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银杏树的象征意义【《宠儿》中象征意蕴的多重解读】

    时间:2019-01-05 03:29: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其巅峰之作《宠儿》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对深化和充实主题起到了点睛作用。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宠儿》中主要事物和人物的象征意蕴,旨在揭示其深刻的主题、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丰富和拓展作品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小说《宠儿》 象征意蕴 事物 人物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作为一名非裔美国黑人作家,始终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取创作题材,并“以其丰富的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雷格,2000)。小说《宠儿》(Beloved)发表于1987年,小说以一个黑人母亲杀婴的故事为主线,深刻揭示了奴隶制在黑奴心灵上所留下的巨大创伤。该书展示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为莫里森赢得了普利策奖。
      象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等来暗示和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小说充满大量象征意象,从树、水、红丝带到人物、房屋,遍布全文,相互呼应,莫里森“以诗话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意象与黑人历史文化和主人公的心理真实结合起来,虚实相衬,巧妙地神话了全书的主题,重现了黑人经历的诗一般的美妙和痛苦”(孙薇,2002)。本文主要分析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和人物,揭示其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蕴。
      一、事物的象征意蕴
      许多事物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往往具有象征意蕴,既为情节发生提供了场景,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1.“甜蜜之家”
      “甜蜜之家”是塞丝在奴隶制下生活过的一个南部种植园,一个美好的名字。那里有如天堂般迷人的风景,似乎是一个甜蜜而温暖的港湾。正是在这个所谓的“甜蜜之家”,六个黑奴没有任何自由,只有无止尽地“被租用,被出借,被购入,被送还,被储存,被抵押,被赢被偷被掠夺”。在这个如监狱般的农庄里,黑人饱受着各种各样奴役生活的煎熬,黑人的悲伤、恐惧、愤懑、孤独和冤屈等都在这个所谓“甜蜜之家”的农庄里的黑奴们的身体上清晰地铭刻出来。正如保罗所意识到黑人被隔绝在“美丽的谎言”里一样,因为“那儿并不甜蜜,当然也不是个家”。塞丝也意识到“甜蜜之家”的欺骗性,憎恶“甜蜜之家”展现的“无耻的美丽”。“甜蜜之家”,名为甜蜜温暖之家,实为白人压榨并迫害六千多万黑人的充满奴役和残暴酷刑的地狱,隐喻了白人文化的“理想和科学”工程――披着虚假外衣的罪恶的奴隶制。
      2.“124”号房屋
      “124”号房屋,蓝石路上这所灰白两色的房子,并非作家虚设的数字,而是匠心独运的巧妙设计,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意义。“124”号农舍曾经是白人鲍德温兄妹的住所,废弃后贝比・萨格斯入住并进行改造。从后门进入是白人给黑人订下的规矩,贝比破坏了这个规矩,封上了后门,试图开始重建黑人自由的家园。“124”号收留了逃命的塞丝及其子女,成了她们的避难所。“124”号曾是黑人们歇脚的驿站、集会和交流的地点,最终成为黑人自由家园的象征。但是她们的自由并没有得到保证,白人们还是进了它的院子,塞丝还是被迫杀死自己心爱的女儿。“124”中间少了“3”,正暗示了塞丝死去的第3个女儿。“124”号也象征了在白人主流文化的挤压下,黑人自由的不完全。
      此外,从1863年《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的颁布至1987年《宠儿》的出版这一段时间,是美国黑人获得法律上自由的124年(杜维平,1998),作者似乎在警醒酣睡了124年的黑人同胞重新思考自由的涵义,因为黑人从来没有获得完全的平等与自由。所以124号象征着黑人们的亟待修复和守卫的精神家园。
      3.“树”型伤疤
      在奴隶制下,白人奴隶主随心所欲,肆无忌惮地对黑人女性进行杀戮、残害和玷污,对她们施行身体政治。在小说中,贯穿始终的是身体暴力,伤痕累累的身体随处可见,而莫里森最为关注的是黑人女性身上的创伤:塞丝母亲身上的记号,塞丝自己后背上的“樱桃树”,以及宠儿脖子上的伤痕,等等。黑人女性是悲哀的,塞丝不停地被白人侵犯,还要遭受白人的责罚:“‘学校老师’让一个家伙划开我的后背,伤口愈合时就成了一棵树。”通过白人姑娘,塞丝知道在自己的后背上留下了皮鞭永久的痕迹――一颗苦樱桃树,树干“通红通红的,朝外翻开,尽是汁儿……还有树叶……”。在白人姑娘眼里,那是一颗树,美化了的树,可是在塞丝心里,那是遭到毒打后留下的伤口,是白人奴隶主对黑人女性欺凌的证据。塞丝背上的树代表白人奴隶主对以塞丝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黑人奴隶的残酷迫害,同时,树和塞丝那“铁的眼睛、铁的脊梁”一样,又是黑人那饱经折磨却顽强挺立的生命力的象征。
      二、人物的象征意蕴
      莫里森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蕴。
      1.塞丝
