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习得难点预测与分析

    时间:2018-12-24 03:18: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从对比汉英存在句的角度出发,专门讨论“V着”类存在句在英语中的相应表达,从而总结汉英存在句的异同,并以此判断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习得这一句式时可能受到的母语干扰,从而预测其习得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测试内容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V着”类存在句 对比分析 难点预测
      
      一、讨论的对象
      
      1.1讨论“V着”类存在句的必要性
      “存在”作为人类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概念,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认知观念。人类语言在对如何表述“存在”这一基本概念上,形成了各种不同语言的不同表征形式。“存在句”作为表现这一概念的句式,自然也被广泛使用,并且频率极高。存在句作为汉语里特点鲜明的句式,也有多种表达方式。如“在”字句,“是”字句,“有”字句,“着”字句等。
      “V着”类存在句不仅是汉语存在句的主要句型,也是留学生习得汉语时的重点和难点。从语言本体研究方面看,“V着”类存在句是汉语存在句中一种特点鲜明的句式。它表示事物存在的状态,往往出现在描写的场合。“方位词(或词组)+V着+名词(或词组)”是这类存在句的基本形式,它们一般可以变换成“(有)+名词(或词组)+V+(在)+方位词(或词组)”的形式。李临定也曾提出“存在句动词带‘着’是基本句式,这是因为存在句是表示事物持续的存在状态的,‘V+着’最适合不过了”。在对外汉语方面,根据黄南松(1996)对《高级汉语教程》(1、2、3)中有关存在句的统计分析,得知一般动词存在句总数101个,其中带“着”的存在句72个,占全部存在句总数的71.3%,带“了”的存在句29个,占全部存在句总数的28.3%;带“着”的存在句中用及物动词的54个,占一般动词存在句的75%,用不及物动词的18个,占一般动词存在句的25%。因此,把“V着”类存在句作为讨论的重点是有必要的。
      1.2汉英存在句的异同
      范方莲(1963)在《存在句》一文中专门提出讨论“着”字句。为了讨论的方便,范先生在文中用A代表作主语的处所词或方位词,用B代表动词,用C代表作宾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例如:
       AB C
      台上 坐着 主席团。
      典型的“着”字存在句是主动宾的结构,是主谓句。即A段为主语,B段为动词即谓语中心词,C段为宾语。用层次分析法,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句法层次可作如下分析:
      台上 坐着主席团。
      └┘ └───┘
      主语谓语
       └┘└─┘
       动词宾语
      英语是典型的主语突出的句子。以“台上坐着主席团“这个句子的英语句子为例,也做相应的句法层次分析:
      There isa presidium sitting on the stage. (台上坐着主席团)
      └┘ └┘└───┘└─────┘
      主语动词 补语(相当于汉语的宾语) 状语
      英语存在句中,虽然位于句首的一般是“there”,但是和汉语一样,处所成分也可以出现在句首。所以英语存在句我们也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来讨论:
      There isa presidium sitting on the stage.
      └─┘ └┘└───────────┘
