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爱情故事【一个反讽的爱情故事】

    时间:2020-03-25 07:19: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爱情;死亡;社会现实;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要:与传统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角色的死亡突出爱情的伟大不同,美国作者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中通过死亡来考量角色的爱情,同样起到反映和揭露黑暗和不公的社会现实的作用。通过探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角色的死亡与其爱情的关系,及其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的爱情观,书中角色面对爱情与死亡所做出的选择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志码:A
      
      爱情是人类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讴歌它、赞美它,这其间凝聚了人类对美好感情的追求与向往……古今中外不少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爱情都是既美好又崇高。这些作品中男女主角为了获得爱情进行各种抗争,最终走到一起。他们真挚的爱情让人感动。但是最震撼人心,让人的心情久久不得平复的作品并非皆大欢喜的喜剧,而是将爱情和死亡结合在一起的悲剧作品。在这样的悲剧作品中突出的一大主题就是死亡使爱情变得永恒。早有中国古词人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爱情词句。并且在中国著名作家霍达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和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中都不无巧合地安排了主角们的死亡,其目的皆是为了凸显永恒的爱情。这一类作品的写作模式基本上为:角色A与角色B在偶然的情况下相遇并且相爱,但是角色A与角色B由于家族仇恨,师生关系,或者血缘关系而无法继续相爱时对这些社会现实进行抗挣,却最终由于阻力太大,角色A与角色B或者其中一人自杀或者由于无法治愈的疾病而永远离开人世。留在世上的人永远的怀念失去的恋人,他们的爱情也因此得到永恒,不会因为日后的琐碎生活中的各种因素而质变。然而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与现代派作品的写作手法和模式又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颠覆了死亡使爱情得以升华这一传统写作手法。其写作模式为:贫穷的角色A与富有的角色B相遇陷入爱情的旋涡,但是角色A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而离开了角色B,于是角色B在很短时间内忘记曾经的爱情而嫁给富有的角色c,但是角色B与角色c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于是角色A为了心中的爱情而努力奋斗赚取金钱为了赢回角色B,但是当角色B与角色c在利益相一致时却共同谋害了角色A。这样的爱情给读者带来的不是感动而是愤怒和鄙视。
      虽然两种写作手法不同,但是从本质上讲达到的目的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起到了揭露社会现实的作用。传统作品中虽然升华了爱情,但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的社会偏见,虚伪的社会道德等等。费茨杰拉德的作品中同样通过爱情达到了讽刺和揭露社会现实的目的,并且使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显露无遗。与传统写作方法相比现代写作手法产生的控诉力度更胜一筹。死亡和爱情成了控诉和嘲讽社会现实的工具。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分析这部作品,就会发现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的爱情观,书中角色面对爱情与死亡所做出的选择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在不同的时代,爱情会被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打上烙印而有不同于其它时代的内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年代,美国文学中的爱情与早期传统故事中的爱情,有着很大的不同Ⅲ。由于经济发展迅速,金钱的魅力与作用被深深地植人人的脑中,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认为拥有大笔财富就是成功。一战中由于出售武器等战争物资而大发横财的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超越英国而位居榜首的经济大国。战后的美国在经济地位提高的同时,人们的传统价值观也随之改变。这个时代的美国人道德堕落,精神空虚,骄奢淫逸。人们开始不再想着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是梦想能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成为社会上层人士。