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编制心理测验的目标分析过程【试析心理测验过程中几种常见错误】

    时间:2019-01-13 03:19: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心理测验及其基本要求      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作为测量心理的工具之一的心理测验,心理学家各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关于心理测验的定义,也有多种界定。美国的心理和教育专家布朗认为,心理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工程。著名的心理测量专家安娜斯塔西认为,心理测验是一种对行为样本做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我国医学和心理测量专家龚耀先教授认为,心理测验是一种方法,是在标准的情况下去除个人行为来进行分析和描述。
      以上有关心理测验的论述虽不尽相同,但在这些定义中都包含着以下几个共同的要素: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与客观性以及信度与效度。
      心理测验的使用一般是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的:主试根据测验目的,选择测验,对被试抽样,施测,评分,解释测验分数,交流测验的上述定义进行操作,否则即可视为误用现象。
      
      二、心理测验误用的具体表现
      
      1.抽样过程的误用现象
      随机化是抽样研究的基本原则。所谓随机化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取,并不由研究者主观决定,而是每一个体按照概率原理被抽取的可能性相等,这样就会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是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体现。所以,随机抽样可以保证样本代表总体。如果不按随机原则抽样,则由于总体中个体不能保证以相同的可能性被抽取,所抽样本就不能很好代表总体,对于研究结果也不能精确地客观评价。
      例2001年5月至2002年9月在本院学习困难门诊就诊、平均成绩连续两学期在班级第10百分位以下的患儿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年龄8~12岁。同时选择同年龄段、平均成绩在班级中上水平的正常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8例。
      在本例中,笔者使用spssl3.0对其抽取的样本男女比例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x2=13.364,AsympSig.=.000,这样表明在抽样中男女比例不符合大致相等理论分布,严重失调,而且此研究样本容量仅仅33例,其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令人质疑。此类抽样不当问题在问卷调查研究中经常出现。
      
      2.自编问卷与已有量表施测过程中的误用现象
      自编问卷的测题初步确定以后,在小样本被试内试验一下是有必要的,以获得测题性能优劣的客观性资料,同时也为进一步筛选题目提供客观依据。预测完成以后可以对预测的结果进行项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测题进行选择、修改,最后选择较好的测题组成测验。自编问卷未经预测就使用测验结果用于进行解释和预测,其信度和效度都无法保证。
      例如测量工具在参考Pianta等人的师生关系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3~6年级小学生的师生关系量表。量表有28个项目,由班主任老师按照自己与学生关系的实际情况,在5点量表上逐一回答,每个项目从“完全不是这样”到“完全是这样”分别计为1~5分。各维度计平均分,各维度分数之和为量表总分。
      又如数据收集与处理,对参与评定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等到其完全理解后再进行答卷。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 for Windows 9.0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及分析。
      在上例中,作者在论文中将自己修订的问卷施测结果直接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结论,在使用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及方差分析等环节固然无可厚非,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也很高。但是,由测验题目本身和被试抽样造成的误差无法控制,使用没有预测的问卷或者说仅仅分析预测问卷结果,即使结果很理想,也只能说偶然性很大,不宜推广。
      
      3.测验使用过程中对误差的失控问题
      在经典测量学中,由信度和效度的数学定义公式中可以看出,误差直接决定了信度与效度系数的高低。常见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测验内部,施测过程和受测者本身。测验使用过程中对误差的失控问题典型案例如下: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行为问题问卷均由学生带回家,由其父母填写,填写前要求家长必须认真阅读指导语。指导语主要向家长说明如何正确填写量表以及认真填写量表的重要性。其中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母亲各填一份,行为问题问卷由父母商量共同填写。
      在例中,唯一可以进行标准化控制的就是指导语的内容,而其他测验条件都无法保证标准化。父母在填写问卷时动机是否端正,态度是否积极,对儿童是否偏爱从而导致填写内容不客观,填写问卷时的情绪是否良好,填写过程中是否受到过意外干扰,是否担心测验结果的保密问题,等等。当主试不在场时,这些误差来源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测验过程远远没有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因此无疑会降低此次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此外,问卷如不能进行当场施测当场回收,有效问卷回收率会大大降低。
      
      4.在对测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统计方法的误用
      在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大致有:对数据全貌进行概括的描述统计,在人口学变量维度上进行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及其事后检验,对测验本身的因素分析,聚类分析,测验内部诸因素及测验间的简单相关、偏相关或典型相关分析,以预测为目的的回归分析,以及非参数检验等。在以上统计方法中,由于对统计方法的某些概念理解不清或适用条件不理解,有下列错误容易发生:
      例如对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行为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儿童行为问题总分与支持行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22,p2分别为0.0484、0.0961、0.0676、0 0729和0.1156,最高的一个测定系数也只能解释两个测验结果的共同变异(变异的一致性)的11.56%,线性关系太差,相关太低了,而不是显著相关。
      例小学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对行为问题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其中,父亲的情感温暖对男生的分裂样、交往不良、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以及女生的分裂强迫、多动、性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标准回归系数为0.116~0.222。
      在上例中,作者在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时至少忽略了这些细节:首先,作者没有说明逐步回归对各变量的引入和剔除水平,如果把引入水平规定很高,就无异于强迫回归了;其次,作者没有给出所有标准化回归系数的t检验显著水平,令人对标准化回归系数的可信性产生怀疑;第三,作者也没有提供测定系数r2的任何信息,因此也无法判定回归方程的适合程度。总之,在对测验数据进行如此统计分析,让人无法信服。
      
      5.在对测验分数解释过程中的常模误用问题
      把受测者的测验分数与具有某种特质的个人所组成的有关团体作比较,用来作比较的参考团体叫常模团体,它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群体的一个样本。常模团体的一般平均分叫常模。
      我们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抽取常模,它只能反映当时当地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更,常模就失去标准化的意义,这样,常模就不适合现时现地的状况,就得进行修订。
      例如徐州样本与内蒙、上海和美国样本的比较。与内蒙的常模比较,徐州样本在心身障碍(Ⅲ)上4岁组男女都低于内蒙样本(男:0.21±0.26,女:0.29±0.34.p

    推荐访问:几种 测验 过程中 错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