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墙上的斑点,原文及赏析_浅谈《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

    时间:2019-05-21 03:19: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小说中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回忆和思索。本文旨在分析这篇小说里的意识流,论述意识流在这部小说里体现出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这部小说以女性视角描述意识流所产生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24-01
      《墙上的斑点》发表于1919年,为伍尔夫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小说描写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飘逸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技巧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的结合。作者的想象、情感和回忆交织穿梭于文字之间,语言流畅而富含诗情画意。然而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深刻而严肃的现实主题:人的价值、男权社会、人性和战争。
      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在课文中,“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象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入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散漫无序的意识活动。小说中全知全能的视角逐渐向读者们展示作者的思维过程:思潮流溢,或自发或有意,从幻觉到梦境,从回忆到想象,从冥想到思索。由于来回倒错的时序和松散的结构,这部小说往往给人留下错误的第一印象: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然而,在一个中心意象的统领下,它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位于墙上,让作者海阔天空自由联想的斑点是全文的中心所在。这个斑点就是这个中心意象。它把各部分的想象和回忆结合得像一个生命机体,流动且不断变化,让意识无尽绵延下去。对这个斑点的描述体现出这种流变的张力。
      首先,这个斑点是如此显著和富有魔力:圆圆的,小巧玲珑的;其次,这个斑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作者的联想到的曾经丢失的东西,它可能是一颗小小的螺钉,容易被人遗忘。这些被遗忘的东西就像生命悄悄地流逝,让人不禁感慨时间飞逝,生命流逝就像丢失的东西一去不复返;再次,这个斑点让人浮想联翩,好几次引发了作者深入的思索:“我希望能静静地、安稳地、从容不迫地思考,没有谁来打扰,一点也用不着从椅子里站起来,可以轻松地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不感觉敌意,也不觉得有阻碍,我希望深深地,更深地沉下去,离开表面,离开表面的生硬的个人的事实。”
      这部小说除了在形式上运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外,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作者通过女性视角展现意识的流变。小说中,作者向读者呈现了丰富纷繁的意象:住房、房屋的主人、郊外的别墅、装订书针的浅蓝色的罐子、鸟笼、冰鞋、发卡、手摇风琴、家具和衣服……。不难发现这些意象和女性联系紧密,散发着浓厚的居家生活气息。此外,作者想象“墙上的斑点”是“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造成的”。而由这个花瓣作者又想到“金斯威一座老房子的地基上的尘土堆里开了一朵花。我说那粒花籽多半是查理一世在位的时候种下的”。如此细腻而浪漫的想象让人不禁推测这是一位可爱女性的想象。而作者虚构出 “一个十分可爱的世界,这个世界安宁而广阔,在旷野里盛开着鲜红和湛蓝的花朵。这个世界没有教授、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理想划开世界……”,更是倾诉了女性主义思想。这里,花朵的意象再次出现,象征着女性,“没有教授、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暗示着作者渴望摆脱权威的束缚,而“权威力量”正是影射出当时的男权社会;“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理想划开世界……”则是直接表达出对女性解放和自由的渴望。由此,作者站在女性的立场,以女性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是毋庸置疑的,其意义在于女性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以意识流这种缠绵不绝的方式呈现,达到了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也产生了一种能够震慑我们自身的力量,对人类的想象和智慧的敬畏。
      “墙上的斑点”是整篇小说的中心线索,它好比一根绳子把作者繁冗复杂的思想和回忆像珠子般穿系在一起。而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出现则预示着作者的思索从一个意象急速跳转到另一个意象。在文中,作者五次提到对这个斑点的疑惑:“它是什么?”这个提问一方面是表示终止先前思索,另一方面又引起下面的其它思索。有了这个提问,作者才能够把万千思绪和世间百物都包罗在这篇短小精悍的小说里。因而,墙上的“斑点”就像万花筒般映射出作者丰富多彩的想象和意念。
      所以在小说中,我们分不清哪些是内容,哪些是对内容的表达。意识流先驱人物亨利·詹姆斯说:“针和线分离就不能缝衣,内容和形式割裂即不成其为艺术品。” 《墙上的斑点》就是这样一篇内容与形式难以区分,内容即形式,形式也就是内容的意识流作品。
      参考文献:
      [1]龚翰熊.现代西方文学思潮[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2:168.

    推荐访问:意识流 斑点 浅谈 墙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