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湖南传统民居平面布局 [江西传统民居的平面模式解读]

    时间:2020-03-12 07:19: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 各地民居的平面布局模式是在对地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条件的长期适应中形成的,反映了特定的居住文化和居住习惯。本文从系统学和类型学的角度对江西传统民居的平面模式进行结构性的分析,萃取出三类底层要素、两类基本单元和八种复杂模式。
      关键词 江西;传统民居;平面模式
      作者简介 潘莹(1977-),女,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员,中国民居建筑研究会会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讲师,博士。(广东广州 510640)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民居传统聚落形态比较研究”(50808081)的阶段性成果。
      
      一、江西传统民居平面、空间的底层要素
      
      《中国建筑史》中曾以“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的“间”为平面、空间系统的底层要素。但在传统民居中,真正能够具备相对独立的功能、形态意义的平面、空间的最小单位应该落实到“用房”上。“用房”是指至少两面以墙体与其它空间分隔开来的最小的平面和空间单位,“间”则不强调墙体的分隔,一个“用房”通常为一间,也可以是多间。墙体的分割使不同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干扰从根本上削减,保证了“用房”功能和形态的相对完整,一般来说根据“用房”形态的敞、闭程度和使用的公私属性可分为“厅堂”、“住房”两大类。在作为实体空间的用房以外,江西天井式民居平面、空间系统的建构还离不开以天井、院落为主的虚空间,它们作为实体要素围合组织的核心,亦不可再向下分割,具有底层要素的特征。三类底层要素都不能单独作为民居使用,它们的功能意义在相互结合时才得到真正的体现。
      1 天井及院落。天井实际上是由建筑内部四面或三面不同性质的房间围合出的一个敞顶的空间,就像在屋顶开出一个洞口,三面或四面的屋坡面都向它倾斜,形成一个漏斗式的井口,因此叫它“天井”,实际-有象形的意义。江西民居中之所以普遍利用天井来组织平面、空间围合,与汉民族的内向式生活习惯,与江西地区的地理气候、社会人文条件都密切相关。天井作为室内的一个敞口,其主要功能是综合解决了日照采光、排水和通风问题。江西民居多采用木构架外围护砖墙的结构,为了防火、防盗,外墙很少开大面积窗,民居的采光依赖于天井这一空间,各类用房均向天井开设门窗采光。江西民居多采用了能有效防火的马头墙作为外围护墙,加之存在“四水归堂”的风水意识,屋顶的坡向使天井几乎承担了全部的排水功能。天井坑池的高度变化大致有明代较浅,人清愈深的规律,同时也存在地域差别。高度多30-40厘米;有达60-70厘米的,此时并不是使坑池底比周边地坪下陷如许深度,而是沿天井周边围砌青砖或石栏板作为池壁,将池内外区域隔断,以形成深度较大的坑池,由于栏板可防水溅射,因此此类坑池常在四周房屋距离很近的小天井使用。
      天井依据其坑池形态不同,可分为两类:坑池中间筑起一块高埠,采用“结心”作法的称为“土形天井”;而坑池中不“结心”的称为“水形天井”。就排水而言,水形天井低洼部分的容积大,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承载较大的降水量;而土形天井低洼部分少,承载暴雨的能力弱。就交通而言,土形天井易于从中穿越,而水形不架桥则难以从中部穿越,需要绕周边檐廊走。天井位置若一侧贴墙或临贴高出的地坪,则可以墙基或台阶为一侧之池壁,这种天井称为“虎眼天井”,而根据中间是否“结心”又分称“土形虎眼天井”和“水形虎眼天井”。
      2 住房。江西民居中的住房是指四面均有墙体围合的房间,多作为家庭成员使用的卧室、书房、小起居室,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也可用作公共厨房、仓储空间。它的平面位置通常占取厅堂两侧的正房空间、厢房空间或庑屋空间;空间上多分作上下两层,通过固定楼梯或便梯联系。
      住房的面积在10-20平方米之间。正房位置的住房门多开在厅堂内,为实板门,平时关闭;其对外开窗面积约0.7平方米,虽不算小,但平日关闭时木制雕花占去窗口近半面积,加上上有深檐、前有前进正屋和两厢的遮挡,因此采光量大打折扣,尤其是位于两端的正房窗口常常正对厢房的山面,室内更加幽暗。夏季,厢房位置的住房采光效果稍好一些,因为厢房进深较小,左右厢的间距却比前后进建筑间距大(不过随太阳方位角变化,这种采光优势表现为时段性的,上午为东厢,下午为西厢)。
      3 厅堂。江西传统民居的厅堂是指面向天井或院落开敞,供家庭成员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如果说天井是平面组织的几何中心,厅堂则是精神中心。它是家庭议事会客、婚嫁丧葬、祭祀祖先等仪式举行的场所。与住房相比,厅堂的开敞性主要表现在其朝向天井(院落)的前后檐多不设门,常常仅有三面或两面墙体与其它空间分隔开来;若设门,也多满布可连片拆卸的通花隔扇门,很少采用封闭的实板门。即使前后檐均无门的厅堂也并不是一通到底的,因为厅堂中部通常作太师壁一道,两侧设甬门,甬门的开闭就成为调节气流的重要手段。
      
