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党课下载 > 正文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时间:2021-01-26 13:38: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20 年 年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二〇 二〇 年 十月 月

     目录

      一、学院基本情况 ..................................................................................... 1 二、办学基础能力 ..................................................................................... 6 三、 师资 队伍建设 ..................................................................................... 7 四、专业 建设 ............................................................................................. 7 五、学生发展 ............................................................................................. 9 六、社会服务能力 ................................................................................... 10 七、 存在 的主要问题 及 下一步发展举措 ............................................... 10

     湄洲湾职业技术 学院 2020 年 年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 2020 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闽教办职成〔2020〕9 号)要求,我院在完成评估数据的信息采集、填报之后,学院对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评估内容与指标,结合学院有关评估数据,对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进行了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专科层次全日制工科类高职院校,地处妈祖故乡——莆田,始建于 1985 年,2004 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

     多年来,学院牢固树立“服务地方发展、服务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学为成人”的校训,确立了“坚持立足莆田,面向福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仪,培养身心健康、品行优秀、技术精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创新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内涵质量发展、特色创新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亲地方产业、创行业特色、树职教品牌’”的现代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先后获评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教育部全国十所高职院校关心下一代工作联系点、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福建省第一届文明校园、福建省

     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院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先进院校、第三批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训”基地、“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IT 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闽台高校合作交流定点院校、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福建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高校石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福建省自学考试定点院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等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莆田城区规划建设新校区 2000 亩,一期投资 24亿多元、建设 900 多亩,2019 年秋季实现主体搬迁,旧校区占地面积 400多亩,建筑面积 15.5 万平方米。设有机械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化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工艺美术系、建筑工程系、医学院、学前教育系 9 个教学单位。同时,学院还辖属莆田卫生学校、莆田市高级技工学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3 个中专校。现有教职工 453 人,专任教师245 人,双师素质教师 136 人,大中专在校生 1.7 万余人。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身心健康、品行优秀”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将“思政、文化、美育、劳动、创新创业、工匠精神、‘1+X’证书”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培训全过程,培养“对社会有责任、对人间有真情”的技术技能人才。2015 年以来,共输送毕业生 7760 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 99%,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 90%以上。志愿者年均累计服务时长近 9 万小时,师生年献血量超过 10 万毫升,所有学生学会心肺复苏等急救

     技能。2019 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 60 项,其中,获全国互联网+双创大赛 1 银 1 铜,蝉联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代表福建省参加第 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 1 项。2020年,获得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且有 1 组入围省国赛训练营;获得第六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黄炎培海峡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三金二银三铜,且推荐入选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 项;获得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5 个、三等奖 13 个;“弘扬妈祖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入选 2020 中华传统美德典型案例推荐项目,医学院蔡雅銮同学荣获 2020 年福建省红十字会南丁格尔护理奖学基金奖励。

     学院坚持内涵高质量发展。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专业2 个、国家级骨干专业 4 个、教育部 1+X 证书制度试点专业 14 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1 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4 个,省级精品专业2 个,省级示范专业 6 个,省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 1 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6 个,省级二元制试点专业 10 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4 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 1 个,省级教学成果奖 4 项,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2个,全国优秀教师 2 人,省级教学团队 1 个,省级教学名师 2 人、省级专业带头人 10 人,省级精品课程 9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含创新创业教育类)8 门,省级中高职衔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项目 1 个;建有国家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2 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 1 个、省级财政支

     持实训基地 2 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5 个,省级专业群实训基地 1 个、省级 VR/AR 实训基地 1 个。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弘光科技大学等 8 家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举办妈祖文化研习夏令营活动,接待台湾师生 200 多人次;与兰阳科技大学合作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2 个专业,筹建闽台博士工作站。2019年,与莆田市应急管理局、中高联盟、中软国际、健康力等公司合作成立产业学院 4 个;与华峰公司、国药集团瑞斯健康等公司共建“电子商务”“纺织材料与应用”“护理”专业 3 个;新增“二元制”试点项目 8 个;“校中厂”2个、“厂中校”4 个;与莆田中涵机、莆田市山海测绘、莆田市金国检金银珠宝检验检测中心等企业共建市级科技创新平台 3 个。

     表 表 1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指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年份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1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万元)

     1.0 1.1 1.2 2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

     1.43 1.69 1.39 3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平方米)

     17.5 17.6 15.6 4 信息化教学条件 — — — 4-1 百名学生计算机数(台)

     29 29 17 4-2 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M)

     2000 4000 12000 4-3 上网课程数(门)

     92 120 145 4-4 生均数字资源量(GB)

     0.39 0.36 0.24 4-5 生均电子图书(GB)

     0.39 0.36 0.24 5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个)

     0.9 0.9 0.5 6 生师比(X:1)

     14.19 13.87 15.86

     7 “双师型”教师比例(%)

     77.9 78.1 71.2 8 课程开设结构 — — — 8-1 A 类课程比例(%)

