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解释学与语文教学本体论智慧|语文教学本体论

    时间:2019-01-27 03:26: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语文教学解释学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开创性的新课题。它主要以哲学解释学理论为基点,打破过去的概念化阐释模式,建构全新的语文教学解释学的理论与方法,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新思维、新视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这种解释学理论方法,把文本、读者作为文学存在的本体层次,使之成为文学本体构成的重要部分,它显然不允许只专注于作家、作品的单一性阐释,而更加注重读者的解读活动。现代语言哲学家认为,本体即语言,语言即存在,谈“本体”就不可能不谈“语言”。本体和语言的这种交织同构关系决定了语言的人文视界与本体论阐释,包括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的构成、语文本体世界的哲学透视;语文的文化性存在特质及其本体的文化阐释探讨,包括语文的文化性构成探究、“文化语文”论与“诗性语文”的分析等。
       【关键词】解释学 语文教学 本体论智慧
      
       语文教学解释学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开创性的新课题。它主要以哲学解释学理论为基点,打破过去的概念化阐释模式,建构全新的语文教学解释学的理论与方法,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新思维、新视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早已触摸到的一个牵动语文教学生命的课题,它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功效和成败,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创新观和方法论,就离不开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学方法是语文课程教学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第一方法,语文教学解释学是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领域中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
       深层的醒悟与思维新秩序语文教学本体论的研究,也是一个前沿性的新课题。对于“本体”与“本体论”,有很多阐释和讨论,在这里我们无意于考察形而上的概念性思辨,只是着眼于具体探讨语文教学的本体问题。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本体,即语言本体或日语文本体。毋庸置疑,语文本体的构成与存在原理――包括语文与世界、语文与文化、语文与主体、语文与生命、语文与存在、语文与意义等,是语文教学本体论要探索的基本问题。语文本体论是关于语文自身的学问,它要阐释和描述语文的构成与存在形态,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深入研究语文教学本体论原理,建构语文教学本体论视点和思路,可以从根本上变革语文教学的思维与秩序,消除过去我们将语文与世界、语文与文化、语文与主体、语文与生命、语文与存在、语文与意义隔离的鸿沟,把语文作为主体生命的形式来把握,视一个语言形式为一个生命形式。显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语文本体观的建构,也是一个从根本上颠覆和重建语文教学思维和秩序的重大变革。有不少专家指出,本体问题或存在问题是和语言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当代语言哲学家认为,利用现代语言分析手段,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本体问题,对古已有之的问题给出崭新的、确切的答案。语言哲学界的这种认识分歧与争论,引发了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和深层的醒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语言和本体原本就是“紧密交织”而同构于一体的,本体即语言,语言即存在,谈“本体”就不可能不谈“语言”。本体和语言的这种交织同构关系决定了语文教学本体的研究方面:
       1.语言的人文视界与本体论阐释,包括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的构成、语文本体世界的哲学透视等。这个方面重在探讨语言作为人之表征,是人的生命的呈现,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语言还是民族精神的外化,一个民族从诞生之日起所经历的漫漫历程都深刻在语言中。在语文教学本体论研究中,对语言与世界、语言与主体、语言与生命、语言与存在等所作的具体的探讨和哲学透视,多维化地揭示了语文本体构成的特征及其存在原理。语文教学的主体是人,人与世界不可分离。世界是人的生存居所,而语言是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充分认识语言与人和世界的同构性。一个语言形式就是一个特定的生命形式,一个语言形式就是一个特定的存在世界。学习语言也就是拥抱生命、投身世界,而非单纯的、枯燥的知识灌输和技术操练。
       2.语文的文化性存在特质及其本体的文化阐释探讨,包括语文的文化性构成探究、“文化语文”论与“诗性语文”的分析等。这个方面重在探讨语言的文化性构成与存在的特性与规律,揭示语言的生成和发展与文化所具有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说明文化作为人类物质活动的产物和精神活动的结果从一开始就与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语文教学本体论研究对语言的文化性构成与存在原理的阐释,给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以多方面的启示。实际上,把握语文的文化性构成与存在特质,对语文进行文化阐释,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诗性语文”、“文化语文”、“真语文”的回归与召唤。我们知道,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语文作为一种文化的构成,揭示语文课程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强调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且是陶冶人性与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文化过程。而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过程,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对语文的文化性构成与存在特质进行具体分析和透视,只有把握语文的文化性构成与存在特质,才有可能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并获得富有“语文味”的教学成果。
       3.汉语文本体构成美学与审美性存在的考察,包括汉字的美感特质透视、汉语文本体的审美特征分析等。这个方面重在从美学的角度揭示汉语文审美性存在的特质及其内在结构,以加强汉语文本体的审美性教学与研究。长期以来,我们的汉语文教学仅仅把汉文字作为听说读写的工具,仅仅注重形音以及表面的含义,使文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细枝末节,而且走向枯燥化。这不仅使学生运用汉字表情达意的水平下降,而且造成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缺失,不能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认知、审美的复合功能。因此,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在教学中加强对汉字审美性存在特质的把握,重视引导学生去触摸和感悟汉字所蕴涵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对汉字审美的特有感受力,即以汉字审美性存在为切入点,进行汉语文教学的审美设计,以从更高的美学层次上理解语文的内涵,优化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本体论研究中有不少这方面的探讨,能够启发我们汉语文教学的审美智慧。

    推荐访问:解释学 本体论 语文教学 智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