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浅议陶瓷发展史上的“红店佬”

    时间:2021-01-07 04:01: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历程中,“红店佬”这一称呼,对于长年从事陶瓷生产的人们,尤其是从事陶瓷美术专业人员来说并不陌生,而对于非专业人员或年轻的专业人员来说,就不甚了解“红店佬”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角色和作用。
      景德镇把在陶瓷釉面上进行彩绘装饰的工序俗称“画红”,而“画红”的店铺就叫“红店”,画红者则称“红店佬”。在景德镇陶瓷生产过程中,对陶瓷生产者有过不少的俗称,按生产工序分为三种:坯房佬、窑巴佬和红店佬。现如今“坯房佬”、“窑巴佬”仍在使用和流行,只是“红店佬”被“陶瓷美术家”和各种艺术大师的称谓所取代,这也说明人们肯定“红店佬”对陶瓷文化和陶瓷发展史所作出的贡献。因此,近年来在各种介绍陶瓷的书籍、资料中,“红店佬”就难觅其踪了。
      早在清代“康、雍、乾”时期,陶瓷釉上彩绘已达鼎盛。陶瓷工艺主要以“精、巧、雅、秀”而见长。当时掌握釉上装饰的民间艺人纷纷云集珠山之下(即御窑厂附近)昌江两岸窑火很旺,画室、店面林立,陶瓷艺人们自产自销陶瓷作品。当时由于民间手工匠多为单干,缺少人手,为了避开“打图、起稿、勾线绘画、填色洗染”这种复杂的陶瓷彩绘工艺,他们采取了带有一定取巧性和审美性的红色颜料,如矾红、西赤等颜料为主,进行陶瓷彩绘加工。有线描彩色,分明暗层次,有红彩绘金点缀,有没骨红彩等,由此以“红”作为主色调的装饰手法,在当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陶瓷作品中。红色,本身在中国人的审美中就意味着吉祥喜庆,瓷器店的开门很讲究吉利,“红店”的形成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当时单一的红彩并不能使陶瓷装饰满足审美的需要,为了丰富陶瓷装饰,提高纹样的“精神度”,艺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以墨色为主的装饰手法,称之为“墨彩”,它是以纯艳墨料为主构线染色,层次分明地表现物象,并在墨彩上描本金,又称“墨彩描金”。
      笔者的曾祖父王昌彬先生曾在光绪、宣统年间任景德镇御窑厂督办,围绕在身旁的都是一些精英“红店佬”和“窑巴佬(烧制人员)”。他们聚集在珠山脚下御窑厂,为皇室制作精美的瓷器。景德镇地处丘陵地带,四面环山。所以在军阀混战和抗战时期,景德镇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据说抗日战争期间,日军通过水道走到了鄱阳湖,都不敢进入,因此,聚集了四方工匠的景德镇,生活环境相对平稳和谐,而陶瓷生产和销售市场的竞争却是激烈的。“红店佬”在陶瓷生产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丰富装饰纹样和变换工艺手法,如粉彩、古彩、墨彩、新彩等各种装饰手法都是“红店佬”在陶瓷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创立和完善的。在当时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艺人们为了生存大多能自觉和不自觉地独自掌握绘画、填色、结果、描金等一套完整的陶瓷彩绘工艺,甚至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图案全能独立创作。在当时没有专业培训学校,而是以师带徒、父带子的传承方式学艺,他们能够掌握如此复杂的陶瓷工艺,也是很难得的。到清末民初时期,景德镇迎来了诸多的外来画师及陶瓷艺人,继而出现了像“珠山八友”这样的“红店佬”,他们把文人画融入陶瓷装饰中,诗书画印与陶瓷器皿巧妙结合,一代又一代“红店佬”把陶瓷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那个年代,没有炒作,没有虚浮,他们用沉稳积淀和深厚的陶瓷文化语言去传达他们的心境。陶瓷文化的积淀,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红店佬”,他们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新章。
      “红店佬”的全能技艺,在稍后期的工厂分工较细的计划经济时期更是大放光彩。他们把自己的思想、审美、情趣融汇到陶瓷作品中去:包括装饰形式内容构思、色彩冷暖、上下边脚的图案呼应等达到统一、和谐的艺术效果,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