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及刚行乐风靡整个社会。人们都开始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开着汽车来往于不同的交际场所。这一时代的社会现实――“拜金主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爱情观。爱情成了对金钱崇拜和道德沦丧的奴隶。没有金钱和地位就根本没有爱情可言。即使付出努力,赚取金钱获得了爱情,这样的爱情后来也被证明根本不值得这样的付出。婚前性行为,婚外恋已经不再成为什么新鲜的话题。作为“迷惘一代”代言人的费茨杰拉德,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笔调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就真实地刻画了这一时代的爱情。
      费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的爱情观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他的作品中再也找不到美好又崇高的爱情,更找不到互相之间由于个人魅力吸引而组成家庭,过着幸福生活的描述。虽然他的作品中也传承了将爱情和死亡放在一起的传统,但是角色们为了爱情牺牲自己生命并没有彰显出爱情的伟大,反而衬托出了他们为之牺牲的爱情是多么不值得,多么虚伪,多么丑陋。盖茨比,威尔逊和他的妻子梅特尔都为了爱情而死亡。益茨比纯真的爱情理想使得他相信金钱可以买回过去,买到戴西的爱情,结果却死于自己的女神戴西和汤姆的阴谋栽赃之下;梅特尔为了能够争取最后一线希望而奔向汽车,结果葬身车轮之下;威尔逊认为为自己的妻子报仇雪恨,并且饮弹自尽才是爱情的表现。他们都死了,可是形成极大讽刺的却是威尔逊的妻子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才是最爱她的人,梅特尔和盖茨比永远也不知道他们所爱的人就在他们死后却逍遥法外,生活依旧。正象书中所说:“上层社会的人毁坏别人的东西是不会赔偿的”,所以布坎农夫妇将罪责嫁祸于梦想加入贵族阶级层的盖茨比,他们却逃之天天,让无辜的盖茨比为他天真的爱情梦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让梅特尔欲挤身上层社会的梦想永远破灭。角色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尤其是他们的死亡和逃逸展现了以下五种不同以往的爱情观。
      1)空壳婚姻
      戴西和汤姆出身高贵,身世显赫,都属于旧贵族。他们凭借着富足的家世背景,过着极其奢靡的生活。他们视金钱为上帝,视感情如粪土。已登上了社会经济阶梯最高层的汤姆,布坎南和妻子戴西也毫无幸福可言,也在“物质第一,金钱至上”的怪圈里漫无目的地飘荡着。他们在婚前都是当地有名的花花公子和交际花。婚后所有的人都知道汤姆有情妇,当然也包括戴西。传统观念的代表尼克觉得在他看来,戴西应该做的事是抱着孩子立刻冲出这个家――但她脑子里显然没有这个念头。传统爱情观认为一个女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就应该马上冲出婚姻的樊笼。可是戴西却对此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吃醋和过激的行为。他们的婚姻只是一具空壳,一具给戴西提供物质和金钱安全感的空壳。
      2)性需要
      汤姆移情别恋于梅特尔,但是汤姆对她的感情却是虚假的,建立在性的基础上,而并非真爱。汤姆欺骗并且控制着这个出身于下层阶级的女人。他给予梅特尔的只是微薄的一点金钱享受,在这方面也远远比不上他所给予戴西的。也许他认为这个中产阶级女人得到的够多了。梅特尔没有姣 好的脸蛋和身材,所拥有的只是让男人有性欲冲动的肉感,所以她才成为汤姆在过腻了婚姻生活之后寻找到的性猎物。汤姆欺骗着他的情妇梅特尔,让她误以为汤姆不和她结婚是因为戴西是天主教徒这样的原因。梅特尔希望汤姆把自己从下层阶级平凡人的生活中解救出去,过上有钱人的生活。但是汤姆却欺骗并享受着梅特尔的痴情。梅特尔只是以汤姆为代表的旧贵族们手中的玩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3)金钱情结
      与汤姆相似的是戴西的虚伪和无情。在她长时间感情受到压抑之后,终于找到了她的猎物。当盖茨比与戴西相见后,并且给她展示自己的豪宅和漂亮而又昂贵的衬衣时,她埋头哭泣。她的心里一定在想为什么当初没有选择这么有钱的盖茨比呢,其心情复杂程度从她的表现中可见一斑。在以后的日子里,戴西频频出入盖茨比的毫宅,并且俨然如女主人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思停办了每周五晚上的大型聚会,辞掉了仆人以使她自己能和盖茨比安全的偷情。盖茨比与她的感情对她来说只是一段无足轻重的罗曼蒂克插曲,来时无痕,去亦无痕。而这样的一个戴西却承载着盖茨比全部的爱情理想。她只是在找心理的平衡。就象盖茨比最后发觉的那样,她的声音里只充满了金钱。
      4)精神恋爱
      盖茨比对戴西的爱情持续了五年。为了赢得戴西的爱情,他冒险贩卖私酒。获取大笔财富之后买了一栋豪宅,每个周五都莺歌燕舞,一直恭候他的女神驾临。在盖茨比心里戴西永远象她穿的白色裙子一样的圣洁美好。却从来没有想过她是一个既轻浮又被物质化了的女人。即使他们见面之后盖茨比意识到了这个女人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的响声,他也没有放弃心中的女神。他们在纽约的一家旅馆里摊牌之后,戴西由于激动开车撞死梅特尔,盖茨比竟然待在戴西的房外担心她会被汤姆殴打。盖茨比对生活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和热情的向往。这明显地表现在他对理想的不遗余力的追求上。盖茨比心中的爱情对象只是自己美梦的化身。最后被人枪杀都还不明白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多大。