     12.9 16.1 21.6 8-2 B 类课程比例(%)

     59.3 54.4 50.6 8-3 C 类课程比例(%)

     27.8 29.5 27.8 9 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人天)

     4.3 4.2 1.8 10 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8.8 11.9 19.3 11 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万元)

     99.99 154.27 169.84 12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万元)

     47.4 22.4 172.4 13 每专业点学生规模(人)

     127 138 204 14 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 — — 14-1 支柱产业相关专业数占所有专业点数的比例(%)

     100 100 94.9 14-2 支柱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数量占全院在校生数的比例(%)

     100 100 91.33 15 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 — — 15-1 新生录取比例(%)

     71.25 66.63 81.82 15-2 新生报到率(%)

     91 94 96 16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96.48 94.57 100 17 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 — — 17-1 直接就业率(%)

     99.71 99.86 99.37 17-2 毕业生相关岗位就业率(%)

     85.87 86.37 87.05 18 毕业生就业去向 — — — 18-1 毕业生数(人)

     1699 1453 1591 18-2 直接就业数(人)

     1653 1365 1429 18-3 自主创业数(人)

     12 10 10 18-4 当地就业数(人)

     555 547 536

     18-5 中小微企业及基层就业数(人)

     1566 1240 1298 18-6 500 强企业就业数(人)

     87 125 131 19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万元)

     219.28 311.91 509.87 20 技术服务到款额(万元)

     286.25 631.54 805.64 二、办学基础能力 莆田市政府继续加大对学院办学的支持力度,到 2019 年年生均财政拨款额达到 12000 元。伴随着新校区建设,学院加大了对科研教学仪器设备、信息化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办学基础能力。在近三年在校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信息化教学条件方面指标有所降低。因此,学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围绕办学基础条件各支撑要素,不断增强办学基础能力。

     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 2017 年的 12509.82 万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34113.03 万元,实现较大程度的跃升。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11062.52 万元(含非产权独立使用),但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有所降低,由 2017 年的 1.43 万元降到 2019 年的 1.39 万元。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由 2017 年的 17.5 平方米降到 2019 年的 15.6 平方米。学院拥有37 个校内实训基地和 103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由 2017 年的 0.9 个降到 2019 年的 0.5 个,实训条件尚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今后需继续加大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信息化条件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2019 年百名学生计算机数为 17 台,上网课程数为 145 门,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为 12000M,生均数字资源量为0.24GB。同时上网课程数偏少,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学建设,建设在线课程,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促进学生常态化线上线下学习。

     三、 师资 队伍建设 从统计来看,生师比由 2017 年的 14.19:1 升至 2019 年的 15.86:1,主要原因在于近两年虽然教师引进数量较多,但学生数量增长更快导致。由于引进的新教师大都不具备“双师”资格,使“双师型”教师比例也有所下降,从2017年的77.9%增降为2019年的71.2%,与兄弟院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学院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和师资建设与管理制度,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外聘教师和新教师发展等五支队伍建设工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学院通过引进、聘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并加大专任教师培养力度,参加各类培训、促进教师开展企业实践锻炼等,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深化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019 年,所有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新增高级职称 12 人,新增研究生 21 人,引进高层次人才 4 人,教师下企业实践 72 人,聘用兼职教师220 人,立项建设了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1 个,师资结构更加合理。现有专业课教师 191 人,双师型教师 136 人,高级职称教师 83 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 129 人。2019 年,全国优秀教师 1 人、福建省技能大师 1 人、莆田市第四届“杰出人民教师”1 人;获得福建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

     四、专业 建设 学院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和“清新福建”产业布局,紧扣《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主动适应莆田重点产业需求

     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围绕生源质量、就业质量、教学质量三个方面,建立健全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更好地服务莆田区域经济发展。根据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根据专业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基本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对接行业产业动态调整专业的长效机制,新专业设置按照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要求,在加强原有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改造的基础上进行;为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对接行业需求学校通过“撤停并转,优化调整”等措施将专业数从 44 个调整到 40 个,设置 7 个专业群。在原有建设的 7 个省级专业群基础上,围绕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组建专业群,通过“一院一品”等举措重点培育优势专业,重点打造 4 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6 个省级示范专业,1 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 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10 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建成与国家产业急需发展的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群相对接的 7 个专业群,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积极发挥品牌(特色)专业示范效应,广泛推广建设经验,带动一批专业建成校内优势专业、省内示范专业,引领全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2019 年获得国家级骨干专业 4 个、协同创新中心 1 个;通过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立项 2个,“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8 个。2019 年招生专业 32 个,

     涵盖了教育部专业目录中 12 个大类,专业设置更趋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了学院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吻合度。

     从统计开课情况上看,2019 年,A 类课程比例、B 类课程比例、C 类课程比例分别为 21.6%、50.6%、27.8%,形成了以 B、C 类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

     2019 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为 1.8 人天,仍需大量增加学生校外实训时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由2017 年的 8.8%增加至 2019 年的 19.3%。2019 年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分别为 169.84 万元、172.4 万元,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需不断拓展。

