起,国力上升,逐步收回失去的主权,成为东亚地区最先进的国家。同时,日本也接受了近代西方国家的条约体制,开始向周边国家进行殖民侵略,不断对外扩张。
      首先,日本想要将朝鲜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就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因素,“彼知以日本攻朝鲜,况加以中国之助,左提右挈,东征西讨,而日本必不支。”①遂想借用西方列强的条约体制,企图通过与清政府订立条约,用“开放”、“通商”等字眼来达到染指中国权益的目的,而后再借此取得与中國平等的地位。1871年9月13日,李鸿章和伊达宗城作为两国的全权代表在天津山西会馆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条约的内容基本上体现了对等的原则,但看似平等的条约中仍有类似“领事裁判权”等不平等的内容,诸如双方要在通商口岸互派领事驻扎,以约束本国商民,如遇民事案件由领事按照本国律例处理等。由此可以看出,中方是以平等的立场去订约,而日本订立条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条约来打开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通路。
      其次,对于《中日修好条规》,日本政府认为条约没有使日本并获得与西方列强一样的在华利益,遂于1873年4月派外交大臣副岛种臣来华换约,期间谋求获取更多利益,而其重要目的,则是借此窥探清政府对台湾、琉球和朝鲜的态度,寻找借口,以便实施侵略活动。
      琉球在明朝洪武五年就开始向中国朝贡,受中国皇帝的册封,是清朝的属国。而日本在1872年下诏以琉球为藩,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这是日本吞并琉球的第一步。1873年,日本又把琉球等同于日本府县,要求琉球受内务省管辖,并缴纳租税给大藏省。1874年,日本又以“牡丹社事件”为由,借口台湾土著杀害琉球人,遂出兵进攻台湾。这次的争端最终以清政府的退让而结束,双方于同年1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根据条约,清政府承认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举,这一说法实际上也是间接承认了琉球为日本所管辖。
      而后,黄遵宪从日本吞并琉球一事中警觉到日本并未满足,还在窥视朝鲜,遂提出“日本既县我琉球,且觎及朝鲜,先生(黄遵宪)告使者。乘彼谋未定。先发制之。上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请将朝鲜废为郡县。以绝后患。”②但黄遵宪的建议没有被朝廷采纳,于是不久,1875年9月,日本海军“云扬号”舰长井上良馨蓄意挑起“云扬号事件”,其后又在给日本海军省的报告中肆意歪曲事件的真相,把责任完全推给朝鲜一方。1876年2月,日朝两国在江华岛谈判时,日本代表黑田清隆以强硬的炮舰政策为后盾,逼迫朝鲜与其签订了朝鲜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岛条约》,条约虽然宣称,朝鲜是与日本一样保有平等之权的自主之邦,但其真正的意图却是否定清与朝鲜的传统宗藩关系。可以看出,“云扬号事件”是明治政府对外政策的延续,同时也是日本历代统治阶级“征韩外交”的继续。
      由此可见,《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表面上使中日两国建立了平等的关系,但却把对清恪守事大之礼的朝鲜推到日本面前,使得日本打开了侵略朝鲜的方便之门。日本侵台以及吞并琉球,表明此时,琉球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已经彻底断绝,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华夷秩序”的一角开始崩溃。而《江华岛条约》的签订,打开了日本梦寐以求的朝鲜大门。至此,日本一步一步地通过武力撬动宗藩体系,最终瓦解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华夷秩序”,为日本日后的侵略扩张铺平了道路。身为驻日参赞的黄遵宪正是看到了日本国力的日渐强大,遂产生了详细研究日本情况的想法,已达到警示清政府并传输日本经验回国的作用。而黄遵宪在创作《日本国志》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搜集和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日本的宪政制度,形成了自己的宪政思想。
      二、黄遵宪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宪政体制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种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力、规定公民权利的体制。而作为外交官的黄遵宪,对于西方的政治制度无疑比国内人士更加了解并易于接受,正如他在《国统志》开篇所述,其将世界各国的政体形式分为三大类,“外史氏日:环地球而居者,国以百数十计。有国即有民,有民即有君。而此百数十国,有一人专制称为君主者;有庶人议政称为民主者;有上与下分任事权,称为君民共主者。”③作为朝廷命官的黄遵宪,其宪政思想主要是在政体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在权力的划分上效仿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同时重视民权和法治的发展。
      (一)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黄遵宪着重批判国内的封建专制政体,他认为封建统治者实行的八股取士制度框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致使其“学术以无用为尚”④。同时,基于中国的国情考虑,中国人民智未开,不适合进行暴力式的革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愚民政策导致国人懵懂无知,“无权利思想,无政治思想,无国家思想”⑤,让这样的国人去革命,注定会失败。其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就是鲜明的例子,“义民之义,火教堂,戮教民,攻使馆之愚,其肇祸也如此”⑥,不仅没能赶走侵略者,反而招致国家大乱。可见,黄遵宪对封建专制体制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其所主张的,正是师法日本实行宪政。

    推荐访问:明治维新 宪政 试论 思想 黄遵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