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刚柔相济,旷阔淡雅]旷阔

    时间:2019-05-01 03:29: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晚唐五代词人孙光宪推求诗与词的同一性,在花间派中,孙词艳丽含蓄不同温词的侬艳之风,孙词清新哀婉更胜韦词清淡之意,其词文质相称,刚柔兼备,体现出清疏健朗的独特词风。把文人词引向清旷刚健,显豁素朴的艺术体征,对后世词曲有一定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孙词在意象(水)运用的宏阔性,在艺术手法白描技巧的运用上,对风物的素淡色彩描绘的精妙质朴,语言平淡易晓,清新自然,尤其对虚词、叠字、象声词及俗词的运用平俗近人,显出情真景明的词风倾向,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关键词:孙光宪;词;意象;白描;语言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10-01
      孙光宪(约895--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晚唐五代人,陵州贵平人(今四川仁寿县贵坪村人)。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1}
      孙光宪文史著作颇多,而今仅传《北梦琐言》二十卷及其“逸文”四卷,其词赖《花间》,《尊前》二集共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他推求诗与词的同一性,提出“以诗见志”“意疏理寡,实风雅之罪人。”在花间派中,孙词艳丽含蓄与温词的侬艳之风甚远,清新哀婉更近韦词而绝非附庸,其词文质相称,刚柔兼备,体现出清疏健朗的独特词风。“词气甚遒,措辞亦多警炼。”将文人词引向清旷刚健,显豁素朴的艺术体征,对后世词曲有一定影响。
      一、意象阔达
      孙光宪的词作意象丰富博大,有开阔豁达之景,在水意象的阐释给予了文人词更广阔的空间,它不再仅仅沉浸在绮靡的清歌妙舞画舫中,男欢女爱花前月下,醉酒一杯宿池边,而在深度和广度上加深了咏史怀故的时空跨越和离愁别绪豁达意深。
      《河传》:“太平天子,等闲游戏,疏河千里。柳如丝,偎倚。绿波春水,长淮风不起。 如花殿脚三千女,争云雨,何处留人住?锦帆风,烟际红,烧空,魂迷大业中。”
      春日隋炀帝行舟游戏江南,花开似锦,美人如云,渺渺烟霞缠绕在华丽的帆上,京杭大运河承载着一个短命王朝虚幻的繁荣,一切皆空,只有河水在波澜不惊中诉说一段流逝的历史。这水荡起孙词沉沉的心波,在平静的流淌中涌动着词人的叹息,这个叹息不是凄迷的哀婉,而是词旨鲜明,内容充实的的以古写今,伤今悼古的严肃谏诉。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登高望远,阔达非凡,情长意远,蓼岸香风,江天一线,水流依依,绵绵思念,一片孤帆,凌凌倒影。词人思绪在悠远的景象中寄寓绵渺的情思,水在此处虽为送别的场景和寄托,有着阔达的眼界和豁达的情谊,把送别离愁别绪扩大到江天的意象中,而没有使悲伤之情幽幽沉湎而缩小词的情怀。
      二、风貌质朴
      孙光宪作词拓展韦庄的质朴之风,多用白描的艺术手法汲取,描写人物的情态和事物的本质特征,最为突出的在于其风物描写,色彩景物的随意几笔,传神灵动,在清新中见俏丽,在朴素中见心境。
      孙光宪的风物词多是对山水田园诗歌的继承与发展,词作风光旖旎,生动活泼,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表现出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他描写田园农村的风物时,怀着对农村深厚质朴的感情,极富亲身实感和生活情趣。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蒗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词人以白描手法,通过对茅舍、槿篱、溪流、鸡犬、织机等景物的描绘,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具有水乡特色的农舍图。一片菰叶,一漾绿波,似乎在我们眼前展现开来,白的炊烟,黄的草檐,青的草色,绿的波光,淡传出了织布声,单纯素淡的水粉色填入简单质朴的田园农家的素描中,男耕女织的平淡幸福就蕴于这勤劳农事和水乡繁忙的景象之中。词作朴实无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颇有陶田园诗之风。《栩庄漫记》评:“《花间集》中忽有此淡朴咏田家耕织之词,诚为异采。盖词境至此,已扩放多矣。”孙光宪着力于词境的开拓,为花间词注入了乡间新鲜血液,这在晚唐五代词中可谓为首创。
      竹枝歌一类作品在唐诗中多为描写地方风物人情的诗歌,以刘禹锡创作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最为著名。孙光宪取其诗题,作《竹枝》也颇有民歌风味,并深得民歌的天然风致,语言质朴,意境清淡。其一:“门前春水白花,岸上无人小艇斜。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寂寥空荡之景独衬哀怨孤苦之物,商女,残食,神鸦无不给人淡淡的哀愁。其二:“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把千思万绪寄与杨柳荷花,淡雅的色泽如一抹余晖洒在深沉悠远的内心体验上,平添了一丝忧愁。
      三、语言旷淡
      孙光宪词在遣词造句的独特之处又在于他对虚词、叠字、象声词的运用。孙光宪“糠秕颜、谢”,推崇文学语言的平淡易晓,“淡语入情”,以文为词。
