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土壤 [将科技之花植根于语文土壤]

    时间:2019-04-22 03:16: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科技创新都是以梦想为前提的,而语文的文学教育,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想象、感悟、归纳、推理等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我们也能在语文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壤上,让孩子们心中的科学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想象;探究
      英国科学家说:“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孩子们有一个天性,那就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而科学家也是如此。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但不是真正的科学家。抓好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对增长他们的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养成实事求是、顽强刻苦、勤于钻研的科学态度和习惯非常重要。
      科技创新都是以梦想为前提的,而语文的文学教育,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想象、感悟、归纳、推理等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我们也能在语文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壤上,让孩子们心中的科学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一、用好教材中科普文章,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科普类的说明性文章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形式简短,内容科学,语言准确,条理清晰。知识性、科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任务,类似的课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例如《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太阳》、《月球之迷》等都是这一类型的文章。我们应发挥这类文章应有的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希望自己成功,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材中科普类的文章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研究。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不单纯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认知与情感协同活动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诱人深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给思维以强大的内驱力。挖掘教材的探究性因素,以课文资源为凭借创设问题情境。如《詹天佑》一课,詹天佑开凿八达岭和居庸关两条隧道,以及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课文中的一个重难点知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本,动脑思考,画出线路图,再向全班同学演示。课堂上学生们饶有兴趣的比划着、演示着和解说着。非常成功地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们探究的精神。
      三、在想象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想象是在客观刺激物的影响下,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新的形象的过程。人的想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力发展的过程。想象力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很多,如让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局,运用插图绘图启发想象等。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选了很多内容健康、情文并茂的文章及古诗歌,在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法,也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一段优美音乐的渲染中,让学生闭目想象,并以诗化的语言描述诗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古诗的意境。例如《清平乐·村居》一词中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情趣。在教学中我先采用了范读和学生练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对诗歌的韵律美有一定的体会。这时我便要求学生把眼睛闭上,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描述古诗词的意境:“小溪潺潺,碧草青青,低小的茅屋,忽听见一阵委婉动听的谈笑声,大概是一对青年男女在谈情吧,但是一看,不仅有些惊奇: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老人的大儿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中男正在编织鸡笼,各自埋头劳动,只有最小的一个,由于年纪太小,不会劳动,正躺在溪头剥莲蓬吃呢!”经过教师的描述,将学生带入了词中描写的景色之中。然后又提出要求:现在请几名同学到黑板前面来,用你们的彩笔将你们想象中的景画出来!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上画,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诞生了,那覆满荷叶莲蓬的清溪,低小的茅屋,如茵的青草,旺盛的豆田,闲适的老人,勤劳的青年,顽皮的少年,都出现在学生的画图中。学生在经过自己作画的过程中,不仅感悟到了诗的大概意思,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联系实际进行想象的习惯,在理解语言中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实践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和研究计划,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讨论分析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科研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贴近生活注重实践,正是一切科学工作者必备的素养,我们从小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加强社会实践,在生活与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如三年级《语文园地二》中口语交际一题 ,是让孩子们行动起来,去了解家乡的环境。想想,面对家乡的环境问题,我们能做点什么。孩子们对这个话题是非常有感触的,他们皱着眉头说出了很多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且也提出了很多有实效的看法和举措。
      五、在阅读科普读物的过程中汲取科学营养
      语文学习中还要求加强引导学生课外对科技作品的阅读。根据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向状况,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汲取科学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必须要求我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们养成关注科学的习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国家地理》、《奥妙》、《博物》等,并且细化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及时抽检阅读效果。
      总之,我们应树立大语文教学的理念,多角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科技因素,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子,让科技之花在语文土壤上精彩绽放!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二小学)

    推荐访问:植根 土壤 之花 语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