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高考历史分析类题型_历史判断题题型分析

    时间:2019-01-07 03:31: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历史判断题题型的特点、命题设计中可能产生的失误、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困惑,探讨了该题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旨在说明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判断题题型并不值得推广,更不适用于学业水平考试。
      关键词: 历史判断题题型 命题失误 解体困惑 教学影响
      
      2008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增加了判断题,其用意应该是充实卷面的结构,使之活泼而有变化,并降低改卷的难度。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看,该题型具有它特有的考查功能,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判断题判断什么
      历史知识是由基本史实和历史认识组成的。判断题考查的就是对基本史实和历史认识作出判断。从类别看,包括以下两类。
      1.史实陈述类。历史事件的表述由信息元素词组成,姑且称之为词素。这些词素包括时间、人物、地点、事实和具有一定意义的限制语,形成特定组合。对于判断题而言,很可能设计一个错误的词素使全句成为假命题。
      例如:“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命题中包含四个词素:人物、时间、风格和身份。调整一个词素为“辛弃疾是北宋豪放派词人”,从时间角度看,就成为假命题。
      2.历史评论类。即对特定的历史事物作出认识性结论。史实是客观的,评述和结论是主观的、时代性的。对同一事物,角度、立场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例如关于斯大林模式,通常认为“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但就农业角度看它严重破坏生产力水平。结论经过论证是科学的正确的,就是定论。定论是具有权威性和广泛适应性的结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属于历史定论。对于判断题而言,历史评论必须是主流的、官方的,否则就是假命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判断题有这样的基本特征:答案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非正即反。每一个词素都可能隐藏错误的信息,一个出错,全句即为假命题。
      要增加判断题的难度,可增加具有迷惑性的词素,用历史细节知识或用类似知识干扰,如十月革命地点是“彼得格勒”而不是“莫斯科”,推翻的是“临时政府”而不是“沙皇专制政府”。另外一种是增加词素的数量,扩充题目的信息量,题目中的每一个词素都可能存在“陷阱”,需要字斟句酌,一个信息错误,全句就成了假命题。
      二、判断题设计容易出现的失误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所以判断题在日常教学中也受到重视。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历史判断题”,可以找到无数题目,但不少题目的设计和解答似是而非。问题归纳如下。
      1.文字表述中的问题。历史事件的表述靠词语,而词语的运用难免有文学和专业色彩,从而产生理解的分歧。例如:“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这句话中“根本”一词不当,只能说是“基本”。中共二大提出怎样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新人民版表述为“彻底的”,而以往人教版都表述为“明确的”,“彻底的”和“明确的”能否通用?况且,究竟怎样才是“彻底”,也很难讲清楚。像这种容易引起争议的用词还有很多,如“序幕”、“后果”、“标志”等。
      2.参照教材产生的问题。目前的教材,成书时间短、编写仓促,难免存在失误,有不少叙述矛盾的现象,有的发生在同一个版本,也有的发生于不同版本之间,给教学带来不便。虽说教材不是教学的权威,但它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当教材发生错误或表述上的矛盾时,必然增加教学的难度。(1)教材表述不清。我校用的是人民版教材,教学时发现不少表述不够严谨。如关于中美联合公报,表述为“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这里的“再次”使用不当。(2)同一教材自身叙述存在的矛盾。因为新教材采取的是模块和专题的形式,同一个历史问题会反复出现,结果表述产生了矛盾,欧洲议会的成立时间,必修一142页说是“1975年”,必修二课后练习说是“1979年”,其实正确的表述应该是“1979年由普选产生的欧洲议会成立”。(3)不同版本之间存在矛盾。如关于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人民版说是“1991年”,人教版说“1992年”;同样的人物图片,人民版说是“苏格拉底”,人教版说“梭伦”。
      3.运用新观点带来矛盾。对于判断题,还面临新旧观点冲突而带来的困惑。新教材“不迁就旧的观点”,但在涉及到新观点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又不给解释,经常使中学教师产生困惑。如人民版必修三《人类文明的引擎》中有一个“‘科’‘技’结合的典范”一节,列举了汽船、火车机车、移动刀架和电力发明、内燃机等,显然是把汽船、火车机车、移动刀架当作科技结合的典范,但教参又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再如,人民版教材有这样表述:“明王朝执行的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显然把海禁当成闭关锁国,但在网络上和《百家讲坛》都存在这一新观点:“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三、判断题疑难解题举例
