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名鸽风度采访_浅议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风度的培养

    时间:2020-08-11 08:03: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记者在新闻采访及其他社会活动中,不能忽视自身风度问题。这在同业竞争激烈的西方新闻界,表现得尤为显著。在新闻活动中,记者应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有意识、慎重地利用动作语言,不断培养自身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双方的沟通。
      【关键词】新闻采访 记者 风度
      
      一、记者风度的要素
      
      一般来说,风度是指人们在服饰、环境的烘托下、通过言谈、举止、仪容等动态表征体现出的为交往对象乐于接纳的魅力。包含三个要素:即烘托、动态表征和交往对象。其中后两个要素最为重要。
      所谓记者风度,是指新闻活动中,记者在服饰、环境的烘托下,通过言谈举止等动态表征体现出的为采访对象或旁观者所乐于接纳的魅力。
      在风度诸要素中,言谈举止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说,记者的言谈,是采访活动中沟通双方的桥梁,同时又是反映自己心态的一面镜子。优雅的谈吐,有助于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记者的谈吐应注意:一是语调要平缓、切忌急促。平缓是自信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整理思路,观察对方;而急促则往往与焦急、缺乏自信及不成熟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二是要礼貌周全,切忌大大咧咧。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对象、最好要庄重、客气些。三是语句要简洁,内容要文雅,而切忌罗嗦粗俗。如果记者能坚持这三大原则,则必然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自己的魅力。
      至于举止,又称动作语言或动作表情。它包括身体全部或局部的反应动作和非反应动作。具体来说,记者的举止应注意:首先,敏捷而不轻佻。所谓敏捷,指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果断地采取行动,即时捕获重大新闻及其细节,迅速予以报道。力戒轻佻,则要求与对象交谈时,尽力避免摇头晃脑、乱打手势,嚼口香糖等与采访气氛不协调的举动。其次,还要做到沉稳而不死板。举止的沉稳,乃是指采访活动中能克服外来因素的干扰,聚全力于采访,做到“麋鹿趋于左而目不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沉稳不等于死板。死板是指外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动时,仍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死板的举止对采访的进行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记者的举止能做到沉稳与敏捷的统一,消除轻佻和死板,加上高雅的谈吐,其魅力就很容易表现出来了。
      对于记者来说,知识能力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一方面,读者是否接受记者传播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记者知识能力的评价。一般认为,记者的知识越丰富,能力越强,他所报道的内容就越是容易为他人所接受。反之,一个对所报道的事情一无所知的记者,其报道必然难以产生预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在采访活动中,记者的知识能力,直接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的印象及其对于采访活动的态度。因为能干的、知识渊博的记者或许能在某些问题上给他以帮助,至少不会找麻烦;同时,能干的知识丰富的记者的言行,还会使采访对象感到恰到好处,从而构成了对他的精神酬偿。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在某些自尊心强的采访对象面前,记者的天真、幼稚及由怯场造成的窘迫,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特定的对象,记者还得掩饰其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
      衣着打扮和仪表也与风度密切相关,是风度的烘托因素。1987年9月15日,当两位台湾记者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时,“李永德身穿一套青色西服,系着一条红领带,徐璐下身穿蓝色紧身裤,上身穿米色外套。”这简朴的打扮,已充分表现出他们作为新闻记者的翩翩风度了。得体的服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主体的仪表美,更加鲜明地衬托主体内在的精神世界,从而越发显示出主体的魅力。记者也是如此。著名记者肖乾说过:“做记者还要适当注意仪表,要衣着整齐……在旧社会做记者,不管家里多穷,出门也要西装笔挺,否则人家看不起你。”①这种情形不仅存在于旧社会,就是今天,服装打扮作为烘托因素,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衣着的时髦、形体的修饰。过分的打扮修饰必然会破坏衣着与仪表及内在精神世界的协调,破坏记者与采访对象、现场环境的协调,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衣着既不要太时髦,也不要太简朴。这同样适用于女记者的随身什物。记者不应该直接与采访对象争奇斗艳,而那些不修边幅的女人又可能给人造成“索然无味甚至不男不女的印象”。②
      总之,记者的风度,是在服饰、现场环境的烘托下,记者的仪表言谈举止等动态表征及由此体现出的知识能力的综合表现。在风度诸因素中,尽管各有特点,但最重要的还是言谈举止及由此表现出的知识能力。服饰简陋、仪表欠佳等外在缺陷,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言谈举止及知识能力等因素去弥补。
      