      塞丝是小说中具有典型象征意蕴的女主人公。她的身上体现了十足的母性:丰富的乳汁、无私的母爱和顽强的生命力,因而她成了母亲的象征,非洲黑人母亲的原型。塞丝丰富的乳汁象征着悠久绵长的黑人文化,是哺育黑人儿女的精神食粮。塞丝每回忆起奶水遭抢的过去,就痛苦地重复:“还抢走了我的奶。”“还抢走了我的奶!”这是白人奴隶主对黑人母性的践踏,同时也象征了白人对黑人文化的掠夺与破坏。塞丝爱自己的儿女们胜过自己的生命,在白人奴隶主追来时,为了使子女避免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宁愿为女儿选择死亡。塞丝的行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杀戮,而是为了保护而杀,为了自由而杀。从黑人的价值观看来,它是爱,是反抗。
      2.宠儿
      宠儿是小说中具有深刻象征意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扉页上,赫然写着“六千万甚至更多”。这六千万是什么?在小说中,莫里森通过丹芙和宠儿的对话,以及宠儿的独白,使我们了解到了她有极深的冤屈和愤怒。她的描述含糊不清语序颠倒,一方面是多年前被母亲所杀又以肉身还魂的宠儿出现,另一方面她又象征着从非洲到北美的运奴船上的黑奴。她既代表个体,又代表深受奴隶制迫害的六千万甚至更多的黑奴。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描写,对奴隶制进行了血泪控诉。她对丹芙说:“别跟我说该怎么做,永远永远别跟我说该怎么做。”这不但是一个婴儿的祈求,而且是六千万黑奴的愤怒之声。宠儿是惨无人性的奴隶制对黑人无法抹去的阴影,提醒每个黑人那不堪回首的过去。而宠儿终于被逐出“124”号,象征黑人最终会推翻奴隶制,取得自由而重获新生。
      3.贝比・萨格斯
      贝比・萨格斯是另一位极富神秘色彩的人。在奴隶制下生活了60年之后,孝顺的儿子黑尔竭尽全力赎出了母亲,使贝比获得自由。来到自由之地的贝比成为一名不入教的牧师,走上讲坛,把她伟大的心灵向那些需要的人们打开。当与塞丝一样的黑人逃亡到她那里时,她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并爱护着他们。她教会黑人们什么是自尊、如何自爱,并鼓励他们否定和抛弃白人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歧视和侮辱,坚强而勇敢地生存下去。自由后的贝比成为医治黑人心灵创伤的牧师,成为黑人社团的精神领袖,象征着黑人自救的一盏明灯,预示着黑人的名族意识的觉醒。
      4.加纳先生和“学校老师”
      加纳先生和加纳夫人是“甜蜜之家”的主子,他们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奴役黑人。正如米歇尔・福柯所言:“对人体的操纵、塑造和规训的中心观念是驯顺性。”(福柯,1999:154)对身体的规训是一种蒙蔽性更强的暴力,正是在这种温和而隐秘的管理下,黑人被占有、被驾驭、被改造并且被驯顺。
      加纳先生去世后由其妹夫“学校老师”来接管“甜蜜之家”,而把奴隶主称作“学校老师”是极有讽刺意味的。“老师”本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观的捍卫者,平等、正义与奉献的代言人,但小说中的这位“学校老师”却是典型的白人奴隶主形象,一位极端的种族主义者。他“总戴着硬领,在田里也不例外。举止讲究,轻声说话,痰吐在手绢里,在很多方面都很绅士”,外表俨然一个优雅绅士,其实他冷酷虚伪、专横暴力。他测量黑人的身体、数他们的牙齿、记录他们的生活习惯,视黑人为动物,用皮鞭抽打奴隶,容许自己的两个侄子侮辱塞丝,而他站在一旁做笔记。他仅仅把黑人当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正如贝比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的,黑人“只要没有跑掉或吊死,就得被租用,被出租,被购入,被送还,被储存,被抵押,被赢被偷被抢夺”。
      由此可见,无论是使用的隐蔽的身体暴力的加纳先生,还是使用比较暴烈的管理形式的“学校老师”,他们都代表居主导地位、掌控主流话语的“下定义”的白人奴隶主。
      三、结语
      莫里森在《宠儿》中对独特的象征艺术手法的运用可谓精心设计、匠心独运。作者借助一系列有着丰富内涵的象征意象,不仅铺陈故事背景,刻画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而且对深化作品的主题意蕴和领会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注:文中引文均出自托妮・莫里森著.潘岳,雷格译.宠儿.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
      
      参考文献:
      [1]孙薇.打开记忆的闸门――莫里森《宠儿》中水的意象和象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4).
      [2]杜维平.呐喊,来自124号房屋――《彼拉维德》的叙事话语初探[J].外国文学评论,1998,(1).
      [3]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戒[M].北京:三联书店,1999:154.
      [4]胡笑瑛.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名地名的象征意蕴[J].宁夏大学学报,2008,(9).
      [5]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汪顺来.《宠儿》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
      [7]王玉括.身体政治与《宠儿》再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4).

    推荐访问:意蕴 宠儿 象征 解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