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对劳动保障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和谐社会不提了 做梦了

    时间:2019-01-21 03:25: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165--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目标,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劳动保障部门做为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劳动保障机关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弘扬“创新管理、争优超越、换位为民、廉洁高效”的劳动保障机关文化理念,坚持以“勿以小事而不为、助民乐民总关情”为座右铭,充分发挥“减震器”、“安全网”的职能作用,发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一)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理念。
      和谐社会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最早出现在古籍《国语》里。史伯说:“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万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者也。”在我国古代表明,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在西方,柏拉图在《理想国》就说到,各个阶层的人应该如同人的灵魂的各部分的器官,各司其职,协调和谐。哲学家黑格尔说,各因素的协调一致就是和谐。而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既具有历史思想渊源,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各成员、阶层、集团之间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应该说,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以及人们在实践中创建的和谐经验,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宝贵的启迪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其功能处于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这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能够得到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是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必须得到很好的落实。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和谐社会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要求
      
      (一)劳动保障主要职能。
      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职能概括讲,一是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三是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要求。
      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由此可以看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劳动保障各项工作都是以人为本。劳动就业是否充分、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社会保障是否公平、公共职介服务是否到位,都关系人的问题,因此,劳动保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和谐社会进程
      
      (一)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数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且就业质量也不断提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要坚持“就业优先”的基本方针,把促进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业、就业、转业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消除城乡壁垒,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环境,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多措并举,逐步形成劳动者自谋职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从解决零就业家庭入手,逐步实现家家有人就业、人人都能就业。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人与人关系和人与组织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劳动者本人和劳动者群体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劳动者家庭及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安全的必然要求。为了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要在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相结合上下工夫。要积极推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健全三方协商制度,完善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要以劳动合同为重点,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纠正违法行为,维护合法权益。特别要指导和帮助农民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努力提高劳动合同制度对农民工的覆盖率。要加强对劳务派遣工权益保护问题的研究,对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加以规范。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努力解决一些企业超时超强度劳动和变相压低工资等问题。要继续做好清理和防止工资拖欠工作,特别是要推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规范工资管理,切实解决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或以执行最低工资为由压低薪酬等问题。
      
      (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关乎国运,惠及子孙。建立健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人人参与、互助共济、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公平尺度。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发展城镇社会保障的同时,要统筹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积极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要结合实际,用足用好政策,创新欠发达地区巩固“确保”的有效方法,为承德人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扩面要抓死角,如承德市的庙宇很多,搞个调研,看外庙管理处和民宗局管理多少僧人,把它们纳入保险。
      要突出解决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和职业病风险程度较高的建筑、矿山等行业企业工伤保险参保问题;研究建立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统筹问题,探索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
      
      (四)加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一是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提高适应人才需求的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为各类人才提供公正、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要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更加注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以优质的服务促和谐,以人性化服务构建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要适应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以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逐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社会化、优质高效的人才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加强基础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金保工程,尽快整合保险缴费基数,完善劳动99业务,充分发挥金保工程作用。

    推荐访问:劳动保障 推进 思考 和谐社会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