      判断题的解题,有时会产生两难选择的现象。请看这两道判断题,请教各位专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2.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
      题目出自某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我们历史教研组展开争论和研究,最终结果是没有形成共识。
      在分析第一题时,我们着眼点集中于“一百多年”和“分裂”,一致认为答案选“错”,理由有:①近代中国分裂历史没有一百多年,从1840年到辛亥革命基本上还属于统一的国家。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不过三十多年。②可以把新中国成立看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重要标志,但新中国成立时,南方大片领土还没有解放,更不用说港澳台地区了,当然还存在“分裂”。但这句话出自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的原文。于是,有的同志把着眼点放在“标志”一词上,认为“标志”含义是“表明特征的记号”或“表明某种特征”,并不意味着完全处于某种状态,就如同“鸦片战争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样,既然教材这样讲,就应该是正确的。这种说法似乎也有道理。
      对于第二题,或言为真命题,以人教版必修三92页课文原文为依据,支持该观点的还有中国网2002年9月22日页面的文章《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以及网上新华社刊载的张劲夫回忆录。或言是假命题也有依据,一种说法认为“两弹”是原子弹和氢弹。以人民版必修三84页邓小平的话为依据,支持该观点的还有中华网上的文章《两弹一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一种通俗说法,没有具体指哪两弹,以《历史学习》2008年第一期上的文章为依据,还有江泽民在表彰“两弹一星”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同时提到“三弹”。
      判断题的特征就是唯一性和排他性,但很多历史知识和观点恰恰很难以“对”和“错”来下结论。这类题目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惑。
      四、判断题对中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在日常的教学中,难免存在措辞不当,一些历史语言表达,听起来好像没有错,但经不住咬文嚼字地推敲,所以,判断题对教师的语言表述提出更高的要求。
      判断题对教学的消极作用也值得注意。历史事件的描述,是通过一个个词语独特的组合、经过人的思维而形成历史情境,讲究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意境。有时需要打比方,如“小农经济是个人崇拜和专制制度的温床”、“1787年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我们不需要推敲和解释“温床”和“烙印”,听者可以感悟。有的历史事件的表述不必要那么严谨,但约定成俗也可以为众人接受,如关于鸦片战争的时间界定,通常认为从1840年6月英军进攻广州到1842年8月清政府屈服求和,但牟安世的《鸦片战争》界定为1839年9月9日到1842年8月《南京条约》的签定(第336页)。两者界定不同,但不能说谁对谁错。此外,历史研究还往往存在“百家争鸣”的现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没有童年期”的考题起,争鸣性的话题越来越多,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探究学习使历史争鸣更广泛地走进课堂,例如《历史教学》刊载过“鸦片战争是否商业战争”的争论。如果用判断题的标准衡量,探究性活动就无法在课堂推广。为什么?判断题恰恰讲究对词素逐个分解、咬文嚼字,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过多地推敲往往破坏了表述的语感,真命题可能被推敲成假命题,正常的话题可能变成无法界定的诡辩。
      五、结语
      新课程教学倡导开放教学、探究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探究,不盲从、不唯上,充分发挥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各种教材的特色和教学过程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但判断题这种题型似乎很难适应这个要求。如,判断题用不到探究,你可能对题目的正反两种答案有怀疑,而坚持第三种答案,但你必须取其一而去其一;判断题不需要关注过程,它只关注你的答案是否合乎标准答案;判断题不需要开放,你不可以论证你个人的观点,你阅读的书本多了,看到的各种新观点反而会帮倒忙。
      虽说近两年学业水平考试的判断题是比较严谨的,但该题型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局限性。我们多次听说要限制考生“A”级的数量,这意味着要增加试题的难度,判断题会不会被搞成像文中例题那样不伦不类呢?相比之下,选择题尽管有局限,但它有四个选支,相互存在类比,答案也就存在排除选择和最佳选择,这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开放性和探究性。
      
      (此文得到我校邵长坤老师的大力指导,特此致谢。)

    推荐访问:题型 判断题 分析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