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从北京到芝加哥:中华印刷文化的张扬:美国芝加哥印刷展会

    时间:2019-04-02 03:36: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由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顾立雅中国古文字研究中心,钱存训中国研究基金,大学图书馆,孔子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文本中国”中国古籍与文献的写作、流传与保护国际研讨会于2012年5月11日开幕。会议邀请了2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作为演讲嘉宾,共约60位学者一起进行相关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由于本次会议参会学者大多来自世界各大图书馆。在会议正式开幕之前,首先安排了参观Mansueto图书馆新馆。它被称作是未来的图书馆,其独特的设计确实令人眼界大开。新馆由一个极具现代风格的地上建筑和地下书库组成。覆盖在地上的部分由低辐射烧结玻璃和简约智能系统构成一个椭圆形舒适明亮的阅览室。而地下书库则采用地下自动储藏和检索系统(ASRS),直达地下50英尺,提供直到2029年的藏书增长空间。地下书库内有五个机器人(起重机)高速地存取书籍,读者通过在线分类和搜索引擎来锁定要借的书籍,5分钟之后就可到图书馆前台领取书籍。
      芝大图书馆十分重视印刷文化。作为印刷史学者,我特别注意到了Mansueto图书馆一层走廊墙上镶嵌的金属镂空雕刻,这里竟然就是一个别致的印刷企业标识展览。展墙上这些放大了的商标包括了早到15世纪中叶德国资助谷登堡印制《四十二行圣经》的富斯特印刷厂的商标,也包含当代著名的印刷企业当纳利的商标。1864年,RR Donnelley 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开创了印刷事业,之后当纳利集团一直走在世界印刷界的前列,从芝加哥到中国,带入了先进的标准化管理理念。中国印刷博物馆2006年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举办了“中华印刷之光”展览,美国当纳利公司便是赞助企业之一,印刷文化无疑是这份跨越北京和芝加哥的缘份的联结点。
      会议第一天的开幕式上,102岁高龄的钱存训先生亲自来到会场和大家合影。这令与会学者相当惊喜。钱存训博士是华裔在美国人文科学领域屈指可数的知名学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与图书馆学研究院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英国李约瑟东亚科技史研究所研究员。钱老一生著述巨富,相当重要的部分便是印刷史著作。我馆与钱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这次,我还受郝振省馆长和张连章常务副馆长的委托,带去了礼品和祝福,钱老很开心。
      来自美国、中国、欧洲、加拿大著名图书馆的学者做了演讲,并进行了两轮主题各有侧重却又紧密相连的圆桌讨论会,一起在力求推进对中文写本和印刷文献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探求保护这些文献的全球性战略。本次会议特别设立了印刷与印刷文化议题,我作为唯一的以博物馆副研究员身份获邀的代表,发表了《中国早期的活字印迹》的演讲。主要对活字的早期形态进行梳理,将起源阶段的活字技术的种种应用加以归纳,通过对比呈现出早期活字演变的特殊轨迹,从而,理解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的诞生与毕昇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必然性。我的发言引发了与会学者们的兴趣。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Edward Shaughnessy)率先提问。事实上夏教授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即随州出土的一件西周青铜器中出现的铭文倒字的现象。紧接夏教授之后,芝大东亚图书馆馆长周原跟我就活字印刷的概念和拆版还字这一活字特性进行了探讨。接下来,北京大学的肖东发教授对我的发言又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我很受鼓舞。当天的会议结束之后,武汉大学的简帛专家陈伟教授也专门向我提供了战国时期的二合、三合玺的材料。我的发言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却感到我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三天紧张高效的会议不仅成为我学习的契机,也成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信息的分享,中国印刷博物馆以及自身所承载的出版印刷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扩大,中国印刷术对世界印刷业的贡献得以彰显。另外,还有学者建议我馆应当加强与阿姆斯特丹印刷博物馆的馆际交流。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会、中国厦门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的学者纷纷约定参观中国印刷博物馆。
      “文本中国”研讨会成为了一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盛会,东西方图书馆不同学科的学者第一次能够齐聚一堂来专门讨论中文善本的保护和传承。会议在写本和印本的调查、保护和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共识。此外,学者们一致认为应当合作建立与发展中文古籍保护的标准专业术语和策略。
      印刷文本和它以前的手写文本都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历史中创造的文明成果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善本如同遗洒在海底的明珠,历经沧桑、辗转沉浮。除了调查、整理与保护,我们还需要通过数字化等手段保存,并通过学者的研究来传承文化,为社会共享,它们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系中国印刷博物馆)

    推荐访问:芝加哥 中华 北京 印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