      A B C
      值得注意的是,A、B、C三段是根据句子形式划分的,汉语存在句和英语存在句的A、B、C三段各自包含的结构,构成的成分,体现的意义都不一样。
      金积令(1996)从英语角度来讨论英汉存在的异同,归纳出汉英存在句有以下四个相同点:
      第一,信息结构相同。
      汉英存在句都符合信息末端的原则,即表达的新信息都处于末端的位置,如汉语存在句的C段,英语存在句C段中的NP。并且这些新信息都以不定指词语介入,这符合新信息的表达原则。
      第二,动词、名词短语线形序列相同。
      从句法结构角度来看,汉英语存在句中的动词和存在主体的线形序列是相同的,即存在动词均位于存在主体之前,也就是B段在C段之前。
      第三,语义功能相同。
      从语义角度来看,汉英语存在句都以表达事物的客观存在为主要的语义功能。
      第四,话语功能相同。
      汉英存在句作为表达“某处有某物某人”这一概念的句式,都以介绍、引入语境信息为主要功能,它们往往出现在描写的场合,描写客观的事物,并往往在文章的开头起开篇引题和承上启下的功能。
      除了相同点,汉英存在句的不同点更多:
      第一,词序不同。
      汉语存在句的语序为:处所词语(A段)+动词或动词性词语(B段)+名词或名词性词组(C段)。
      英语存在句的语序一般为:There+ VP+NP+(PP)。
      英语是介乎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之间兼具两类语言部分特征的一种综合分析型语言,它既保留了一些具有语法意义的曲折词尾而又以词序和功能词为主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而汉语则是以词序功能词为主要语法手段的典型的分析性语言。因而词序在汉语句法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词序的变更往往意味着句式的转变。
      “汉语的语义结构,通常采取一种直接反映思维程序的对接式直接组合”,“英语则无论如何要求将概念组织到相应的语法结构中,经过间接投射以生成言语。没有语法结构的语义结构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刘宓庆,1992)。例如,汉语存在句的概念是从语义角度给与定义的,其基本形式为处所词语(A段)+动词或动词性词语(B段)+名词或名词性词组(C段)。而英语存在句的定义是从句子结构形式的角度来给出的同样是用来表示“存在”概念的句式。夸克(1972)曾给存在句下过定义:“存在句主要指那些以不重读的there开头的句子。这是因为当不重读的there后边跟随某种形式的动词be时,该句子表达的是存在的概念。”
      第二,结构重心和语义中心有差异。
      在英语存在句的基本句型“There+VP+NP+(PP)”中,NP往往是真正的主语,它决定了VP的形式。而英语存在句中表方位的词组一般位于句末,跟在NP后面作表方位的状语。同汉语存在句一样,英语存在句的方位词组也可以提到句首,不过这不再是英语存在句的基本形式,而是其倒装形式,目的是为了强调人或事物所处的位置或方位。而汉语存在句的C段是处于句末的“存在物名词”(NP)。从语义上讲,C段告诉人们存在的是什么东西,处于新信息的位置,一般是无定的,它被认为是存在句的核心。C段与A段可以互换位置,句意保持不变。
      第三,存在动词的差异。
      英语存在句中的动词非常有限。除be动词外,绝大多数存在动词都往往存在书面语中。而汉语存在句中的动词尽管有限制,如汉语“V着”类存在句中的动词后面必须能加“着”,并且能在“在”字句的“在”前出现,但其数量和类型都远远比英语存在句中的动词更为丰富。
      第四,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不同。
      “着”的语法意义为表示动作的进行和状态的持续。汉语“V着”类存在句中这一语法意义主要是靠“动词+着”共同表现的。而英语存在句中的动词则通过形态的变化来表示主语的数量和动作的状态。
      
