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德国人容易出轨吗_德国人“靠谱”的教子经验

    时间:2019-04-22 03:19: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小体验“苦”滋味  到一个贫穷的国家或地区过上一段艰苦的生活,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了解。这是当今每个德国城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修课。  在德国,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学生,利用假期万里迢迢来到南美洲和非洲,投入这项独特的体验活动中接受锻炼。这项活动的宗旨既不是出国旅游,也不是为了勤工俭学,而是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活动的一切费用均由自己出,是名副其实的自己掏钱“买苦吃”。
      众所周知,德国属于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国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很难适应社会,免不了要吃亏走弯路。
      “小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一位德国邻居见一位华人妈妈把孩子包裹得像一个“棉花团”时所说的话。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德国,就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你也很少见哪一位德国孩子穿上厚重的防寒棉衣。他们最多只是在贴身的毛衣、绒衣外面罩一件羽绒服,便没事人一般行进在寒风之中。而一旦太阳出来,孩子便立马将羽绒服除去,只穿里面的绒衣在外面玩耍。
      在吃的方面,德国人也会故意“穷”孩子。德国的中学和小学中午一般都不放学,午餐可以在学校餐厅购买,也可以自带。自带的占了大多数,一般是一瓶可乐加一个汉堡和一份水果。孩子们出外旅游,如需就餐,也不过是光顾既便宜又实惠的汉堡店。如果仅从孩子们所带的食物上来判断,你根本无法判断出其家境的贫富。
      德国的家长这样做,是本着“为未来着想”的态度。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就多吃些苦,摔打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不给孩子现成的财富
      在德国,许多有钱人已经认识到,坐拥万贯家财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让年轻人轻易得到巨额财富,就有可能将他们推向堕落的深渊。基于这种认识,很多依靠自己奋斗成为富豪的德国企业家改变了子承父业的观念,纷纷表示不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子孙,而是绝大部分乃至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现年69岁的E+H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尼科尔·海因里希认为:“遗产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可怕的负担。”他说:“如果我的孩子想成为富翁,他们必须靠自己努力。”他计划把自己8.7亿欧元的股份差不多全部留给支持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海因里希基金会。
      法兰克福的一位房地产商马库斯·沃勒尔也于2009年圣诞节宣布,他死后,他的孩子们不能分享他价值3400万欧元的财产。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多次将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兴办了数家公共图书馆。目前在德国,即使一些还称不上千万、亿万富翁的企业界人士,也情愿把财产捐给慈善事业,而不是留给子孙。他们认为,他们有回馈社会的义务,而孩子则应该自谋生路。这些有钱的父母并非不爱子女,而是不想让孩子成为现成的富翁。他们担心巨额财产可能会毁掉他们的后代,使子女成为只会守财、享乐而不具有创造财富能力的人,甚至成为有害于社会的人。
      德国富豪纷纷取消子女的巨额财产继承权,而绝大多数子女对其父母的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他们认为,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父母有处置的权利。作为子女,不应该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遗产。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可能会和父母干得一样好,甚至更为出色。他们相信真正的幸福,来自自己的成功。
      现年24岁的蒂姆·海因茨是拥有10亿欧元资产的德国不来梅远洋运输公司董事长安德利亚斯·海因茨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他和兄弟姐妹5人每个月只能从父母的财产托管机构得到最低的收入。对此,蒂姆表示:“父母的钱,我无权拥有,也不想拥有。父母把钱用在社会需要的地方,不用在我们的享乐上,这是明智的。父母给我们留下了奋斗的机会。有一天,我也会通过奋斗拥有自己的财产,有如同父母一样成功的喜悦。”
      与生俱来的规则意识
      德国人深信: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遵守规则,才会使生活变得愉快、和谐、安定。
      去德国探亲时,有一次我在游览汉堡动物园途中去了趟卫生间。出来的时候,被一位年轻女士拦住,询问我可曾见到一个小男孩儿在里面。她解释说,她的儿子进卫生间很久了,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忽然想起,刚才确实听到卫生间里有敲打声,于是回头循声找去。在卫生间最里面的位置,我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儿,正在一脸认真地修理水箱的拉杆——因为拉杆突然失灵,冲不下水。男孩儿认为,自己用过的厕位如果不冲干净,对不起下一个如厕的人,也有失自己的尊严。
      听一位朋友说,他第一次到德国时,将洗过的小外孙的上衣晾晒到阳台上。他的女儿要求他将衣服收进来,晾在家里。她说在阳台晾晒衣服,影响小区的美观,房主会有意见,因为这会影响客户对住宅小区的评价。
      他第二次到德国,腌了一些咸肉,又晾晒到阳台上。这一次,他用鲜艳的装饰包装纸将咸肉裹起来,做成喇叭状,远看、近看都非常艺术。有一天刮大风,吹掉的包装纸落在楼下邻居家的窗外。他的女儿就赶紧下楼去收拾包装纸。女儿的行为使他想到,规则意识是受环境影响形成的,因为女儿在国内时并没有如此认真过。
      德国人很注意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一次,在距姐姐家不远处的草坪上,一个年纪稍大的德国男孩儿凭借武力抢了另一个小男孩儿的玩具,结果恰好被自己父亲看到了。大男孩儿的父亲对儿子说:“莱昂,赶快将玩具还给亚历山大,并向他道歉!”那个叫莱昂的男孩儿不依。父亲又说:“你如果不去道歉,我就只好代你去向亚历山大道歉了!”过了一会儿,这位父亲果然认真地将玩具交还给小男孩儿,并代儿子向他道了歉。人人都遵守规则,才能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培养品德不靠教导
      在德国人心目中,有这样一个观念:良好的品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而体现在具体的品德修养中,就是不要求孩子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德国中小学校里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称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者“社会化过程”。其目的不是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主要包括4个核心观念:热爱生命、公正平等、诚实、守信。
      德国的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品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而这,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修养培养至关重要的。
      不仅如此,多数德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此外,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在大家共同参与的游戏过程中,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德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养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德国人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跟自重与尊重别人、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的德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和坚韧的性格,因为他们深知,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在节假日,德国父母经常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探险,深入到大自然中,体验在险恶的环境中求取生存。
      德国人在地铁、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残疾人或者孕妇,都会主动让座。但是,他们不会给孩子让座。在德国人看来,孩子是需要锻炼的,应该鼓励孩子独立。

    推荐访问:教子 德国人 经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