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英汉称赞语的对比研究【英汉称赞语表达及称赞回应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时间:2019-01-05 03:34: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称赞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恰到好处地运用它能够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避免语用失误。英汉语言文化中称赞语在称赞内容、称赞方式及其回应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上述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 英汉称赞语 称赞回应 跨文化交际 对比分析
      
      1.引言
      称赞是人类社会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礼貌言语行为。正确地使用它不仅可以缩短跟交际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助于建立友谊,深化友情,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称赞语约定俗成的基本会话结构是被称赞人必须对称赞者作出接受或者拒绝回应的配对性结构(adjacency pair),有应有答,如:a) You look so great! b) Thanks,you too. 说话者在赞扬别人的同时希望别人给予积极的回应。怎样称赞别人,在什么样的场合及怎样对别人作出得体的称赞是成功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但是,因为英汉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以中国人与英美人在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个人信仰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上述种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人和英美人在对待称赞语方面就会具有不同的心态,从而他们的应答模式也会出现相应的不同。因此,我们要想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仅要知道如何称赞对方,同样也有必要知道如何回应对方的称赞,从而避免语用失误,确保交际成功。本文对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语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旨在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
      2.英汉称赞表达与其回应的异同
      2.1称赞内容的差异
      虽然称赞语都是褒扬别人,但是在汉语和英语中,被称赞的话题的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在两种语言中,有关外表和能力的称赞语出现频率都很高,但是称赞所侧重的内容有所不同。在英语国家,特别是在美国,人与人之间互相称赞的频率更高,其中在称赞内容中占据最主要地位的就是关于个人外貌仪表的积极评论。个人的服饰和发型更是被赞美的焦点所在。而称赞的对象多以女性为主,这与美国社会注重女性外表吸引力的风尚紧密相关。在中国,女性的外貌仪表同样也是被赞美的一个内容,但是不占主导地位,并且这种称赞更多地局限在女人跟女人之间。在中国,男性一般不称赞女性(特别要好的朋友除外),女性也较少主动称赞男性,否则会被认为轻浮、不正派或者别有企图。这大概与中国古代“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训诫有关。中国社会更注重人们的美德和个人素质,中国人认为好看的外表不如美德重要,因为长久以来他们一直认为过分注重外貌就不会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学习和工作。
