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乘上音乐翅膀,遨游文学殿堂:展开故事的翅膀,遨游美术课堂

    时间:2019-02-02 03:25: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标准》明确指出:提倡跨学科教学,与其他课程相融合。这是因为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有实践能力的学生,仅靠语文教材内容和传统教学方法远远不够。而需要各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相互渗透,再通过有创新的教学才能达到培养目标。语文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态度和情感。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就像一把魔杖,要发挥这把魔杖的威力,方法不是单一的。音乐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它是人类感情的凝聚。音乐的魅力主要在于它的“主情性”,比起其他艺术,音乐无疑更贴近人的心灵,因此最能直接表现和激发情感,陶冶人的心灵,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特别是那些无法用语言文字表现的情感、意象,通过音乐往往可以达到神奇的艺术境界。
      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吟唱。所以在语文课堂上,音乐将会发挥它无限的魅力。语文课堂上音乐的运用,主要指歌曲,歌曲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适时引入音乐,合理利用歌曲,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引进音乐,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成效,直接关系教学效果。新课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大多数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课前播放乐曲、吟唱歌曲、引用歌词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氛围之中。不过,所选的歌曲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一文时,先播放冼星海的作品《黄河大合唱》的MTV,黄河奔流的雄姿,大合唱雄伟的气势强烈震撼着学生的心灵,然后趁势导入新课。整节课上学生们情绪昂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下课后,我还能听到有些学生在高声朗诵课文。又如七年极上册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这是初中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我就利用本课与学生生活经历联系密切这一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导入方式。我先从童年说起,请学生用歌声表达童年的欢乐。学生们一听可来劲了,《丢手绢》、《划小船》、《童年》等歌曲让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然后我顺势说道:“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着快乐的童年,你们想知道他的一些童年趣事吗?”新颖的导入既消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又营造了欢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课堂。
      二、配上音乐,感情朗读
      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如《秋天》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全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是难得的朗读材料。选择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来配学生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美的享受,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朗读朱自清的《春》,可以配上乐曲《春之声》。运用配乐朗读时,最好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乐曲,否则会对学生的注意力有负面影响,冲淡主题。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恰当地运用。
      三、运用音乐,解读课文
      有的课文本身就是歌词、唱词,引入相关音乐,给课文插上音乐的翅膀,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凝练的语言、真切的感情,成功地展现了送别友人赴西域的动人情景。“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并很快谱成歌曲。全曲基本上以一个曲调变化反复,演唱三次,故又称为《阳关三叠》。由于诗中有“阳关”“渭城”两个地名,又称《阳关曲》、《渭城曲》。课堂上播放合唱曲《阳关三叠》,便于学生理解该诗的别名,以及作者表现的依依惜别之情。又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的《土地的誓言》,在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时,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从凄怨愤恨的歌声中了解那艰苦的岁月,人民的无家可归,从而激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对祖国强烈的爱。
      四、欣赏音乐,感受意境
      人处在欢乐的情境中能产生愉悦的情感,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悲伤的情感。课堂氛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听课效果的好坏。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给教师极大的激情,学生也能觉得非常轻松,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师生都可以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则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接受丰富的知识,以及感情的熏陶。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有的课文本身意境就很美,引入音乐能使学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意境美。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意境大气磅礴,气象雄伟,令人心胸开阔,心气豪爽,精神奋发,为祖国山河如此壮丽而自豪,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在教完本词后,让学生欣赏作曲家生茂、唐订谱写的《沁园春・雪》,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升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创造音乐,提高能力
      有些诗、词、曲、散文写上曲谱或经过改编后再写上曲谱,可以唱。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完之后,让学生学唱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果说学生有音乐或写作特长的话,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歌词或曲谱。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如教完《木兰诗》,李商隐的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可分别让学生学唱歌曲《木兰辞》、《相见时难别亦难》和《但愿人长久》;教完《沁园春・雪》,可让学生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完课文《石壕吏》,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片断进行改写,编写歌词,并请有作曲特长的人为其作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挖掘课文本身多层次、多方面的美感外,教师还应巧妙、适当地和音乐相结合,打破学科间的隔膜,让健康优美的旋律飘进课堂,我相信,音乐的翅膀会让同学们在文学的殿堂中飞得更高、更远。

    推荐访问:遨游 乘上 翅膀 文学殿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