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教练员领导理论的理论研究分析]教练员理论考试一点通

    时间:2019-02-07 03:15: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研究从大量管理学中研究文献出发,以领导理论中有关多元领导模式以及领导调节模式入手,建立了教练员领导理论架构,并以目标取向理论为根据对教练员的领导理论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教练员;领导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04-02
      
      一、教练领导理论架构的分析
      领导行为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话题,综观近年来教练领导行为研究的趋势,Chelladurai(1993)指出目前运动教练领导领域的研究依不同的情境领导理论,发展出三种主要的教练领导行为模式:一是多元领导模式(The 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Leadership)二是领导调节模式(The Mediational Model)三是教练决策规范模式(The Normative Model of Decision Styles in Coaching)。
      1.多元领导模式(The Multidimensional Model)Chelladurai (1990) 将这些变项(情境、领导者特质、个人特质、领导者行为、满意度、成绩表现)抽离出来,并视之为领导效能情境中相当重要的因素,提出所谓多元领导模式。在多元领导模式(The Multidimensional Model)的理论架构中,主要由三个变项所构成: 前因变项(Antecedents)、领导者行为(Leader Behavior)、以及结果变项(Consequences)。
       在多元领导模式中,前因变项中包括运动情境特质、领导者特质、及团队成员特质等三种。「情境特质」系指运动组织的目标与组织结构、团队的工作任务与其相关的技术、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等。「领导者特质」则包括教练个人的人格特质、能力、与经验。至于「团队成员特质」则包括运动员个人的特质、以及所有团队成员凝聚而成的整体特质。而运动员以及团队的成绩表现与成员的满意度,应是前因变项与领导者行为等多元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整体结果。依该理论模式,这些前因变项情境特质领导者特质团队成员被喜欢的实际行为被要求的成绩表现满意度的交互作用,将影响教练的领导行为。
      多元领导模式的研究,探讨不同的前因变项对于选手知觉的、喜欢的教练领导行为与教练自我知觉的领导行为三者及结果变项的影响,同时探讨教练领导行为中各行为向度对于变项影响的情形。由于多元领导模式能兼顾多种领导理论基础,同时考虑到个人、团队特质及情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成为现今研究教练领导理论的主流。
      2.领导调节模式(The Mediational Model)领导调节模式是由Smoll and Smith(1977)所提出的。此模式认为指导团队获得胜利是所有教练的目标,而教练也致力于寻找能让选手达到颠峰表现的效能。Smoll,Smith and Curtis(1979)指出教练事实上很少会察觉,自己做了哪些对选手没有帮助的行为,教练认为是对的,而选手可能完全不认同。领导调节模式即是要藉由对教练行为的观察,了解教练与选手间,彼此相互知觉的长度配合一连贯实际的纪录,让整个团队互动的过程得到可供解释的依据。领导调节模式,是由下列三个基本因素所构成:「教练行为」、「选手的知觉和回想」、与「选手们评价反应」。而这三个因素,又受到教练与选手的个别差异变项、教练知觉选手的想法、以及情境因素等三类变项的影响。本模式以“教练行为衡鉴系统”(CBAS)的系统观察法作为观察与纪录教练行为的研究工具,这的主要宗旨是希望藉由这样的方法来改善教练的行为。
      上述两种教练领导行为的理论模式中,就「多元领导模式」而言,是以问卷方式来对教练的领导行为加以了解,透过选手的角度来陈述解释教练的行为,而本研究是藉由领导调节模式的「教练行为衡鉴系统」为工具,透过第三人客观的角度来实际观察记录教练的行为与反应,了解选手知觉与第三人观点间的有效性。
      二、目标取向理论下教练领导理论分析
      社会认知理论自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人们开始用社会认知的角度来探索成就动机的历程与成就行为,社会认知理论注重个人如何建构及解释与成就有关的事物,并重视个体对他们本身的活动所赋予的价值。而在社会认知学派中最被强调及应用的理论就是成就目标取向理论(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Nicholls,1984,1989)。最初对目标取向理论的架构进行学业成就研究的学者Ames(1984)、Dwesk(1986)、Nicholls(1984,1989)等人所提到,个人对于行为的所以会有改变,主要是受到对行为目标有不同认知的影响,因此在从事活动时,个人会投入多少努力、时间及精力,取决于个人对该目标所赋予的成就目标为何。以运动而言,运动情境本身就是一个成就情境,在运动情境中,个人成就行为的目标在于展现高能力和避免展现低能力,同时个人会透过两种目标观点,来解释能力与成就目标有关的事物,这两种目标观点分别为工作涉入与自我涉入。