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苏教版高二英语模块六

    时间:2019-04-26 03:33: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既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延续和拓展,也是选修模块学习的基石,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在必修模块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不仅有助于实现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包括对化学教学终极目标的实现都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苏教版;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7-005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7.023
      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由于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大家都是跟着感觉、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冷静思考,大家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教材编写的背景、体系、要求和评价方式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背景下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一、吃透新课程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发动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反思与评价等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迸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相比于传统教材知识点介绍“面宽”但“浅显”,非常适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在必修2《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课前在校园网上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几个问题做成网页,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简单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并能列举它们应用实例,师生以此为平台课前进行“互动”;课堂教学中以一个小组的代表介绍三种新能源的利用现状,其他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并请大家对国家提出的“2020年新能源供应从目前的7%提高为15%”战略构想交流讨论和反思;课后请学生根据课前的资料积累和课堂的学习交流,书写《新能源利用与开发的设想》研究报告。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各个阶段,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启发,各抒己见,个性得到彰现,你追我赶的化学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
      二、把握新课程体系,注重知识前后联系
      苏教版必修模块的知识点是面向所有高中生的,它旨在让所有学生在已有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这两个模块学习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整合,并为后来的化学选修模块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纵观整个苏教版必修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法,循环往复,尽管显得有些“零碎”,不成系统,但实践表明这种编排方式更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因此必修模块的教学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现有的认知能力,又要为高二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打下“伏笔”、与下阶段选修模块的教学实现“交汇对接”。譬如必修1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第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主要知识如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对物质转化的规律等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均有涉及。故苏教版教材这一节文字介绍精辟简明,学生活动内容翔实丰富,充分显示了苏教版新教材的特点。所以本节课我们不妨课前指导学生复习初中有关内容,形成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让学生生成知识增长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其感受分类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归纳、整理化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再如反应速率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简单的生活体验。必修2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了解控制反应条件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必修模块的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它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再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讨论生活和实验中的某些事例,归纳总结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而对反应速率的定量计算和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间反应速率的换算、引起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变化的本质原因都是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可见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了必修模块教学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才不会在不按课程标准随意拓宽、加深,学生学得“一知半解”,后面的教学只好“回头重加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三、转变化学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新课程把“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作为化学教学的第一要务。这要求广大化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浪潮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把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模块教学从过去注重知识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引导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既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也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学习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教师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结合苏教版必修模块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选择新型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内容新颖化,让化学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开放、多元。如苏教版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我们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①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干电池引入提出原电池概念,使抽象概念具体化;②在对比实验组中用电流计指针偏转和电极反应现象直观演示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过程,明晰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③借助于原电池模拟动画演示电路中电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流动,电极上电子的得失使微观世界的知识形象化,让难学的知识浅显易懂;④让学生动手设计水果趣味电池,让他们切身感受高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⑤巧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发生的故事讲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让严谨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为了把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入,我们不妨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设计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铜锌原电池中,锌表面也有气泡产生,这与原电池原理相违背吗?如何解释这一现象?随着这一画龙点晴式问题的顺利解决,学生对原电池原理认识更加深入透析。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核心之一正迅猛渗透到当今教育的各个领域,它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合理选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除了能弥补常规仪器演示能力的不足,还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成功实现教与学的实时互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比如在苏教版必修1《元素周期表》教学中,我们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把主要元素拟人化,介绍到某些元素诸如原子结构、原子半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内容时,用鼠标一点其相应知识点就能“动”起来,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学习更加专注,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就事半功倍。再如在《离子反应》中,为演示AgNO3与NaCl反应的本质是AgNO3电离出的Ag+与NaCl电离出的Cl-结合的过程,而NO3-和Na+没有反应,我们可以用课件制作出Ag+、NO3-、Na+、Cl-四种离子,用动画演示这一微观粒子反应过程,使学生对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本质一目了然,促进他们知识的“建构”。在必修2有机化学教学中采用电脑演示甲烷、乙烯、乙炔等简单有机物的结构,取代、加成、加聚等反应机理,可以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但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课堂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甚至是严重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情况,它们或是为了突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置内容于不顾盲目使用;或是用多媒体课件完全替代了课堂实验;或是因为有了多媒体,就不再板书;或是一味追求多媒体课件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实效性;或是不研究校情、学情,生搬硬套他校的教学课件等,阻碍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精心设计化学习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能直接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是通过答题来反映的。目前化学必修模块的教辅用书普遍存在题目综合程度高,难度大,远超教学要求的情况,如果直接使用势必会造成学生费时费力做不好,教师讲评讲不清、道不明的情况,这显然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几年的必修模块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发挥备课组教师的群体优势,组织教师在教学要求的范围内,针对学生实际状况,编制校本化的习题,才能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化学情境中,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课前预习中我们不妨用一些记忆型问题,来指导学生预习,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设计少量直接性理解题,来突出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注重应用,又要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课后作业的设计要“少而精”,难度适中,题型全面,有代表性,有时还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如在“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中,在课前预习环节设计的问题是:
      ①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②氯水中存在的粒子有______。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问题是:
      ③氯水呈现______色,原因是______。
      ④为什么氯水能漂白有色物质?
      ⑤实验室使用的氯水为什么要现配现用?
      课后巩固习题设计的是:
      ⑥氯水分别滴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石蕊试液的试管,现象分别是    、    、     ,发生作用的微粒分别是    、    、    ,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亟待解决。这需要广大化学教师始终把自主与探究作为化学课堂的主旋律,加强学习与研究,用心体会,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让化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推荐访问:必修 苏教版 模块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