      其虚词运用有自己的特色,巧妙使用一些虚词作起承转合的先导,转入抒情或进一步的内心情感抒发。如:“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菩萨蛮》)“怎奈别离心,近来无不禁。”(《菩萨蛮》)“更何人识,野棠如织。”(《后庭花》)
      其有意识地、大量地使用叠词是对文人词语言形象化,生动化的扩展。《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从远道、此地分襟。燕宋秦吴千万里。无辞一醉。野棠开,江草湿,伫立,沾泣,征骑駸駸。”其中,首尾均用叠字,把离愁别绪的期期艾艾和征人远行和走走停停合二为一,一脉贯通,委婉缠绵。《渔歌子》:“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运用了两两对偶的叠字来展现一派疏旷悠远的意境,具有俊逸清旷的气象。
      象声词是对声音的直接模仿,在唐五代词人中,敢于直接用象声词入词的极少,孙光宪却大胆地使用象声词,形象生动地模仿其情其景,使人如临其境。“杳杳征轮何处去?离愁别恨千般。”(《临江仙》)是征人的离别,“银箭落、霜华薄,墙外晓鸡咿喔。”(《更漏子》)是等待郎君的惆怅,“扣舷歌,联极望,桨声伊轧知何向?”(《渔歌子》)是悠闲自得的坦然心境。这些描写,使词充满了浓郁生动的生活气息。
      总之,孙光宪作为晚唐五代的文学家,在词的创作中,既有那个时代塑造的大背景的风貌,又独树一帜,开拓了词的写景画人,抒情言志的时空,有清疏健朗的风骨。一些文人身历离乱之苦,心有亡国之痛,怀有“满眼利名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月醉红楼。”(《浣溪沙》)的生活情感,于是温韦并传,形成词作阴柔婉约,香软绮靡的基本风貌,而孙光宪在意象选取时的开阔性,勾勒自然风物和刻画细致情感体验的白描手法的广泛运用,并以清新淡雅的语言铺陈叙写,显出情真景明的词风倾向,在风格和题材上为后来词的创作提供了建设性的理念构架。
      注释:
      ①《十国春秋》卷一百二荆南三.
      参考文献:
      [1]赵崇祚.花间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孙光宪.北梦琐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吴庚舜、董乃斌主编,许可等撰著.唐代文学史.下册[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4]王兆鹏主编.唐宋词汇评[M].唐五代卷,杭州: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隋唐五代卷[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
      [6]高峰.花间词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摘 要:晚唐五代词人孙光宪推求诗与词的同一性,在花间派中,孙词艳丽含蓄不同温词的侬艳之风,孙词清新哀婉更胜韦词清淡之意,其词文质相称,刚柔兼备,体现出清疏健朗的独特词风。把文人词引向清旷刚健,显豁素朴的艺术体征,对后世词曲有一定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孙词在意象(水)运用的宏阔性,在艺术手法白描技巧的运用上,对风物的素淡色彩描绘的精妙质朴,语言平淡易晓,清新自然,尤其对虚词、叠字、象声词及俗词的运用平俗近人,显出情真景明的词风倾向,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关键词:孙光宪;词;意象;白描;语言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10-01
      孙光宪(约895--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晚唐五代人,陵州贵平人(今四川仁寿县贵坪村人)。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1}
      孙光宪文史著作颇多,而今仅传《北梦琐言》二十卷及其“逸文”四卷,其词赖《花间》,《尊前》二集共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他推求诗与词的同一性,提出“以诗见志”“意疏理寡,实风雅之罪人。”在花间派中,孙词艳丽含蓄与温词的侬艳之风甚远,清新哀婉更近韦词而绝非附庸,其词文质相称,刚柔兼备,体现出清疏健朗的独特词风。“词气甚遒,措辞亦多警炼。”将文人词引向清旷刚健,显豁素朴的艺术体征,对后世词曲有一定影响。
      一、意象阔达
      孙光宪的词作意象丰富博大,有开阔豁达之景,在水意象的阐释给予了文人词更广阔的空间,它不再仅仅沉浸在绮靡的清歌妙舞画舫中,男欢女爱花前月下,醉酒一杯宿池边,而在深度和广度上加深了咏史怀故的时空跨越和离愁别绪豁达意深。
      《河传》:“太平天子,等闲游戏,疏河千里。柳如丝,偎倚。绿波春水,长淮风不起。 如花殿脚三千女,争云雨,何处留人住?锦帆风,烟际红,烧空,魂迷大业中。”
      春日隋炀帝行舟游戏江南,花开似锦,美人如云,渺渺烟霞缠绕在华丽的帆上,京杭大运河承载着一个短命王朝虚幻的繁荣,一切皆空,只有河水在波澜不惊中诉说一段流逝的历史。这水荡起孙词沉沉的心波,在平静的流淌中涌动着词人的叹息,这个叹息不是凄迷的哀婉,而是词旨鲜明,内容充实的的以古写今,伤今悼古的严肃谏诉。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登高望远,阔达非凡,情长意远,蓼岸香风,江天一线,水流依依,绵绵思念,一片孤帆,凌凌倒影。词人思绪在悠远的景象中寄寓绵渺的情思,水在此处虽为送别的场景和寄托,有着阔达的眼界和豁达的情谊,把送别离愁别绪扩大到江天的意象中,而没有使悲伤之情幽幽沉湎而缩小词的情怀。