Nicholls(1984)提出在成就情境中个人在建构能力与成败上主要透过两种目标观点来表达,第一种称为「工作涉入」(task involvement), 此种涉入者,是透过和自己比较的方式(self-referenced)来展现自己的能力,若是自己的技术比以前进步精熟,表示能力提高便会知觉到成功;第二种为自我涉入(ego involvement),具有此种涉入者,是透过与他人比较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能力,若是表现超越他人或是打败他人,表示具有高能力会知觉到成功。的所以会有两种不同涉入状态,主要是受到情境与个人目标取向观点差异的交互作用影响。而这些基于目标取向观点的差异,而倾向工作涉入状态的特质称为「工作取向」(task orientation),若是自我取向涉入状态的特质则称为「自我取向」(ego orientation),二者合称为目标取向(goal orientation)。而不同目标取向的选手,对于个人判断其能力及建构成功定义的观点会有所不同,倾向工作取向者的个人会认为建构成功的方式是以个人技术精熟,与自己比较,强调个人的进步为观点;而倾向自我取向者对于个人建构成功的定义,是采用与他人竞争以胜过他人,或是透过客观的社会评量标准来建构及定义成功。而造成个人特质上的差异,乃是因为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重要他人在某一目标取向的增强作用或是环境的影响,而凸显了某一目标取向特质的显著。譬如儿童从事运动时父母亲(或是重要他人)只关心他的输赢,无形中使儿童注意输赢的重要性,而倾向自我取向。若是父母重视儿童是否玩的愉快,培养儿童注重运动过程所带来的经验,无形中使儿童体认到进步的重要性,而提高工作取向。过去相关文献提及,不同目标取向会因不同的情境而改变,而个人在的特质或情境上,工作取向及自我取向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个人的特质或环境因素,均有可能同时具备高工作及高自我取向,或是低工作低自我取向、又或者是高工作低自我取向或是低工作高自我取向(Duda & While,1992;Nicholls,1989)。White(1996)曾以204位14-17岁的女性排球员为研究对象,以知觉动机量表与目标取向量表为工具,探讨父母亲所塑造出的知觉动机气候,对选手目标取向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亲如果是强调成功是不需要努力的(自我取向气候),则能有效预测选手的自我取向;父母亲是强调成功是由努力及愉快的学习而获得(工作取向气候),则能够有效预测选手工作取向。同时目标取向的观点也指出在竞争的情境下,会造成个人目标取向特质及团队动机气候的差异,Nicholls(1989)的研究也指出处在不同情境因素的下,会影响个人倾向自我取向或工作取向,尤其是自我取向、与知觉自我取向气候的选手,其能力的来源是以击败对手或赢为主,因此较为容易受到竞争情境的影响。综合上述可知,在影响选手动机的情境因素中,教练在团队中所塑造出的动机气候,会影响选手如何建构能力感和成功的主观定义,进而影响个人的认知型态、情绪、反应与成就行为(Ames & Archer,1988)。Deci & Ryan(1980)探讨不同目标取向对于内在动机的影响,以修习GOLF课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自我取向或工作取向的推杆教学课程对内在动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工作取向课程下的学生有较高的内在动机。Seifriz,Duda&Chi(1992)以PMCSQ为工具,调查高中篮球选手如何知觉教练所塑造的团队动机气候,并探其个人目标取向、内在动机与成功信念的关联。结果发现高工作取向气候的知觉与高乐趣及高内在动机有关。Kavussanu&Roberts(1996)以285位选修网球课的大学男女为对象进行知觉动机气候对内在动机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知觉工作取向气候与愉快感努力及自觉能力有正相关;相反的由知觉动机气候与紧张有正相关。
      
      参考文献
      [1]Chelladurai P.(1993).Leadership.In R.N.Singer,M.Murphey,& L.K.Tennant(Eds.),Handbooks of research on sportpsychology (P.648).New York:Macmillan.
      [2]Chelladurai P.&Arnott,M.(1985).Decision styles in coaching :Preferences of basketball players.Research Quarterly forExercise and Sport,56,15-24.
      [3]Chelladurai P.& Haggerty,T.R.(1983).A normative model ofdecision style in coaching.Athletic Administration,13,6-9.
      [4]Covington,M.V. & Omelich C.L(1984).Task-orientedversus competitive learning structures;Motivational andperformance consequences.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76,1038-1050.

    推荐访问:教练员 理论研究 理论 领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