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时间:2019-05-07 03:22: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现在社会所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且综合能力强人的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理应朝社会的需求方向,培养出一代代天之骄子。本文就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 综合素质 综合能力
      一、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让学生在故事教学中领悟情感。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在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感情培养中,教师要针对历史学的特点来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应用故事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情感领悟是重要途径之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历史人物的奇闻异事,以及具有积极引导意义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步放宽思维活动的范围。
      在课堂讨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配置课堂教学时间,尽量在每堂课中都设置5分钟左右的谈论环节,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讨论题目,进而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在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中,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情观念。
      二、培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
      结合高中生法制意识的现状,通过正面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可以针对三个方面,分别是法制权威意识的培养、法制平等意识的培养和程序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历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精选生动、典型的案例,力求使法制内容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l)培养学生的法制权威意识法制的权威,表现为法制是公民或社会组织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要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以维护法制的至高无上性。(2)培养学生的法制平等意识法制平等,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或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针对还有高中生否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状,因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予以纠正。 (3)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实体法与程序法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可偏废。程序法是实体法正确运行的保障。侵犯公民的程序权利,同样是违法行为,对此可以提起诉讼。
      反面: (l)“苏格拉底之死”法律制度,是统治阶级制定的用来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不可避免的带有阶级性、局限性甚至盲目性。并不是所有的法制,都意味着合理与进步。 (2)反思“文化大革命”1954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第三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八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①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被践踏,国家的宪法成了一纸空文,根本无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三、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提问要揭示本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由于历史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历史知识繁多、杂乱、易忘,学生往往将历史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透析历史现象,形成历史概念,梳理历史线索,从而形成历史结构。[3](P221)而揭示历史本质提问是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这种提问往往似是而非,有一定的迷惑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意志。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是否是因为商业利益而引起的?”在新课学习中,学生会积极地各抒己见,这时,教师不妨要求学生展现思维过程,各自陈述理由。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就会得出清晰的结论。
      四、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当前,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手段,或者说是最重要手段。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每次考试后,通常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但平时更多的训练甚至考试,可以让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分析、评价。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行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历史学习效率的根本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帮助。通过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以下阅读方法比较适合学生所用:
      框架式阅读: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一般是一节一节内容进行,一点知识一点知识地记。这种方法导致阅读速度缓慢,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的进程,更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使学生陷入小知识的海洋不能自拔。框架式阅读是宏观上把握历史教材的阅读方法,也称粗读。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细节阅读要全面:这里的细节阅读指的是每节、每目内容的具体阅读,又称细读。所谓全面,就是既要关注正文部分,也要关注小字、引文、注释、各种实物图片、人物画像、图表、练习等。之所以需要如此细致的阅读,是因为当前的考试考察的内容很细把粗读和细读结合起来,是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产生问题,只是对教材进行机械阅读,这需要训练才能获得这种能力。事实上,在阅读中产生问题很容易。
      结束语:
      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俊峰.浅谈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学科教育,2000,(03)
      [2]刘喜民.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004,(17)
      [3]顾立群.让学生在预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6)

    推荐访问:综合能力 培养 高中历史 学生综合素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