      二、风貌质朴
      孙光宪作词拓展韦庄的质朴之风,多用白描的艺术手法汲取,描写人物的情态和事物的本质特征,最为突出的在于其风物描写,色彩景物的随意几笔,传神灵动,在清新中见俏丽,在朴素中见心境。
      孙光宪的风物词多是对山水田园诗歌的继承与发展,词作风光旖旎,生动活泼,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表现出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他描写田园农村的风物时,怀着对农村深厚质朴的感情,极富亲身实感和生活情趣。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蒗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词人以白描手法,通过对茅舍、槿篱、溪流、鸡犬、织机等景物的描绘,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具有水乡特色的农舍图。一片菰叶,一漾绿波,似乎在我们眼前展现开来,白的炊烟,黄的草檐,青的草色,绿的波光,淡传出了织布声,单纯素淡的水粉色填入简单质朴的田园农家的素描中,男耕女织的平淡幸福就蕴于这勤劳农事和水乡繁忙的景象之中。词作朴实无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颇有陶田园诗之风。《栩庄漫记》评:“《花间集》中忽有此淡朴咏田家耕织之词,诚为异采。盖词境至此,已扩放多矣。”孙光宪着力于词境的开拓,为花间词注入了乡间新鲜血液,这在晚唐五代词中可谓为首创。
      竹枝歌一类作品在唐诗中多为描写地方风物人情的诗歌,以刘禹锡创作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最为著名。孙光宪取其诗题,作《竹枝》也颇有民歌风味,并深得民歌的天然风致,语言质朴,意境清淡。其一:“门前春水白花,岸上无人小艇斜。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寂寥空荡之景独衬哀怨孤苦之物,商女,残食,神鸦无不给人淡淡的哀愁。其二:“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把千思万绪寄与杨柳荷花,淡雅的色泽如一抹余晖洒在深沉悠远的内心体验上,平添了一丝忧愁。
      三、语言旷淡
      孙光宪词在遣词造句的独特之处又在于他对虚词、叠字、象声词的运用。孙光宪“糠秕颜、谢”,推崇文学语言的平淡易晓,“淡语入情”,以文为词。
      其虚词运用有自己的特色,巧妙使用一些虚词作起承转合的先导,转入抒情或进一步的内心情感抒发。如:“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菩萨蛮》)“怎奈别离心,近来无不禁。”(《菩萨蛮》)“更何人识,野棠如织。”(《后庭花》)
      其有意识地、大量地使用叠词是对文人词语言形象化,生动化的扩展。《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从远道、此地分襟。燕宋秦吴千万里。无辞一醉。野棠开,江草湿,伫立,沾泣,征骑駸駸。”其中,首尾均用叠字,把离愁别绪的期期艾艾和征人远行和走走停停合二为一,一脉贯通,委婉缠绵。《渔歌子》:“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运用了两两对偶的叠字来展现一派疏旷悠远的意境,具有俊逸清旷的气象。
      象声词是对声音的直接模仿,在唐五代词人中,敢于直接用象声词入词的极少,孙光宪却大胆地使用象声词,形象生动地模仿其情其景,使人如临其境。“杳杳征轮何处去?离愁别恨千般。”(《临江仙》)是征人的离别,“银箭落、霜华薄,墙外晓鸡咿喔。”(《更漏子》)是等待郎君的惆怅,“扣舷歌,联极望,桨声伊轧知何向?”(《渔歌子》)是悠闲自得的坦然心境。这些描写,使词充满了浓郁生动的生活气息。
      总之,孙光宪作为晚唐五代的文学家,在词的创作中,既有那个时代塑造的大背景的风貌,又独树一帜,开拓了词的写景画人,抒情言志的时空,有清疏健朗的风骨。一些文人身历离乱之苦,心有亡国之痛,怀有“满眼利名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月醉红楼。”(《浣溪沙》)的生活情感,于是温韦并传,形成词作阴柔婉约,香软绮靡的基本风貌,而孙光宪在意象选取时的开阔性,勾勒自然风物和刻画细致情感体验的白描手法的广泛运用,并以清新淡雅的语言铺陈叙写,显出情真景明的词风倾向,在风格和题材上为后来词的创作提供了建设性的理念构架。
      注释:
      ①《十国春秋》卷一百二荆南三.
      参考文献:
      [1]赵崇祚.花间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孙光宪.北梦琐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吴庚舜、董乃斌主编,许可等撰著.唐代文学史.下册[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4]王兆鹏主编.唐宋词汇评[M].唐五代卷,杭州: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隋唐五代卷[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
      [6]高峰.花间词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存入我的阅览室

    推荐访问:刚柔相济 淡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