      二、江西传统民居平面、空间的基本单元
      
      1 排屋单元。排屋式是由若干用房沿面宽横向毗连构成的,是具备明显的线性特征,不构成天井围合的单元类型。它又可分作“有堂式”和“无堂式”两大类。
      (1)有堂式。有堂式排屋是指线性延展的排屋中有“厅堂”与“住房”的分化,它是以汉民居中最为普遍的“一明两暗”模式为原型衍化而成的单元,它可以单独构成民居平面。
      (a)“一明两暗”即平面进深一间,面阔三开间,当心间对外开门直接采光,作为厅堂;两次间向当心间开门间接采光,它是有堂式排屋的一种基型。据考古学资料,当人类在刚进入父系社会的初期,河南淅川下王岗就出现了以“一堂二房”为基本单元的长型房屋,只是每个单元并非采用三开间并联的格局,而是堂居前,两房并列于堂后,堂房之间是串连关系。这一格局到了汉代成为定型化的“一堂二内”制度,其影响一直延续至明清。由于堂房串接的单元向多进发展,则中轴线上的交通不能通畅,所以最终朝三开间并联格局衍化。
      (b)单行排屋式:它是在“一明两暗”为原型的基础上,在进深方向上不被分隔,但在面阔方向上以明间的“厅堂”为中心,左右的“住房”向两端扩展,使排屋的总开问数突破3间的限制,形成5、7甚至更大的奇数开间的情况。扩展完成后,可能呈现两种情况:其一,聚落中的平民民居,仍以明间为厅堂,明间两侧的其它房间作为居住用的正房;其二,聚落中的一些官宅,以当中三间为厅堂,其余用房为正房。
      一个单行排屋单元可以单独构成一所民居,但在江西传统聚落中此类情况极少。因为从明至清的住宅制度,对民居开间的限制(面宽方向)要严于对梁架、进数(进深方向)的限制,民居发展总是先沿进深方向拓展再寻求面宽上的突破,在赣北、赣中平原,单行排屋单元一般是作为多进民居的第一进正屋(下堂)存在的。
      (c)分心排屋式:在“一明两暗”为原型的基础上, 进深方向发生了分隔,通常明间被“太师壁”隔成前后两部分,正房则根据实际需要被隔成2―3间。面宽突破三开间格局的单行排屋,若发生进深方向的分隔,也归作分心排屋式。
      江西传统民居的正屋进深通常都很大,除了第一进会采用单行排屋单元外,其它正屋一般都要作分心处理,因此分心排屋单元是正屋应用的主要模式。三、五、七开间的分心排屋单元都可独立构成民居。其中,三开间的排屋包含一间厅堂和四间正房,已能满足五口之家(取之于4-6人/户的江西人口史料)居住生活的最低要求,又不逾越三开间的制度规定,所以单独构成民居的情况非常普遍,成为江西传统聚落中比较贫苦的人家通常选用的模式。
      (2)无堂式。无堂式排屋是指横向展开的排屋中并未分化出厅堂,各间房的规模和等级往往相同,排屋的总开间数可以采用双数。这种单元不能单独构成江西传统民居,使用时通常纵向排列,作为“厢”或“庑”(“从厝”)出现。其平面形式也可在规整矩形的基础上变异,形成“∩”、“Ⅱ”等变体。
      2 三合天井单元与四合天井单元。三合、四合天井单元,是以天井为中心,其三侧或四周为厅堂和住房围合的模式。这种单元具体又可分为“堂庑式”、“围庑式”和“堂厢式”三种类型。
      (1)“堂庑式”:是指在天井(前)后布置正屋,在天井左右布置纵向排列的有堂或无堂的单列排屋(庑),形成正屋和庑从三面或四面围合天井的模式,且庑位于正屋之外侧。堂庑式区别于堂厢式的重要特征是庑的前檐位于正屋的山面之外,总体上具有“庑夹正屋”的关系,从屋顶平面上能够更清晰的反映这种关系。由于庑与正屋的关系要较厢与正屋疏远,因此多见于院落围合之中,早在陕西歧山风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中就已出现堂庑围合的院落,而东南地区的明清民居遗存中,浙江东阳的“十三间头”民居、赣粤闽三省交界地带的许多客家围式建筑平面也是典型的堂庑围合的院落。
      (2)“围庑式”:即在天井中心置单间厅堂或一列正屋,围绕天井布置一周庑屋,形成较为闭合的向心围合格局。这一形式也有多种变体:如果天井区域扩大,则形成围庑式院落。实际上围庑式院落出现很早,因其接近中心对称模式,主要用于宫殿、宗庙等礼仪性的、高等级的公共建筑,或富贵人家的宅第。
      (3)“堂厢式”:是指在天井(前)后布置正屋,左右布置厢房,使正屋、厢房从三面或四面围合天井的模式。其不同于“堂庑式”的地方在于:厢房的开间数通常小于庑屋开间数,只有1-2间;厢房的后檐墙的平面位置处于正屋的两山面以内,构图上为“堂夹两厢”的关系,这一关系同样在屋顶平面上得到充分的反映;由于厢房规模比庑屋小,与正屋的连接又更为紧密,因此它比“堂庑式”平面要小巧密集,十分适合于天井这种小尺度的围合。“堂厢式”单元在江西全境都得到普遍的运用。
      
