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文献资料综述 脆弱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文献资料综述

    时间:2018-12-30 03:38: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近年来时有发生的高校学生轻生事件、校园暴力事件, 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脆弱群体问题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定义、种类划分、弱势群体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综述研究,总结了既往研究的成果,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改进这些不足。
      关键词: 脆弱大学生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支持
      
      一、脆弱大学生的定义界定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时候,笔者发现有脆弱大学生和弱势大学生在概念上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楚。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划分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但至今还尚未形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统一的概念。在本篇文献综述里,是将脆弱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一个部分来研究探讨的。
      自2002年朱�基总理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弱势群体”这个词后,“弱势群体”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使用。从完整的概念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社会成员。他们在经济、政治、心理、人际交往或是其他某一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尽管这种“弱”有时是相对的。大学生人群中亦不例外地存在“弱势群体”。
      
      二、关于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种类研究
      
      在了解脆弱大学生的定义之后,我们要了解弱势大学生的分类。对于这一点,笔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
      1.将弱势群体分为: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及学习弱势群体和情感弱势群体。
      大学生经济弱势群体主要指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因家庭经济贫困而难以交付学杂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缺乏必要经济保障,导致学业难以为继的大学生,即所谓的高校贫困学生。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即心理承受能力差,耐挫折能力、自主自立能力欠缺,并由此而引起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大学生生理弱势群体主要指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一些学生由于生理存有缺陷,如个体的相貌、肤色、体重、畸形或身体缺陷等,以及个人对这些特征的自我消极的评价,往往在进学校时就受到歧视,就可能导致产生挫折感,表现出悲观、伤感、自卑或挫折感等情绪。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相对于一般人来说往往缺乏自我表现的勇气和信心。大学生学习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大学生情感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在情感上经历挫折的学生群体,主要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蒋笃君,2008;张宝霞,2008)
      2.将弱势群体问题分为:贫困大学生、女大学生及心理问题高发人群。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费的上扬,校园中的不和谐音符日益显现。经济困难学生就成为校园中最凸显的弱势群体。有调查显示,弱势群体最严重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学习,而是来自于经济,因而贫困生是弱势群体中最大群体。(白海燕,2007)。邢海燕、李鲁在《大学生脆弱群体与普通群体身心健康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脆弱群体中来自农村的比例高于普通群体。(邢海燕,李鲁,2007)
      
      三、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的分析
      
      黄月胜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脆弱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学校关系、学习状况和经济状况。(转引自邢海燕,李鲁,2007)。孔凡莉从弱势群体的心理原因来分析其症结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不以自身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二是大学新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家庭生活贫困;家庭环境造成性格上的畸形。主观原因:自身学习的适应性问题;情绪抑郁、性格孤僻的问题。(孔凡莉,2008)。陈兵、陈宁香的观点也都与此相接近。陈兵认为,首先,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说,有些学生会因为容貌不美、身材矮小、畸形和身体缺陷等,对自己感到不满意,产生行为失调或障碍。从学生家庭的角度来讲,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并且不能正确地缓解压力,从而产生一些问题。从社会的角度讲,许多大学毕业生弱势群体在求职时受到限制或不公正的待遇。据了解,女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受性别歧视。从学校的角度讲,在现阶段,高等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完善,人文教育在理工科院校也很薄弱,一些课程设置缺乏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能力,重知识而轻实践。(陈兵,2008)
      
      四、关于对大学生群体弱势扶持的原则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看到一个关于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的原则的一个部分,认为这同样适用于弱势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朱力,1995)
      
      1.适度保护原则。
      对脆弱者群体的扶助是任何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市场经济缺陷的一种弥补,因此,不能遵循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社会行为,支持和援助具有单向性,即不要求受助者交换或回报,这种帮助具有特殊性,这就是保护的涵义。
      
      2.援助自立原则。
      即社会扶助和弱者自救相结合原则。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弱者的自信心,调动弱者的潜能,使他们立足自身,经过艰苦奋斗,摆脱暂时的困境。另一方面,社会支持要侧重于形成“造血机制”,教给弱者战胜困难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摆脱困境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
      
      3.资源动员原则。
      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要利用弱势群体所在社区的各种有利因素,调动各种力量,包括有形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无形资源信息、参与感、互助风尚等,把隐蔽的、零散的资源组织起来、启动起来,使社会支持活动获得最大的支援力量。
      
      五、关于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研究
      
      1.社会层面
      (1)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制度仍需不断改革,应重视人文教育,这在理工科院校尤为重要。而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即是加强教学管理,合理安排学科门类和课程内容。在教学管理上,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2)完善高校的管理制度。高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应在抓好学习的前提下,“抓大放小”,在总体方向上为学生指明道路,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
      (3)完善高校的资助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要形式的多元资助体系,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4)政府、社会各界应重视弱势群体的能力建设。
      (5)政府和社会应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6)政府加强调控,适当降低高校的收费标准。
      
      2.学校层面
      (1)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两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使他们克服消极意识和不良心态。(陈兵,2008;蒋笃君,2008)
      (2)完善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可否认,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而完善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至关重要。
      (3)使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两者都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都是为了塑造学生完整完善高尚的人格,使之成为适应于社全、服务于社会的合格人才。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统一在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下。
      (4)净化校园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孔凡莉,2008)
      (5)转换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情感型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在于教师的态度及师生相互作用的心理气氛。
      (6)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只要是常人,如果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热爱,那么他就会有所发展。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产生的影响具有激励作用,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杜军,2007)
      (7)加强就业规划与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和技巧指导。(陈兵,2007)
      (8)加强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离不开全体教师的爱心力量,离不开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问题的高度重视。
      (9)构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精神保障体系,将高校弱势学生群体保障体系从社会保障体系中独立出来,落实其功效。(彭薇,邓燕,2008)
      
      六、总结
      
      通过以上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弱势大学生和脆弱大学生的界定很模糊,不清晰;(2)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描述性研究较多,而对社会支持的深层解释性研究较少;(3)现有的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不够细分,有文献研究到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的,应该更加细分化。基于以上几点问题,我认为应该更加注重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中各个部分的特有问题,例如专门研究贫困生弱势群体、专门研究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及一些心理疾病高发人群弱势群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兵.论大学毕业生弱势群体的针对性教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09,10(5):561-564.
      [2]孔凡莉.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症结的探讨.黑龙江教育,2008,(4).
      [3]赵雄辉.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3):88-291.
      [4]黄月胜.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2):39-242.
      [5]邢海燕,李鲁.大学生脆弱群体与普通群体身心健康的比较研究[J].教育管理,2007.8.
      [6]蒋笃君.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白海燕.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分析[J].新闻大学,2007,(4).
      [8]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J].江苏社会科学,1995,(6).

    推荐访问:社会支持 文献资料 综述 脆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