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身体自尊和社会性体格焦虑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社会性的焦虑特属于

    时间:2018-12-26 03:39: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介绍了身体自尊和社会性体格焦虑这两个因素,分析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体育锻炼的影响,并据此对体育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身体自尊 社会性体格焦虑 体育教学
      
      一、体育锻炼中的身体自尊与体格焦虑
      
      1.体育锻炼中的身体自尊
      由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概念与身体自尊密切相关,而身体自尊的概念又与自尊相联系,所以首先要界定自尊这个概念。对于自尊(self-esteem)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Sonstroem认为:“自尊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人格、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认知评价及情感反应,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顾明远则提出:“自尊是指个体以自我意像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理解为基础,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性所作的评价。”一般而言,可以认为自尊是一个人对其个人价值所作的整体性情感评价[1]。
      自尊具有多个维度,Shavelson等人提出了自尊的多维度理论。我们可以根据评估自我的具体领域来对自我进行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具体到大学生的自尊结构,可以把整体自尊分为学业自尊和非学业自尊,学业自尊又分为在各个具体学科上的自尊,非学业自尊包括社会、情感、身体三个方面[2]。
      身体自尊,又名身体自我知觉,它是自尊的重要组成成分。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的关系是这样的: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身体自尊的变化,整体自尊也随之发生变化[1]。
      身体自尊不仅对于整体自尊而言至关重要,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体育锻炼活动态度、内容和方式。Sonstroem的锻炼与自尊、身体自尊模型模型描述了体育锻炼与自尊的关系,指出所有的自我成分都与体育锻炼有关,身体自我效能、身体能力和身体接受三个变量在客观的身体测量和自尊之间起作用[1]。在西方锻炼心理学领域,身体自尊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而由于我国注重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长期以来对自我、自尊乃至身体自尊缺乏深入的研究,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与身体自尊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3]。
      2.社会性体格焦虑及其与身体自尊的关系
      社会性体格焦虑是一个与身体形象密切相关的概念,它是“人们平日在公共情境尤其是运动锻炼情境下表现出来的与体格有关的一种心理特质”,也就是说,社会体格焦虑是针对体格而形成的社会性焦虑的一种特定亚型[4]。Hart等人将社会性体格焦虑定义为:“当个体面临他人对自己体格进行观察或评价情境时所体验到的焦虑程度。”在社会交往情境中,人们对他人身体的印象主要受他们对其身体外显特性看法的影响。徐霞认为,在社会交往环境中的体格主要指身体外显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状况,包括身高、体脂、肌肉骨骼状况、肢体比例和匀称度等容易观察到的明显身体外显特性。徐霞指出,社会性体格焦虑是指当个体在预计或真实的社会情境下想给他人留下良好的体格印象但怀疑自己是否具备这一能力时所体验到的焦虑不安感。在体育运动中的社会性体格焦虑所强调的是个体在运动时对他人展示体格所体验的担忧,而不是个体对完成某特定体育活动能力的担忧[4]。Hart等人的研究还指出,社会性体格焦虑与身体关注、身体价值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身体自尊越强,社会性体格焦虑越弱,而低自尊则容易导致焦虑,焦虑反过来又会导致个体对自尊的防御。
      
      二、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近年的研究表明,自我表现可能是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Arkin指出,社会性体格焦虑对体育锻炼的影响表现为:个体既有消极感受他人评价的情感反应,也存在与他人的互动,主要是通过自我表现的积极或消极保护策略来控制和影响自己留给他人的身体形象。在积极获取策略方面,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为给他人留下理想的身体形象,试图采用各种手段控制自己的行为,寻求补救措施。
      在自我保护策略方面,人们可能为避免给获得的社会赞许造成损失或回避社会批评而采用自我保护策略,如撤退和逃避[4]。比如,人们可能因过分关心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而回避那些强调体格形象的体育锻炼场所,胖人都不愿穿着泳装或紧身衣参加活动。Frederick等人的研究表明,社会性体格焦虑高得分的个体更多地会选择健身类型的身体锻炼活动而不是一些竞技类型的个人或集体项目,因为这类活动与纯竞技类项目相比更容易增强身体的外貌形象,更能有效地降低社会性体格焦虑。
      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都明显高于非运动员,这说明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主体的身体自尊水平。具体说来,体育运动的种类、强度和组织方式对主体身体自尊水平都有影响。
      从种类而言,健美操专业训练比网球专业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大学体育专业女生身体自尊水平。
      从强度来看,中等强度篮球训练对男生身体自尊有较大提高,中等强度健美操训练对女生身体自尊的促进具有显著性,大运动量组的男、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小运动量组[1],体育锻炼量与身体自尊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组织方式来看,社会性体格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愿意在哪里以及与谁一起锻炼。一般而言,高社会性体格焦虑女性比低社会性体格焦虑女性更喜欢单独在私人场所(如在家里)而不是在公共场所(如俱乐部、社区活动中心等)进行身体锻炼。多数大学生都愿意同他人一起锻炼,而不是在固定的班级内锻炼;女大学生最不喜欢进行单独的锻炼,男大学生最不喜欢在固定的班级内进行锻炼。这可以解释一些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消极表现,比如选择不被人注意的锻炼位置、避免集体性的锻炼等。通常,高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女生会选择离教师更远的位置,会更喜欢穿着能够遮掩自己体型的服装。多数女生不喜欢男女合班的体育课,可能就是因为担心别人尤其是男生对她们身体的评价[5]。
      
      三、启示
      
      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的概念有力地揭示了大学生在不同的体育锻炼行为背后潜藏的复杂心理动机,也给大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启示: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来,就要设法提高他们的身体自尊水平,降低他们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从体育教学的内容来看,应该多开设有助改善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课程,比如为女生开设健美操课程。
      从体育教学的训练和考核来看,应该采取中等的体育训练量和考核标准,以利于提高男女生身体自尊水平。
      从体育课的组织方式来看,应该采用种类多样的组织方式,比如自由组合的小组。要避免让学生只能单独锻炼或只能在固定的小组内进行锻炼,以降低他们的社会性体格焦虑,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每一个人的运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叶东惠.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研究述评.浙江体育科学,2007,(4).
      [2]何颖,季浏.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模型.体育与科学,2003,(4).
      [3]谢琴,吴佑年.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5).
      [4]徐霞,季浏.社会性体格焦虑研究综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
      [5]马嵘,刘晶.运动形式和情境对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体育学刊,2007,(9).

    推荐访问:社会性 体格 焦虑 自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