      三、多类单元参与建构的复杂模式
      
      由多个排屋、天井单元连接组合,可以形成更为复杂的平面空间模式。采用这些模式的民居规模较大,常为富裕家庭建造,或由多个家庭共同使用。主要类型有:
      1 “三井堂厢式”:在赣西北、赣东北的山地,“堂厢”式单元中的正屋开间数目常拓展到5-9开间,此时需要多加两所厢房,将横长的天井隔为左、中、右三段,实际上形成两排正屋间夹了3个天井和4所厢房的模式,这4所厢房可以作为住房,亦可以作为侧厅使用。
      2 “单串堂厢式”:由多个“两厅式堂厢”或“三井式堂厢”纵向串接形成的。这类模式所单独构成的民居在江西各地都有使用。同时它叉可作为单元参与更加复杂民居的建构。
      3 “单排堂厢式”:由多个正置或旋转90度放置的“堂厢式”单元横向并联而成。此类型主要出现在赣西遂川一带。
      4 “多串堂厢式”:由多个“单串堂厢式”单元并联而成,其间常隔以窄小的巷道。这类模式所单独构成的民居,是赣北、赣中地区最复杂的民居类型之一。
      5 “堂厢环绕式”:是由多个“堂厢式”、“单串堂厢式”或“多串堂厢式”单元围绕一个公共院落形成的。此类模式所单独构成之民居多见于赣西北地区。
      6 堂厢从厝式:以“单串堂厢式”、“多串(奇数个)堂厢式”居中,左右对称布置一列至三列纵向排屋(从厝),此时中部堂厢式单元的厢房多作为侧厅使用,又称“书厅”、“花厅”,形成一条或数条横向的厅井相间的轴线,轴线与从厝交接处有时作“从厝厅”。这一平面模式大量存在于赣南、赣西的客家民居中。
      7 单元陪屋式:在“堂厢从厝式”的基础上,两侧从厝由简单的排屋衍化为多个纵向排列的出现厅房分化的排屋单元或天井单元。每个单元属于不同家庭所有,通过公共巷道发生联系。这一平面模式主要存在于赣南客家的九厅十八井民居中。
      8 复杂围庑式:在前述“围庑式”平面的基础上,围庑的核心体由简单的排屋单元衍化为“堂厢式”、“单串堂厢式”、“堂厢从厝式”、“单元陪屋式”单元。这一平面模式主要存在于赣南、赣西北客家使用的土围子、围拢屋民居中。

    推荐访问:江西 民居 解读 江西传统民居的平面模式解读 传统民居平面图 日式传统民居平面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