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聂刚:创业者的“铺路石”] 铺路石

    时间:2019-04-01 03:11: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微企创业】  ——重庆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不但开辟了“穷人变富人”的新通道,还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缓解了就业压力。  2010年9月,83家微型企业注册成立,标志着一个新兴企业门类在重庆崛起。
      2012年3月,重庆已经拥有各类微企五万多家,微企经济初具雏形。
      在这项成绩背后,全市微企工作者功不可没。
      重庆市工商局微型企业发展监督管理处处长聂刚和他的同事们,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搭台探路
      凌晨3点,闹钟尖叫起来。
      聂刚翻身起床,坐到电脑前。
      键盘“噼里啪啦”响起来,直到天边露出鱼肚白……
      2010年夏天,为给重庆微企事业“探路”,聂刚和同事们日均睡眠不到六小时。
      这年6月7日,市政府通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重庆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正式启动。随即,市工商局组建了微企管理服务部门——微型企业发展监督管理处,36岁的聂刚任处长。
      “2010年9月份要完成第一批200户微型企业执照发放,10月份要完成3000户试点……”一上任,聂刚就接到了任务。
      当时,对于“微型企业”这个概念,国内工商业界知之甚少。至于怎么帮扶培育这种企业,人们更是摸不着头脑。
      作为全国首个针对微企的政府部门,聂刚团队决定自己“探路”——以相关理论文章为根据,结合重庆实际情况,调研草拟出符合重庆实际的微企帮扶政策。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时光。白天,聂刚和同事们密集走访街道、乡镇、企业、市场,进行了大量深入调研;晚上下班回家后,他们又聚在QQ群上,开会讨论、汇总协商,撰写出几十份文件草案、几十万字调研材料……在海量调研和论证后,一个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微企扶持体系显出雏形。
      2010年8月,微企处顺利完成首批200户微企创业培训;同年9月,首批86家微企注册成立;到12月,重庆微企群体壮大到上万户。
      与此同时,聂刚和同事们也投入了另一场战役。
      全面动员
      2010年7月,万州区铁峰乡桐元村三组。
      “政府出台了微企优惠政策,您不如办个微企……”破旧的农家院坝里,聂刚拉着老农邓满全说。
      看到邓满全的贫困生活,聂刚劝邓满全创办微企致富。可无论怎么劝,老人始终对创业风险有所顾虑。
      邓满全的顾虑,揭示出重庆微企工作的另一个难题。
      “相比东部沿海地区,重庆创业精神明显不足。”聂刚说,“这直接影响了微企创业的参与度。”
      难题当前,聂刚和同事们没有气馁。
      在桐元村,聂刚在三天内走遍全村每个角落。经过高强度的调研,他发现当地水土适宜猕猴桃生长。一个依托猕猴桃种植的微企创业计划随即出炉,引起了广大乡亲的关注。
      在微企动员的其他战线,聂刚团队也如法炮制——首先,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密集调研,做到知己知彼;其次,出台针对性极强的创业计划,提供全程帮扶指导。
      有了政府部门“全程护航”,民间创业热情喷薄而出:“我们办微企,自己当老板!”
      看到不少乡亲都申请了微企,邓满全也心动了。
      邓满全叫回了在外打工的儿子,申请了一家绿色农业微企,专营猕猴桃。2011年2月,邓家顺利拿到政府扶持资金。
      然而,要壮大微企经济,仅靠“出生率”高还不够。
      企业“媒人”
      李敏是一个白领,她上班的公司位于解放碑商圈。每天中午下班,李敏都会参加一场“挤饭”大战——由于解放碑企业众多,一到中午,大量白领就会涌到街上,在瞬间挤满商圈附近的大小餐馆。
      “中午吃饭太不方便了!”李敏经常这样抱怨。
      2012年,李敏不再抱怨了——市微型企业协会和著名快餐企业乡村基合作,推出了“微餐”计划。这项计划由相关微企参与,为消费者配送乡村基外卖。
      这次“巨人”和“婴儿”的合作,只是聂刚和微企处同事牵的“红线”之一。
      “我们订单太少了!”微企工作启动之初,不少创业者向微企处诉苦。
      “微企诞生初期,资金、人脉、技术等资源稀缺,仅靠一己之力难以在市场上站稳。”聂刚琢磨着,“这就需要整合行政和市场等资源,为它们提供营销保障。”
      为了这个目标,聂刚和同事又开始了忙活——
      他们联系了宗申等汽摩巨头,为部分工业微企争取到了零部件外包订单。
      他们找到“新世纪百货”、“沃尔玛”等连锁超市,希望它们能腾出一定数量的柜台,专营农业微企的产品。
      他们又联系了乡村基,为一些服务行业微企带来了外卖配送的订单。
      …………
      聂刚团队仿佛一群“媒人”,将多赢的“红线”牵系在大小企业之间,保证了重庆微企80%的成活率。
      追求完美
      2011年7月的一天,微企处办公室。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走进门,摸出一叠皱巴巴的文件,递给聂刚。
      老人名叫刘道全,有着几十年的园林从业经验,他的“人造假山”等新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重庆出台微企优惠政策后,老人也想创业致富。可是,一条“硬杠杠”却横在他面前——申办者年龄必须在60岁以下。
      “我想办微企,我能行的……”老人紧握着聂刚的手,反复念叨着,“我身体好得很,你不信?我马上下楼,再爬上来!”
      老人的创业热情感染了聂刚。他立即针对潜在老年创业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刘道全的情况并非特例。
      随后几天,聂刚和同事日夜奋战,拟出一份“放宽微企创业者年龄限制”的请示,直呈市工商局领导。
      一个月后,重庆微企新规出台:为了鼓励年龄大的“熟手”参与微企创业,对于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或在专业领域具有20年以上从业经历者,申办微企的男性创业者年龄放宽到70岁,女性年龄放宽到65岁。
      政策修改后,刘道全如愿以偿。
      “随着微企经济不断壮大,创业者需求也会不断更新和变化。”聂刚说,“要满足这种需求,我们就必须不断改善各种优惠手段,使服务更加周到。”

    推荐访问:铺路石 创业者 聂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