      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习得“V着”类存在句的难点
      
      2.1预测的依据
      根据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难度做个预测。对于学习的难点预测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西方语言学家认为差异点和相同点存在等级,等级和学习难度有关。以汉外对比的例子说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一种情况,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中各语言点无差异。例如:汉语词汇“家庭”、“研究”跟韩语基本相似;汉语的“有”字存在句在越南语中几乎有完全对应的形式(阮氏黎心《汉越语“有”字存在句对比研究》),因此,这类学习无难度。
      第二种情况,第一语言某语言项在目的语中不存在。如法语中的名词有阴阳性之分,汉语则没有。
      第三种情况,第一语言某语言项在第二语言项中也有反映,但异同点不完全一样,这非常容易引起混淆,加大学习的难度。
      第四种情况,第一语言有某语言项目,但第二语言中没有。如本文讨论的“V着“存在句中动词极为丰富,但英语存在句则是以Be动词为主,没有汉语动词这么多的数量,,因此学习难度较大。
      第五种情况,第一语言一个语言项对应于第二语言的两个或多个语言项。如汉语“二”和“两”在很多语言中只有一个词,因此他们在学习这类知识点时,往往不知道该怎么正确使用多个语言项。这也造成了学习的难度较大。
      以上一类和二类属于低难度,三类、四类和五类则属于难度较高的重难点语言项。
      2.2难点预测
      温晓虹(1995)在美国根据Li和Thompson(1981)所提出的分析汉语主题的原则来分析所收集的语料,对在美国学习中文的美国大学生和中国留学生共76人习得汉语存在句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所搜集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处所词+有+名词短语”这一存在句型被优先习得,“处所词+状态动词+着+名词短语”则处于其次的地位。那么习得“处所词+状态动词+着+名词短语”这一存在句式可能有哪些困难呢?
      根据以上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以汉英存在句的异同点为主要预测依据,初步作出以下预测:
      难度一:由于汉英存在句在语序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存在句式时存在语序上的错误。
      难度二:汉语存在句的动词非常丰富,动词的掌握本身就是一个困难。此外。动词后面加“着”还是“了”,或者是“着”“了”均可,也是值得考虑的难点。
      难度三:“处所词+状态动词+着+名词短语”这类存在句相比较于“有”字句,更能描述事物存在的状态。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来讲,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用最简单的“有”字句。所以,如何引导他们用“V着”类存在句来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3测试资料
      众所周知,预测了某一个知识点的难点,可以根据预测的结论,制定相应的测试内容以检测预测的准确性。所以根据以上的预测,同时也参考留学生汉语学习资料,我们初步制定了一份测试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词序掌握程度的测试。例如:请给下列词或词组选择合适的排列顺序。
      ( )1.a着b.墙上c挂d .一幅画
       A: abcd B: bcadC: dcab
      ( )2.a屋子里b一位老人c.坐d .着
       A: abcd B: bacd C: acdb
      (2)对动词与“着”、“了”相互制约关系的考察。例如:选择合适的答案完成句子。
      ( )3.电视机里放____连续剧。
       A着 B了C着或了
      ( )4.台上演____半天京剧。
       A着 B了C着或了
      ( )5.他腰上别____枪。
       A着 B了C着或了
      ( )6.天空中飞____一群群白鸽。
       A着 B了C着或了
      ( )7.洗衣机里洗____这衣服。
       A着 B了C着或了
      ( )8.衣柜里挂____一排衣服。
       A着 B了C着或了
      ( )9.门外敲____锣鼓。
       A着 B了C着或了
      ( )10.水沟里爬____几只青蛙。
       A着 B了C着或了
      (3)引导学生使用“V着”存在句的测试。例如:给出学生一幅小孩放牛的图片,同时给出关键的名词、动词或短语,要求学生看图说话。
      
      三、结语
      
      难点预测是对比分析最终要完成的目标。
      难点预测来源于对两种语言的描写和对比,对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分析,以及难度预测的理论标准。总结出来的三个难点都是依据以上步骤得出的:
      首先,由于汉英存在句在语序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存在句式时存在语序上的错误。
      其次,汉语存在句的动词非常丰富,动词的掌握本身就是一个困难。此外。动词后面加“着”还是“了”,或者是“着”“了”均可,也是值得考虑的难点。
      再次,“处所词+状态动词+着+名词短语”这类存在句相比较于“有”字句,更能描述事物存在的状态。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来讲,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用最简单的“有”字句。所以,如何引导他们用“V着”类存在句来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根据预测的难度,初步设计测试题目,供相关的实际语言调查研究,以进一步考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能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提供某些帮助。
      
      参考文献:
      [1]范方莲.存在句[J].中国语文,1963(5).
      [2]陆俭明.着字补议[J].中国语文,1999.
      [3]刘宁生.论“着”及相关的两个动态范畴[J].语言研究,1985.
      [4]潘文国.对比语言学的目标与范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5]潘文国.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
      [6]王宗炎.对比分析和语言教学[J].语言研究,1996,(1).
      [7]廖雅章.从汉英句型对比看自然语言的普遍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3).
      [8]金积令.汉英对比的研究的理论问题[J].对比语言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9]金积令.英汉语存在句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6,(6).
      [10]温晓虹.主题突出与汉语存在句的习得[J].世界汉语教学,1995,(2).
      [11]温晓虹.习得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12]Jack C.Richard,孙德坤.错误分析,中介语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
      [13]许云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4]杨自俭,李瑞华.(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1990.
      [15]张旺熹.对外汉语研究与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汉语 难点 习得 预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