      就对外表的称赞来说,美国人侧重赞美别人刻意打扮修饰后的美丽效果,而中国人在称赞别人的外表时更注重自然气质。例如:美国人对发型称赞很多,但对拥有良好的发质欣赏却很少。他们会说“You look nice today.”却很少说“You are beautiful.”这样一句表示人本身外表气质很美的话赞美别人。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称赞强调适用性,“You look nice today.”可用于任何人,不管他(她)事实上是否漂亮。另外,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喜欢新事物,欢迎新事物,不喜欢墨守成规。美国人喜欢有变化,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社会崇尚一切新的事物,所以生活中新买的衣服、房子、汽车、新的发型都会引起人们的称赞。相比之下,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人普遍喜欢沉湎于对历史的怀念,一贯提倡艰苦奋斗的朴素工作作风。再例如,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对“girl”和“woman”的理解偏差就很大。一位外籍教师称赞一名中国学生说:“You are a clever woman.”而中国学生却说:“No, I am not a woman, I am a girl. ”在中国,“girl”表示未婚的青年女子,而“woman”则表示已婚的女性。因为该女生尚未结婚,被人称作“woman”,生怕别人把自己看老了,所以赶紧声称自己是“girl”。而在西方国家,十几岁的女孩就很希望被别人看做成年人,女大学生更喜欢视自己是成熟的“woman”,因为在她们看来,“girl”是幼稚无知的代名词。中国人提倡尊老爱幼,例如我们对稍年长的人称为“老大爷”或“老大妈”,而西方人忌讳提到“老”字。西方人在外面喜欢恭维自家人,包括自己的配偶、父母和子女。而中国人在别人面前把自己家人说得太好就会被人瞧不起,会被认为不懂礼貌或者太虚浮,所以一般就会把对方的家人当做赞美对象。此外,英语文化背景下回避的一些问题,如有关个人的年龄、姓名、性格、家庭生活、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在汉语背景下却经常被提及,甚至常被用为称赞话题。
      2.2称赞语使用场合和形式的对比
      虽然英汉称赞语的主要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保持双方和谐一致的关系,但是英语称赞语更侧重表达双方平等一致的关系,而汉语称赞语则更侧重表达对于对方的关心或者尊重。在不同的场合,或者是在相同的场合,英汉文化背景下称赞语的表达方式都不太一样。比如去别人家做客结束即将离去时,英美文化背景的客人会感谢主人的招待,并称赞主人菜做得很好,自己做客很愉快。他们一般会惯例似地说:“It’s so nice to be with you tonight.”; “The dish is so delicious.”; “I had a pleasant time here.”以此作为告别语。而汉语文化背景的客人一般却会以道歉的方式表达对主人的谢意,诸如:“今晚做了这么多菜,辛苦你了”,或者“今晚打扰你这么久,真是不好意思”之类的话。
      沃尔夫森(Wolfson)指出:“西方称赞语在形式上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格式非常固定。”从词汇和句式上看,英语称赞语是一种高度格式化了的客套语。梅恩斯(Manes)和沃尔夫森的研究都表明,英语80%的称赞语都是靠形容词来表达正面评价。其中“nice,good,beautiful,pretty,great”是使用最频繁的5个形容词。其中的一些称赞语由动词来承担,最常用的动词是like和love。而在汉语中,基本上大多的称赞语都包含着副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真”。比如,“你这条裙子真是漂亮”,“你的手表真好看”等。其它用来表示称赞的副词还包括“太”、“很”、“特别”等。英美人在称赞别人时特别强调个人的看法,比如“I love it.”,“I like it.”。中国人为了表达对别人的欣赏和尊重,在称赞别人时则喜欢强调对方,“你”“你的”用得较多。“I like”与汉语的“我喜欢”意思较为接近,但是“我喜欢”比“I like”感情色彩要强,通常用来表示说话人的偏爱和意愿,在多数情况下会被理解为间接的请求,而不是称赞,因此汉语文化背景下很少用“我喜欢”来表示称赞。英语称赞语不仅在词汇选择上有很大的规范性,其句式结构也高度形式化,根据沃尔夫森的统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NP (noun phrase,名词短语)+is/looks+(really) ADJ(形容词)
      Your apartment is really nice.
      (2)I +really (like/love) +NP(名词短语)
      I like your dress.
      (3)PRO(代词) +is +(really) (a)ADJ(形容词)+NP(名词短语)。
      That’s a good question.