      5)愚爱愚死
      威尔逊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赚取金钱以提高社会地位,实现其美国梦。他深深感到只有成为有钱人才能和梅特尔结婚,所以他通过欺骗手段让梅特尔误认为他是有钱人。他通过欺骗手段得到了婚姻,但是并没有得到爱情。在婚姻中无论梅特尔再怎么百般刁难,他都对梅特尔百依百顺,无比的信任。以至于梅特尔竟然在他的眼皮底下与汤姆眉来眼去。在他转身去拿椅子的时候梅特尔就公然和汤姆约好见面时间地点。他为了能够让妻子有更好的享受,和汤姆一直在商量买汤姆旧汽车的事情。但是他的妻子却背叛了他真诚的爱情。他处理家庭危机的手段就是关住妻子,然后搬家,不让她再有机会接触她的情人。而在妻子死去之后听信别人的挑唆杀死一个无辜的人并且自杀。他的行为体现了他对待爱情和死亡的愚蠢行为。
      以上分析了金钱社会,道德虚伪的社会中人们的爱情观,下面看看角色们的死亡和爱情所反映的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三位角色的死亡所展现出人们当时的各种爱情观让读者再也无法说爱情是美好的,婚姻是幸福的。他们的爱情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金钱崇拜的烙印。除了众所周知的美国梦和爱情梦的破灭外,爱情与死亡也折射出了下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第一,阶级鸿沟不可跨越,阶级地位无法改变。旧贵族不仅继承了财产并且继承了地位与世袭的傲慢,即使来自下层阶级的盖茨比在经济上超过旧贵族也无法取得和旧贵族们同等的社会地位。第二,阶级差异导致爱情不平等。从他们各自不同爱情观看,菲茨杰拉德真正的用意在于揭示由于阶级出身不同,人们在获得爱情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差异。爱情永远垂青于贵族阶级。即使盖茨比有钱了,他也不可能有地位,他始终是一个低下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超越自己的阶级,去和一个贵族阶级的“大家闺秀”结合,更不要奢望去战败代表贵族资产阶级的汤姆。第三,阶级差异造成命运的不公。下层阶级为了爱情和金钱不断奋斗,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生命遭到贵族资产阶级的践踏与蔑视。死亡也没有对贵族资产阶级们造成任何的震撼与惋惜,他们照样生活在富足而空虚的生活圈子中,不用为杀人而偿命,不用为了心灵的内疚而忏悔。第四,同一阶层之间的金钱物化关系。为了能够获得更多金钱和地位,贵族阶层之间总是实行联姻,他们之间仅仅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因为金钱而结婚的婚姻必定不会幸福,这样势必造成很多的空壳婚姻家庭。下层人民为了能够娶到心仪的女子也只能假装有钱有势,势必造成许多爱情惨剧。第五,人际关系的影射。人与人之间仅仅只是互相消遣和排遣寂寞的工具。没有真正的友谊,没有真正的爱情,也没有真正的幸福家庭。第六,“美国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美国梦的美好总是与现实的丑陋碰撞,最后破碎瓦解。
      作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编年史家,美国“迷惘一代”代表作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说明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的爱情观,书中角色面对爱情与死亡所做出的选择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这样的爱情故事是对那个时代的极大讽刺,但是同时也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了存在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徐颖果,美国现代小说中的爱情观――评一战后的几位美国作家[J],小说评论,1995(3)
      [2]张傲华,《红字》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故事结构比较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
      [3]吴建国,费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姚乃强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5]张礼龙,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东西部差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6)
      [6]程吴,注定凄惨的爱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4)

    推荐访问:反讽 爱情故事 一个反讽的爱情故事 反讽的故事 反讽叙述的经典例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