      解放初期,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把“红店佬”的精英们组织起来,走“总路线”和合作社之路,成立了工艺社和美术合作社,改变了以往单干、散干的状态,他们在一个相互集中、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制作最精细、最精美的陶瓷作品,作品开始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在此期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一批精英“红店佬”为陶瓷美术家的荣誉称号,这就是“红店佬”一个新的称号的开始,而后又由国家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省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等荣誉称号。虽然“红店佬”这一历史性的称谓现已鲜为人知,可 “红店佬” 中的代表人物却是家喻户晓。
      首批景德镇陶瓷美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早年因家境贫寒,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学艺,在叔父的指导下,不仅全面掌握了陶瓷绘画技艺,且秉承天赋,悟性很强,15岁时能独立创作,瓷画艺品出手不凡。1959年,年仅37岁的他为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创作大型瓷板画《革命摇篮井冈山》,为他赢得了声誉。而后,他中年变法,从绘画基础入手,练习素描、速写,并深入生活,师法自然,博采众长,涉足景德镇的乡间村野,远游祖国名山大川,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画稿,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创作灵感,不断推出新作。在近80年的陶瓷艺术创作生涯中,他以山水、人物画最为擅长。他的作品讲究立意,注重装饰,追求静水流深的艺术效果,其用笔繁简有度、设色清雅丰润,构图巧妙自然,他笔下的人物素素淡淡,没有浓妆艳抹,显出一副小家碧玉的样子,体现了他“简约即是至美”的审美体验。因此他晚年的作品更是简洁明朗,天然成趣,充分体现了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艺术表现力,最终成为新中国陶瓷行业的一代领军人物,对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王隆夫先生(王昌彬之孙),出生陶瓷世家,自幼就接受严格家庭教育,擅长粉彩人物画,兼及山水、写意花鸟。早年他就遍游全国,拜师结友,曾与潘天寿、唐云、启功等大家结识,亦师亦友,从中吸收大家艺术之长。他的作品融诗词、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笔下的艺术形象多取材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着力于真情实感,作品多以工笔兼写意的手法塑造形象,他画的瓷器都是自画自填,作诗题跋从不假借他人,而是自吟自写。年轻时曾创作的《唐三侠》粉彩瓷板画,容貌、服饰各异,个性鲜明,整个画幅笔致尖秀爽劲,眉目点染传神,且在布局上一张一弛,一动一静,对比强烈,印证了“情动于衷而形于画”的艺术效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张松茂先生主攻人物画,擅长山水,兼长花鸟。他曾多次去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南京博物馆临摹馆藏精品和传统纹样。同时吸收民间艺术中诸如青花、半刀泥、影青刻花、珐琅彩、剪纸、年画、石雕、木雕的工艺特色,借助摄影、油画的表现技巧,研习金石、书法,他艺趣广泛,技法精湛,达到了“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的艺境。他的作品光彩夺目,品位高尚,时代感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些当年的“红店佬”成绩突出,对当代陶瓷文化影响颇大,早已名扬天下。他们在继承传统陶瓷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创作出了许多既有强烈时代感,又有鲜明个性风格的陶瓷艺术作品,为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陶瓷艺术界的杰出代表。他们是景德镇的骄傲、也是景德镇所有“红店佬”的骄傲。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景德镇每种陶瓷工艺的创造发明,都是那些像“红店佬”一样的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每个历史角色的出现都有着它的历史背景,他们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红店佬”的称呼或许会渐渐淡去,但是“红店佬”们开创的陶瓷艺术事业将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王淑凝: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技术
      室主任、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 雷

    推荐访问:发展史上 陶瓷 红店佬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