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创新教育的例子【在自然课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时间:2020-07-08 07:30: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对在自然课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自然课教学;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8―0091―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要求。《自然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更要让他们掌握“点金术”;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教育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思想呢?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和欲望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生性爱玩、爱动、爱问。这表明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实践能力,并萌发了创新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运用创造性理论,开发小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欲望,引导与培养他们进行推导、想象、推理、猜测,让他们在自然科学的实践中观察、实验、分析,体验乐趣。
      
      二、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
      
      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技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确的假想可以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完成,同时,实践活动顺利完成后的成果又可以验证假想的正确与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做到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尽量多让学生获得一些创造的机会;多让学生一获得些成功的体验;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把已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自主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大胆设想与实践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局限,对已知信息进行多维度、立体的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使问题圆满解决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扩散性思维”,它的特点是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方式是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这样,学生才能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在小学自然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创意性韵内容与素材,诱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以科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推荐访问:自然课 落实 创新 在自然课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第一课 素质创新教育第一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