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制度化管理与文化建设 高校社团

    时间:2019-02-13 03:19: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属于高校社团组织,对高校的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道德品质和个性的发展形成一个平台;高校学生体育协会的制度管理和组织文化的建设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高校体育社团――跆拳道组织文化的分析,认为科学、完善的课外体育制度管理是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富有创新的、特色的组织文化使其持久、具有吸引力,并对高校体育协会的组织文化建设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社团 体育社团 组织文化 体育组织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亦称体育协会)一直是高校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以及组织竞赛的中坚力量,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在制度管理上通常隶属校团委、学生会和高校社团联合会(The Union of University Association)。它对高校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高校体育竞技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等。近几年,随着我国大众体育健身热的兴起和新兴的体育项目的出现,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一,体育活动组织的多元化,例如,课外活动俱乐部和体育活动中心;其二,体育社团活动项目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篮、排、足球和乒乓、羽毛球外,跆拳道、瑜珈和围棋、轮滑、街舞、台球、登山等健身、休闲类运动项目开始在高校流行。本文以体育管理学的视角结合体育组织文化的概念就高校学生体育协会(或体育社团)的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1.体育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由来
      
      1.1体育组织文化是一个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在卢元镇主编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课程》第十三章(孙汉超教授主编)对其定义如下:体育组织文化指包含运动队在内的体育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具有本体育组织特色的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精神面貌的总合。①
      1.2每一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每一个组织也同样都有自己的文化。体育组织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初,组织文化的概念传入中国,尤其是中国的企业界,纷纷借鉴日本和欧美企业的组织文化理论,为本企业提供管理经验,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管理学界迅速开展了对中国组织文化的研究工作,结合中国国情,出版了中国人自己的组织文化专著,如张德、刘冀生的《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并在高校开设了组织文化学。目前关于体育组织文化的研究已经达成共识的观点有:体育组织文化是文化的扩展;体育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延伸,却又自成体系。目前在我国,体育组织文化的建设尚处于启蒙期。如果说中国的企业界从国外的组织文化的借鉴获得比较大的成功的话,体育界对此的研究就相对贫乏,尤其是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文化的相关研究成果更少。
      1.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组织文化是一种管理理念。只要有组织这种形式存在,就会有组织文化的存在。②“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的和本质的原则,它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在一个正规的企业里不能把它与具体的生产或经营做法混为一谈,更不能为了经济利益或短期的好处而放弃。例如:日本著名的SONY公司有三个比较经典的核心价值观,弘扬本国文化,提高国家地位;不模仿别人,努力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尊重和鼓励每个人的才能和创造力。“核心目标”是组织存在的理由或目的。以美国著名的Walt Disney娱乐公司为例,它提出了“给千百万人带来快乐”口号,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和经营理念,Disney风靡全球几十年而长盛不衰。上世纪80年代流传中国各行各业的、甚至家喻户晓的“女排精神”曾经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中国女排被比喻为“百战百胜之师”;如果说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是“女排精神”,倒不如说向女排学习的是一种竞技运动队伍成功管理的典范。在这个不断取得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冠军的优秀竞技体育组织中,形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和崇高的集体主义,遵从了我国运动队训练传统的“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原则,逐步创造了这个特殊的集体。直到现在,每一届新的国家女排成立都把“女排精神”视为队伍管理和训练、比赛的榜样。国家体育总局在20世纪90年代提倡“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正是我国体育组织文化的宏观的具体体现。
      
