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构建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以导向加强人才培养

    时间:2019-01-09 03:22: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为了确保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资质, 国家推行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持证上岗。所以,本文从国际贸易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分析入手,探讨了目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联系不紧密,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导致学生实习岗位欠缺等,并提出了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为了确保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资质,国家推行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持证上岗。如报关员、报检员等,只有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相关行业工作。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要依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把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一、国际贸易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分析
      1.外贸企业设置的国际贸易岗位。
      从社会调查来看,外贸企业设置的国际贸易岗位主要有外销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商检员等岗位。约65%的企业分别设置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约25%的企业则采取“一脚踢”的岗位设置方式,即由业务员兼做其他岗位的工作;还有约10%的企业只设置业务员、跟单员等个别重要业务岗位,单证、报关、报检等工作采取委托或外包的形式请他人代劳。大中型企业多采取第一种方式,采取后两种方式的主要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外贸企业在未来几年中对各种岗位人员都有一定的需求,但需求的主体还是外销业务员。地方工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应该是以外销业务员为典型岗位的包括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在内的岗位群。地方工科院校应该根据这一目标岗位群对就业人员素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制定出合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2.岗位人才来源与要求分析。
      据调查外贸企业岗位人才来源主要有向社会招聘、院校毕业生、企业内部培养、其他途径,分别占59%、33%、5%和3%。
      首先,外贸企业获取业务人才的来源偏向于社会聘用,直接从院校招聘毕业生处于次要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外贸业务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2)外贸企业的现职员工流动性较大、跳槽频繁,企业员工流失多,但从社会招聘也相对容易;(3)院校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上手慢,不大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
      其次,外贸企业招聘业务人才时普遍重视专业背景。调查统计显示,考虑应聘人员专业背景的企业占比达到86%。这说明外贸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二、目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外语能力差的问题、岗位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与我们的培养体系有关。
      1.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联系不紧密。
      目前,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而言,职业标准的开发相对完善,发证规范,主要有商务部及人事部联合颁证的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即外销员考试,商务部外经贸企业协会的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职业资格考试,海关总署的报关员资格考试,国家质检总局的报检员资格考试,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的国际货运代理员资格考试,剑桥商务英语初、中、高级考试,等等。对于这些职业资格和技能的考证,很多学校没有给予重视,仍然沿用以前的学科式教学计划,没有将职业资格鉴定课程和教学计划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时手中含金量较高的国际贸易职业证书缺乏,实践技能也相对较差,所以在就业竞争和岗位竞争中处于落后局面,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导致学生实习岗位欠缺。
      地方工科院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一条实用、高效的途径,可以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就国际贸易这个专业而言,校企合作缺乏“双赢”机制,首先,从学校角度而言,学校十分希望将所有学生派到国际贸易企业的相关岗位去实习,并在实习中通过企业外贸从业人员的指导,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技能。但是学生数量众多,平均一个班有30―40人,一个年级大约有80人甚至更多,以每个企业接纳3―4名实习学生计算,一届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大概需要找20―30家国际贸易企业,这对于学校而言十分困难。其次,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效果普遍不佳。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国际贸易企业普遍对其业务特别是客户资料采取保密的态度,学生参与到实习中去企业担心其客户资料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外贸业务环节繁琐,很多细节东西问题需要有丰富经验才能应对自如,企业担心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参与其中会导致业务出差错,因此一般只让学生观看,不会让学生上手操作,导致实习学生有时干脆被晾在一旁,实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三、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教学计划,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建设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思路。将国家在行业内已经推行的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保证开设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90%以上的学生毕业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国际贸易行业职业标准的开发相对完善,发证也比较规范,有外销员考试,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国际货运代理员等职业技能考试,也有报关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考试,还有一些含金量较低的所谓的职业技能考试混在其中。因此,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教学时,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合理和理性考证。因为,这些职业资格和技能的考试在外贸行业有着一定的层次性,对从业人员的个体特性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国际贸易专业还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将国际贸易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体系,并将该体系融合到学历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完成对学生的人性化培养。对在校生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规划如下。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以外经贸业务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构建五模块课程体系:知识与素质课程模块,职业核心技能课程模块,职业一般能力课程模块,其他特质课程模,以及把上述四大模块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实习模块。然后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重点重在知识的应用,重在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重在强化实践教学:所有的专业课打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分离式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目前在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中,主要教学内容围绕实际工作环节展开,实务操作内容占50%以上。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去,实现“知”与“行”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加强校企合作,创建“战略伙伴”关系。
      我校的校企合作在现阶段为培养人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要真正做到和企业的全面合作,达到理想的互利互赢的境界,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合作要实现多赢,必须确立和遵循互利互惠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持续向前发展。就技术、人力、资本等而言,企业(行业)能从学校得到什么?学校又能从企业(行业)得到什么?回答好这个问题,才是校企每一次合作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互利互惠机制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校企合作中认真建立互利互惠机制,才会实现多赢。
      二是与企业创建“战略伙伴”关系。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成为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目前,江苏省应大力鼓励国际贸易外包业务的发展,因此,可以与本地相关公司深度合作,建设校内国际贸易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加强国际贸易服务外包业务的实训。通过该项目运作,一方面可实现产学交替,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熟悉职业规范、动手实践操作。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提高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依托江苏省或盐城市国际贸易行业协会的企业资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将其建成集顶岗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毕业岗位调研、岗位见习、轮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http://www.省略/guojimaoyi.
      [2]关于珠三角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http://www.省略/guojimaoyi/110315/14304272.html.
      [3]王胜华,郭跃.基于KSAO模式下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与职业能力培养[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4):15-16.
      [4]谭璐.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2):38-3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导向 职业资格证书 构建 国际贸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