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现象学视域下体育继续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分析初立光] 现象学视域

    时间:2019-01-15 03:42: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继续教育理念是教育问题的核心和根本和延伸。没有理念引导的继续教育教学是盲目的,缺乏方向的,犹如没有指南针的航船,迟早会迷失路径,而走向教育的误区。本论文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对体育继续理念进行了全新的探讨,为体育继续教育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现象学;继续教育,体育继续教育;生活世界
      
      一、引论
      
      现象学运动始于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现象学主要是关于意识对象和结构的描述性科学,它考察每个个体独特的人类感知并描述这种感知。因为现象学的反思、直观、描述的方法,现象学的早期阶段有时被称之为“描述现象学”。现象学对传统哲学提出质疑并提出:“现象”这个词既是指显现的东西,也是显现的活动,并且是在意识中的显现。因此,现象和本质之间不再是分离的,也不再处于主观客观的两极,现象就是事情本身。所以现象学的口号、现象学家们接近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就是“回到实事本身”。现象学的产生,是西方哲学的一次重要的转折,它跳过了传统哲学现象与本质、知性与理性的原则区别,打开了一条取消主体与客体分立的哲学传统的道路。
      在现象学及现象学运动的发展的一个世纪里,其效应已远远超越哲学界,还广泛影响了心理学、病理学、美学、社会哲学、教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甚至经济学等等学科的问题提出和方法操作。从胡塞尔在哲学领域提出“回归生活世界”后,近代的各个教育家也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教育回归生活”的口号。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系列报告都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培养实践能力作为强调的重点之一。《学会生存》与《教育――财富蕴涵其中》的发表更是表明“回归生活”已经是全球教育的追求与共识。
      体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研究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同样也应关注现象学及其影响。继续教育理念是教育核心问题的延伸。没有继续教育理念引导的教育教学是盲目的,缺乏方向的,犹如没有指南针的航船,迟早会迷失路径,而走向教育的误区。继续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它会影响教师对教学的执行,影响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等。目前,现代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抓住了理念问题才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现象学对体育继续教育理念的影响我们决不能忽视。
      
      二、现象学教育学基本理念解读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研究态度以及对现象学方法的共同理解将众多成员联合在一起,形成了欧洲大陆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运动之――现象学运动。“回到事情本身”是现象学的口号,在现象学学者看来,现象就是事物在意识中的显现,而事物在意识中显现出的样子就是事物本身,现象就是事情本身,现象和本质没有区别,现象就是本质。
      现象学教育学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在西欧教育思想领域逐步采用的一个名词。现象学教育学“体现了一种主要的研究转型”,它关注“人类的感知和经验,以替代在儿童与学习、教师与教学研究中采用的、从自然科学中移植过来的‘客观’实验主义范式。”由此,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现象学教育学是专业实践者在教育领域中运用现象学的理念和方法对教育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建构,是针对教育中盛行的实证主义、理性主义、技术主义等科学主义范式提出的新的话语和思考方式。现象学教育学强调了现象学经验的、实践的理念,运用接近生活世界的综合的现象学方法以及解释学方法,通过描述生活体验并对之进行反思,旨在找寻教育的意义。这种与主流教育思想和方法不尽相同的、独特的理解教育的方法和态度,激发了众多教育者的兴趣,并不断付诸实践。
      总之,现象学教育学把生活世界作为其探询的起点和基础,认为教育要植根于生活世界,发现生活世界中的问题,由此提出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它要求一种基于生活世界的对话形式的教育,旨在获取意义而不是知识的堆砌。它要创立一种有特色的学校教育,要求把教师和学生都看作为主体,在主体间进行对话,相互自我建构;学校不仅是知识传输的场所,更是知识生成的场所。它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创造能力和批判能力,认为这些能力不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形式。它有实践目的,要求学生知道在长期范围内怎样做,并且带有伦理取向,注重道德价值规范和培养人的责任感。它致力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观照,要人们懂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以引导人们更好地学会生存和生活。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取向,不仅是对理性、人性的追寻,更是对教育和人的生活负起责任。这些观点对于传统教育意味着重要的变革,对于人的培养也富有更为积极和更为深厚的意义。
      
      三、现象学视域下体育继续教育设置模式分析
      
      1.教学内容的超越:超越知识束缚,关注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使教学内容具有生命的意义。生活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意义重大,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条件、源泉。教学内容面向生活有利于人的本体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使体育教学切实回归生活,体育教学内容回归生活必须确立从理想世界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体育新继续教育理念;选择与设置既体现从单质、必然、共性、简化世界走向多质、偶然、个性、复杂世界;又注重学生和教师两方面主体意识的提升,还要充分把握人在时空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兼顾人类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与学生面对的生活世界以及学生人生价值实现的整合。
      
      2.教学过程的提升:弘扬人文精神,强化生命意识,自启蒙运动以来,由于对科学技术的崇拜造成了人们生活在冰冷的科学世界中,从而忘却了人的真正生命之根――生活世界。在这种大背景下,以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为己任的教育也未能坚守住自己的城门,沦为科学世界的殖民地,忘却了人的生命及其价值,致使教育迷失了自我,遮蔽了灵魂,失去了真谛。“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
      教育面对的本应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一个个有着生命理想、生命追求和生命憧憬的人,而现实中太多冠以教育名义的教育形式占据了学生个体生命的空间。青少年时期本是人的一生中最活跃、最多彩多姿、最复杂多变的时期;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了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培养,忽视了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和丰富内涵、多样兴趣爱好与追求的现实生活的主体。因此体育教学要回归自我,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从过去异化的公共世界中走出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把培养能够维持生命、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并能够提升生命的健全人格作为其基本追求。要真正达成这些根本的目标,体育教学必须由重知识的接受性教学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转向;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转向;由机械的决定性教学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学转变。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价值,注重过程兼顾结果,注重生成和创造而反对忠实执行和平庸,注重学生个体性,尊重个性和差异性。
      
      3.师生关系的转变:由知识授受转向平等交往,现象学教育学认为受过教育的人首先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人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方式源于他是谁。这样的人知道一个真实的人不只是一个个体,他或她的独立存在,而是一个与其他人在一起的关系存在,他因而在本质上是一个伦理存在。”现象学的教育不仅要提出如存在主义的“我是谁”的问题,而且还要问“我如何构造他者”的问题。“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接触”,“假如这种关系被扭曲了,其他任何改善都是无意义的”。
      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的体育教学需要把握师生关系的内在结构,通过完满的师生关系的展开,体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生活意义。胡塞尔认为。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着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他把这种交往称之为“交互主体性”。这种交往是主体间的交往,它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与独立,强调在交往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独立的,同时主体间又是互相作用和影响的关系。体育教学回归生活切实实现了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互动,必须弱化教材权威性,追求一种主体间平等交换的对话语境,使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个体的伦理关系上,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悟,“真心真意把学生当主体”。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学的生活意义。

    推荐访问:视域 现象学 教育理念 逻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