     五、学生发展 学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专业课程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拓展就业领域,促进创业孵化,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生可持续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院在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9 年,共录取新生 4735 人(含面向社会招生 580人),报到率为 96%,说明考生对学院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学院积极对接企业,2019 年与学院合作的企业数达到 214 家(其中本地企业 127 家),不断拓宽就业渠道。2019 年自主创业人数 10 人,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 100%,直接就业率 99.37%,毕业生专业相关岗位就业率为 87.05%,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对于学生的认可度也进一步提升。

     六、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发展,服务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莆田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港城的需求,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应用研发、文化传承的资源优势,切实为建设美丽莆田、清新福建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办学效益不断提升,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从统计数据来看,每个专业点学生规模数已从 2017 年的 127 人增长到2019 年的 204 人,专业建设的办学效益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仍应继续深化专业建设,优化专业配置,扩大各专业点办学规模。2017 年、2018年、2018 年,直接就业人数分别为 1653 人、1365 人、1429 人。2019 年,到中小微企业及基层就业数为 1298 人,500 强企业就业数从 2017 年的 87人增长为 2019 年的 131 人。

     密切与政府、行业、企业、社区、乡村、部队等部门联系,建成全国培训基地 1 个,省级培训基地 7 个,与莆田市应急管理局等共建员工培训基地 2 个,与鞍钢冷轧、华峰集团、海安橡胶等企业共建员工培训中心 7个,与 53 乡镇合作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工培训基地。五年来,承担社会技术技能培训 53006 人次,年均超过全日制在校生数 2 倍。设有国家技能鉴定站 1 个,开展职业资格鉴定 13526 人次,培训收入 1300.72 万元。学院已成为区域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高地,提升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从 2017 年的 219.28 万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509.87 万元,技术服务到款额从 2017 年的 286.25 万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805.67 万元,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七、 存在 的主要问题及 下一步发展举措

     学院将持续以争创省级“双高”校的目标和标准推进学院各项改革与建设。进一步增强在高职扩招环境下学院的适应社会需求能力,针对自评中存在的办学基础能力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水平不足、社会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等问题,结合学院发展实际,提出以下发展举措。

     1、 、 加强经费投入, 完善 教学基础设施, 提升办学基础能力 坚定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将“双高”校建设与新校区建设同步推进,实现内涵建设与办学环境同步提升。加快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多媒体教室和信息化课室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设施设备投入,全面提升装备水平,科学确定仪器设备的技术标准,打造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产业学院)。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信息化教学所必须的硬件环境、软件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2、 、 加大培养力度,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 ,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按照“按需聘用、保证质量、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工作。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投入的重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并把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继续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累积不少于 6 个月。积极组织和派出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海外研修,国内外青年教师访学计划。继续深入与企业合作,共建定期派出教师深入企业挂岗实践,邀请企业专家入校参与教学的教师和企业专家双向交流制度,让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岗位变动

     和需求,掌握行业最新前沿动态。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推行常态化“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模式,推动课堂革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形成一批省内外领先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整体实力和水平。

     3、 、 完善保障 体系, 加强专业 群 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推进内部质量诊改工作开展,进一步完善学院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五纵五横”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以“质量改进螺旋”为基本单元,内外结合、纵横联动、全覆盖的质量保证运行机制。通过健全制度以及进行质量诊断与改进,建构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各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督,从学院、院系、教师、学生四个不同层面建立完整而相对独立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持续优化“实时监控、定期分析、持续改进”诊改机制,高质量开展学校的诊断与改进工作。

     (2)加快整合优化专业群,集中力量建设“双高”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校企共同育人。对接莆田市“343”重点产业计划,按照分级建设构建专业群,实施“2+N”专业群分类建设计划,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将学院 7 个专业群按国家、省、市三个梯级分级建设,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打造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带动学院其他“N”个专业(群)同步发展,形成“2+N”专业群落,支撑和对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全校专业实力整体提升。发挥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作用,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系列制度,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教学

     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等,推动相关资源共建共享,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群发展格局。

     (3)面对国家 2019 年“双高计划”的大力实施,学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创新,打造课堂“金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教学中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增强专业与职业的吻合度,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同时,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和水平,凝练自身特色,培养“德技并修、五育并举”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

     4、 、 完善学生服务体系,提升学 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制度,不断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服务学生成长,大力建设学生社团,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提升专业课程的有效性,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 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强化技术技能积累 进一步对接福建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莆田“343”产业发展需要,提升专业与产业匹配度。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企业共建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技术研发、应用技

     术咨询、新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服务。实施社区教育,发挥学院师资、专业优势,面向行业企业,申报、承接、开展学历继续教育、技术技能培训、高端研修培训等项目。创新社会服务的工作机制,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努力提升学院社会服务的水平与质量。紧扣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国智造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进技术研发、科技应用,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增强辐射能力。

    推荐访问:自评 适应社会 评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