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浅谈高等学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时间:2021-06-23 04:01: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高等学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管理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时间为轴,梳理辅导员制度发展的七十余年历史,将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分为历史演变、初步探索、完善发展和专业科学四个阶段。
      关键词:辅导员 制度 发展 历史
      【中图分类号】G64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任务。明确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充满生机和活力,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成功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政治上可靠的接班人。而这种政治上可靠的接班人的培养和造就,归根到底要靠人、靠队伍,这支队伍中最主要的力量就是高校辅导员队伍。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是与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制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壮大,并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实践证明,高校辅导员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鲜明社会主义大学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透过历史的瞳孔,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沿革及时代特征加以考察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继承优良传统,对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高等学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史料。
      一,历史演变阶段
      1930年10月,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师井冈山后,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第一部基本法规,即《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条例中共包含10个条例草案,其中“中国工农红军政治指导员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明确规定了政治指导员的工作目标和职责——巩固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领导,使红军成为有力的工农革命的武装力量。[1]正是从政治指导员开始,逐渐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职业——思想政治辅导员。
      1937年1月,经过了长征与西安事变,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延安创办。抗大作为红军大学的前身,吸引了大量红军内部干部以及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前来学习。为保障党对抗大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学校专设政治部,下设政治指导员,全权负责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1]抗大的政治指导员制度,首次将学校与军队的政治指导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日后的学校辅导员制度提供了一个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1月在首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主持下,《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全国工学院的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各工学院有准备地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 [2]学校中的政治辅导员的概念第一次提出,为辅导员这一行业正式拉开序幕。
      在辅导员制度筹划试行一年后,教育部于1952年10月发布《关于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指示中明确规定“全国高等学校在思想改造学习后,应有准备地在校内设立政治工作机构,其名称可称为政治辅导处”,“辅导处设主任一人,必要时设副主任一人,在校长领导下进行工作”,“设辅导员若干人,在主任领导下辅导一系或几系学生的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组织推动教职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活动”。[3]这一指示的公布,标志着辅导员行业的正式确立,同时明确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岗位设置与工作职责。至此,我国学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二,初步探索阶段
      1953年,在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祥同志推动下,清华大学率先在全国正式贯彻实施辅导员制度。蒋南翔同志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注重巩固和发展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强调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绝对领导。对此,他从清华大学高年级学生中抽调政治思想好、学习好的党员学生,半脱产担任政治辅导员,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马列主义指导实践工作。从此,我国有了第一批一肩挑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的“双肩挑”又红又专的政治辅导员队伍,而这支队伍,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时至今日在我国各个高校中发挥着坚实的作用。
      1961年9月批准试行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其中,明确提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红与专的关系”,为此“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 [4]在中央批准的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专职辅导员的配备工作,“高教六十条”在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1964年6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建设政治工作机构试点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在高等教育部和直属高校设立政治部,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建立政治部的试点学校。同时提出在二、三年级内配齐班级的专职政治工作干部,从高等学校毕业生中选留,按照1::100的人数比例配备。[4]该报告第一次对于辅导员选留和配备比例进行了详细规定。
      1965年3月,高等教育部政治部要求各直属高校迅速建立政治部,并大力充实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强调高校设立专职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同年又出台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对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和学生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至此,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在全国各教育部直属高校范围内初步形成,而这支队伍的建立,对于稳定当时高校内学生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荐访问:历史沿革 辅导员 高等学校 浅谈 制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