      中国人则不太重视称赞的形式,而重在情感的表达,所以其句式和词汇选择都自由得多。在汉语称赞语的形式运用中,还有一个独具中国文化色彩的特征,就是一些小成语、典故的运用,常出现的称赞语有“神机妙算”、“赛诸葛”、“宰相肚里能撑船”等。这些称赞语不仅能反映出中国人含蓄的文化特征,还体现了汉语称赞语的灵活多样。这就要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切忌望文生义。多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是交际取得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2.3英汉称赞回应方式的对比
      人们一般认为西方人更倾向于肯定对方的称赞,通常以“Thanks.”和“Thank you.”回应别人的称赞;而中国人则普遍喜欢否定别人的称赞,以“哪里,哪里”作为回答。而事实并不尽然。美国一些学者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与众人的想法相反,恭维常常会引起人们的不安、戒备,甚至遭挖苦的感觉。美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国家,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熔炉”中的人对称赞的反应绝不是单一的。从礼貌的原则来看,不同意对方的称赞是一种伤面子的行为,因此对称赞表示同意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同意对方的称赞又与自谦的社会规范相矛盾。人们为了在交际中两者兼顾,于是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回答。中国人在以谦虚为美德的传统文化影响下,更多用“哪里,哪里”、“不行,不行”、“惭愧”和“过奖”等自贬的方式回答。在这一点上,英汉国家的人在面对别人的称赞时,心里产生的最初情感反应是一样的,都是既愿意听到称赞,又感到内心不安,又不好意思接受,担心自己其实没有别人说得那么好。而事实上,中国人对于称赞的反应也并非总是拒绝的。
      总的来说,英汉国家对称赞的回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直接接受式(Acceptance)。这种接受式可分为:(1)感谢式,用“thanks”或者“谢谢”作答,感谢别人的称赞,这样的回答可以避免对赞扬内容表态。一方面,在称赞不能再返回对方,只能单向传递时,人们总是对别人的称赞报以“谢谢”;另一方面,当双方地位不同,地位高的夸奖地位低的时,通常也以“谢谢”作答;(2)同意式(Agreement),“I like it,too.(我也挺喜欢的)”这样的形式回答,表明与称赞者意见一致;(3)愉悦式(Pleasure),一般用“I am very glad to hear that.(我听了很高兴)”来回答,表示被称赞者听到别人的称赞后的快乐心情;另一种是微笑式(Smile),以微笑或点头的方式对对方的称赞表示认可和同意。第二类是修正型接受(Acceptance with Amendment)。这种方式也可分为:(1)回赠式(Return),通常回答说:“Yours are nice, too.”,“你的眼镜也很漂亮的”。(2)降格式(downgrade),比如:a)It’s a delicious cake.b)It’s not really beautiful to look at. b通过指出称赞目标的“不足之处”最终使称赞目标的价值得以降格。(3)夸大式(Magnification),即接受称赞,但认为称赞的程度还不够,还需要自我称赞。此类情况常出现在熟人之间。这种回应方式表面上看起来违背自谦的社会礼貌原则,因此常常带有自嘲、骄傲或者开玩笑的口气,如:a)这幅画真漂亮。b)你也不看看是谁画的。(4)转移式(Transfer),即把话题转移到第三者移到第三者或者其他物品上去,如:a)That’s nice work.I don’t know how you did it. b)It’s easy when you have good tools.(5)评论式(Comment),即说明被称赞物的来历,听者用介绍背景的方法来表达“接受+同意”的态度,如a)That’s a beautiful wedding gown.b)It’s cool,100% cotton.(6)质疑式(Question),用提问的方式证实对方的称赞,如a)That’s a nice sweater.b)Do you really think so?第三类是非接受式(Non-acceptance)。一般以“No”或者“不行”作为回答也可以转移话题,如用“你吃了再说吧”,“别开玩笑了”等来回应对方的称赞。就非接受式来说,中国人在回答称赞时,是以理想的道德行为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即使自己做得再好,离理想境界还是差得很远,不能因为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虽然西方人也讲谦虚原则,但他们与中国人的谦虚不同。他们的谦虚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尽量减少自我夸奖,二是不要自我贬低。只要赞扬的内容符合实情就尽量接受,以成全对方的鉴赏力,尊重称赞者的正面子。
      由此可见,汉英称赞的回应方式虽然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各有侧重。西方人侧重于接受,而中国人则侧重于否定拒绝。这是由于各自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与交际规则决定的。
      3.结语
      总之,称赞语作为一种交际用语,使用得当,可以促进友谊,维系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如果使用不当,效果就会适得其反,让对方感到虚伪、不真诚,从而伤害到彼此的感情。所以了解称赞言语及其回应语在各个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如称赞的场合、内容、回应方式等),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误解和尴尬的局面。
      
      参考文献:
      [1]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1983.
      [2]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Yule,G.Pragma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4]毕继万.“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6,(1).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6]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育与研究,1987,(2).
      [7]左焕其.中美称赞语回应[A].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C].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推荐访问:赞语 英汉 称赞 跨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