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贝叶斯公式的通俗解释_政治主观试题解题有效方法:“公式带入法”

    时间:2018-12-29 03:35: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很多学生对政治的主观试题感到头疼,得分也不高。通过分析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卷的设问及答案,我发现解题方法有规律可循,在此就近几年高考经常出现的题型总结了一种“公式带入法”的解题方法。
      
      一、体现型
      
      1.设问形式:“如何体现……”、“材料体现了……原理”等。
      2.公式:考核的知识点+材料中对应的信息。
      3.思路:观点和材料一一对应。
      例如:2007年四川卷38(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物权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4.分析:本题的设问显示了要求答题的范围:政治常识,题型:体现型,所以我们就运用公式“观点+材料”。
      答案:(1)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
      (2)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物权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3)《物权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可见《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二、认识型
      
      1.设问形式: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行为。
      2.公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思路:掌握解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说明是什么。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的现象。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这一部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的原因或现实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现实的意义。若现象相对复杂,则要一分为二,分别从正面意义和反面危害加以讨论。
      第三步,说明怎么做。即针对材料中涉及的问题提出做法,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包括两部分:理论做法和现实的做法。
      例如:2006年重庆卷38(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
      4.分析:设问范围:经济常识,题型:认识型,适用公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案:(1)料中的浪费行为是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是什么)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不合理的消费不利于生产的发展;个人消费行为与社会利益紧密相关,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什么,原因+意义或影响)
      (3)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科学消费,反对不文明消费。(怎么做)
      
      三、做法型
      
      1.公式:主体+做法。
      2.思路:这类题型一般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等,这些主体应该怎么做,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的内容。但是如果没有明确主体,就要多角度分析,对应相关做法。
      例如:2005年北京春招卷38(3):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阐述如何推进政府信用建设。
      3.分析:该题规定了范围:从政治常识依法治国的角度,题型:做法型,但是没有规定具体的主体,就应该分别从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人民等角度来分析。
      答案:(1)党要加强领导。
      (2)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使政府行为有法可依。
      (3)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做到违法必纠。
      (4)完善法律监督机制,保证政府受到人民监督。
      
      四、意义型
      
      1.公式:主体意义+客体意义+双方意义。
      2.思路: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作用、重要意义、政治经济意义等,需要找出意义的主体和客体,避免答非所问。
      例如:2005年北京春招卷39(7):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3.分析:题型:意义型,公式:主体意义+客体意义+双方意义,主体―我国(政治、经济意义),客体―东盟,双方―中国和东盟,世界。(政治、经济)
      答案:(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主体―我国,政治、经济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双方的团结合作。(双方的意义)
      (2)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主体―世界,政治、经济方面意义)
      
      五、图表题
      
      1.公式:四读+三比。
      2.思路:四读。
      (1)读表头、标题。规定图表的基本内容,告诉我们解题的方向。
      (2)读图表内容。图表内容一般是由时间、项目及表现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项目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的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3)读注释。图表下的注释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表式论述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释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一般可以直接归纳和总结出答案。
      (4)读设问。设问是命题者测试意图的直接体现,规定着答题的思路和方向,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读设问,一是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是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3.三比:
      (1)纵向比较。是对同一个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个事物自身变化的趋势。
      (2)横向比较。是对两个以上项目的数据的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两个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
      (3)表间比较。如果是多个表格,要注意表与表之间的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联系,会有新的观点。
      例如:2007年四川卷39(6):表2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分析:这题采用公式四读+三比很快就能得出答案。
      (1)中俄、中韩贸易额都有增长,但增幅差异较大。
      (2)中俄、中韩贸易产品结构不同,但都存在互补性。
      (3)中俄、中韩都是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
      
      六、分析、说明、评析型
      
      这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1.公式:原理+材料+做法、意义或危害。
      2.思路:
      (1)准确表述原理和方法论。
      (2)原理要细化、分解,原理有几层,分析也要对应几层。
      (3)要结合材料。
      (4)分析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和危害。
      例如,2008年全国卷一39(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答案: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原理)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材料)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原理)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材料)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原理)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材料)
      以上是对近几年高考常见题型的总结,是一种答题思路和技巧的引导,当然要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离不开对基本技能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对高考的细心研究。

    推荐访问:解题 带入 主观 公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