      二、记者风度与采访对象的心理
      
      风度具体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却存在于人与人至少是两个人之间。风度的表现程度及其收益,取决于交往对象的心理状态。在新闻实践中,记者的风度表现也是如此。具体来说,采访对象心理状态对风度感知的制约,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形:
      第一、对象的知觉偏见。知觉偏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或团体所持有的缺乏以事实为根据的态度。如南非白人对黑人持有的种族歧视态度。这种偏见往往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的。一般认为,知觉偏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光环作用(亦称晕轮效应)。记者的风度表现不能避免光环的影响。如果记者一进入角色,就被对方判定为是个好人,光环作用就被激发起来了,他的魅力就很容易为对方所感知,乃至得到光环的渲染。如果记者被对方判定是“坏的”,则会由于“消极否定的光环”,而被对象认为他具有本身并不具备的坏的品质。二是假定相似性。在交往过程中,人们还有这样一种倾向,即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把自己特性归属到与之交往的其他人身上。三是先入为主。这是指对象在会面之前形成的对记者的定势心理(态度),对记者风度的感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交往对象形成了对记者有利的定势,记者的各种动态表征就容易得到理解。反之,如果对象的定势建立在不充分、错误材料的基础之上,这种对记者不利的定势就会驱使对象从消极方面去感知记者的动态表征,大大地削弱记者的魅力。
      第二,对象的主观需要。对采访对象来说,接受采访,是满足其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的重要途径。如果记者的言谈举止及其它与对象有关的信息表明,记者很喜欢,并且非常欣赏采访对象,或者记者的热情超过了维持一般交往所必需的程度,从而使对象尊重、社交的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对象就会产生某种肯定、快乐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又必然会影响到对记者风度的感知和评价。所以,采访对象对记者风度的感知,与记者对对象的尊重、热情程度密切相关,与对象的自尊、交往需要的满足与否密切相关。
      第三,熟悉程度。记者的魅力能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得到对象的肯定性评价,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对象对自己的熟悉程度。采访对象若是熟悉记者的各种情况,就容易形成一种对记者来说是积极的心理倾向,从而使他在感知记者的各种动态表征时,产生某种具有肯定色彩的内在体验。这就是记者们为何乐于与采访对象交朋友、多方接触的重要原因。当然,在一些特殊场合,接触采访对象的次数过多,频度过高,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对方的厌恶感,这也是记者应加以注意的。
      
      三、记者风度的培养与提升
      
      风度的有无,往往能决定采访活动的成败。培养记者风度,是完成报道任务的保证。记者怎样培养自身的风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克服心理障碍。所谓心理障碍,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中阻碍其内在意识、情感恰当表达的诸因素。一般认为,心理障碍主要有四种:一是自卑感。有的记者面对某些大人物,往往会显得自卑,手脚不知往哪里放,当问的也不敢问。这样的记者,采访对象是不会满意的。二是优越感。作为记者,强烈的优越感,会使采访对象疏远自己,使采访对象的内部体验染上消极否定的色彩。三是羞怯心理。作为社会活动家,羞怯心理对记者工作的消极影响极为显著,因而克服羞怯心理,培养谦逊、稳重的品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四是嫉妒心理。对记者来说,嫉妒除了抑制他的交往热情外,还会驱使他去贬损交往对象的品格,消除为维持融洽关系所必须的尊敬和恭维。而这一切又会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来,乃至影响到对象的内在体验及其对记者魅力的感知。不克服这些障碍,他就不可能恰当、完美地通过各种动态表征来显露自己的风度。
      其次,仪态的修饰、谈吐举止的讲究。记者应充分地利用已有的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首先是利用已有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气质、性格、相貌、能力等。随着交往的深入,通过修饰打扮、言谈、举止,充分地发挥自己所有的特长和优势。只有仪表美、动作美、心灵美,才有风度美。其次,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条件。知识、能力、言谈举止、品德修养是后天创造的。记者完全可以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使之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染采访对象,增强其内在的情绪的肯定色彩。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新闻实践的证明。
      第三,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记者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以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各种适当的交往方式,充分地表现自己的魅力。在这方面,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以时间、地点、对象为转移。记者在接触不同的交往对象时,要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灵活地调节自己的言谈、举止等动态表征,适当地修饰自己的仪态,以获得对象的肯定性评价。二是合理接近,即在新闻活动中,记者应合理地接近采访对象,认真地掌握交往的分寸。三是适当暴露。所谓适当暴露,指的是正确掌握人际关系的“透明度”,在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的真实面目暴露给对方。暴露程度是信任程度的表现,是衡量交流双方亲密程度的标尺。在采访对象面前,如果记者能适当暴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体验,必然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对象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
      总之,记者的风度表现取决于许多内在外在的因素。要培养记者的风度。自然也要从多方面着手。其中重要的就是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加强知识修养,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注重仪表的修饰和谈吐举止的讲究。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手段,记者才能在新闻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风度,进而完成特定的报道任务。
      
      参考文献
      ①中国国社会科学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1980(4)
      ②【美】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2009:65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中文系新闻学教研室)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风度 采访 培养 浅议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风度的培养 浅议新闻记者的形象塑造 新闻采访稿范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