      2.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文化概述
      
      2.1高校体育社团的性质本文把高校体育协会统称体育社团。体育社团是社会团体的重要类别,也是对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因此体育社团有着更强的社会适应性。体育社团的发展程度,是一个社会体育发展水平、体育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分化与整合、社会参与程度的重要鉴标之一。
      高校大学生体育协会属于社会体育类社团,这是无疑义的;并且它具有民间性、非赢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有专家和学者认为我国的体育社团具有“双重性”的性质,“双重性”指“半官半民”,体育社团的行为受到“行政机制”和“自治机制”的“双重支配”。循着这个思路,让我们分析一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双重性”:一方面,学生社团在高校党委、团委的领导下,是学校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常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独立性,因此,它不是纯粹的民间组织;另一方面,学生社团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满足学生的需求,否则将失去支持和认同。据此,我们可以推出: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领域处于学校和学生均要认可的交叉地带;体育社团也具有这一性质。
      2.2高校体育社团组织文化既然体育协会是社团组织,就必然要有其组织文化。在这里,我们很难给高校体育社团组织文化下一个完美的定义,但这不会影响对它的结构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借鉴管理学的有关概念,从纯粹的体育角度出发,对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文化作一个分析。从组织文化的结构来看,有三个层次结构:1.潜层次的精神层;2.表层的制度系统;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三个层次,以跆拳道体育组织文化为例:
      2.2.1高校跆拳道社团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借鉴
      Taikundao,跆拳道,是一种来源于韩国的搏击运动,简单说,它就是不用任何器械或武器,赤手空拳与敌手格斗保护自身的武术,再具体说,跆拳道就是为了正当防卫,通过猛烈的精神和肉体训练,锻炼手、脚和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方法与技术。跆拳道不仅注重威力和技术,而且强调严格的纪律,高超的技术和精神教育,是培养正义感、刚毅性的独特的武术。所以,跆拳道不仅仅教给人们思考和生活的方法,而且培养人的克制力和陶冶崇高的人格,因此,不少人说它是一种近乎信仰的武术,并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在高校里,由于中、韩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跆拳道运动的开展日趋流行,在对南京高校跆拳道协会的调研中,有九成的高校创立了跆拳道协会,其流行之快、普及程度之高令人惊叹。
      2.2.2跆拳道精神和会员的行为准则――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这是跆拳道组织精神,是组织文化的核心。组织精神反映了组织成员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成为凝聚组织成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源泉。在南京邮电大学参加人数最多的跆拳道协会会员管理一条中,明确规定会员“礼让谦逊、宽厚待人,训练以礼始,以礼终;训练开始时,进入场地要主动向国旗、教练、会友敬礼;受人帮助要鞠躬答谢……”这是跆拳道运动的组织文化特色,同时也是成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可以理解为组织文化的制度层。
      2.2.3跆拳道的着装(服饰)是其组织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是人们最易于感知的部分。跆拳道的服装均为白色,预示纯正与成熟,区别水平的标志主要从腰带的颜色上看:白色腰带为初学者;黄色、蓝色为刚入等级者(分别为4―8级);红色为中等级者;黑色腰带为高级选手。
      其实,韩国的文化同中国文化有相似之处,跆拳道运动之所以能在中国以及亚洲国家甚至世界不同地域的国家流传并被接受,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它提倡的“爱国、尊师、助友、勤习”组织文化的特点――推广跆拳道运动及其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2.3除了跆拳道运动,高校篮球自发的学生组织数量也相当可观。近几年,“街头篮球”在高校风靡一时。“街头篮球”起源于美国黑人篮球文化,其崇尚“free-style”(自由、随意的风格),每个优秀的街球玩家用自己独特的篮球风格和技巧赢得观众的赞同和尊重。街头篮球对场地和人员配置的要求不高,可以是三对三,也可以是四对四,组合随意;为了展示个性,“秀”一下篮球技法,防守无须太严、胜负不太在意,只享受将篮球“玩”在股掌间的乐趣。街球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参与者的形象:宽大的衣裤、夸张的头饰和发型,配上嚼着口香糖的、一副很“酷”的表情。因此,观赏性和娱乐性是街头篮球文化的主要特点。在目前,我们很难将“街头篮球”组织归入正规的体育组织范畴,但它确实是现代青少年非常热衷的一项体育运动。
      
      3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的制度管理,塑造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文化
      
      目前,有不少高校学生思想工作者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课堂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作用愈加显得力不从心,培养学生社会工作经验的任务主要落在各级各类学生组织上,高校的学生组织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关键的平台作用。在高校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就高校体育社团而言,不仅仅是体育爱好者的活动组织,更是高校体育交流的窗口和高校校园文化、体育传统得到发扬与保持。
      3.1大学生体育协会或社团、体育俱乐部的各种制度及其承载的文化,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养成和体育素养提高、道德品质的锤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度,是一种规范性的条律,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③而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是组织的个性。缺少科学完善的制度,学生组织的自主性只会变成随意性;缺乏优秀的体育社团组织文化,没有价值认同,没有共同的目标,学生的成长只能停留在事务上,其组织就会缺乏吸引力,对组织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惟有具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优秀的、具有特色的组织文化的学生体育组织才能成为优质的成才平台。
      3.2提倡“软性管理”的方式,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组织文化”的本质属于“软文化”管理的范畴。我国高校在新世纪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1―2项体育运动项目,而高校一周两节体育课(体育选项)对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养成是局部的;体育是使人受益终生的,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活动既是体育课的延续,同时又是广大真正热衷某一体育项目的学生展示个性、完善自我的组织,对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大有益处。学校社团与其它社会组织比较所突出的地方在育人的功能,表现在教育对象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培养人和发展人。
      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组织成员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文化,它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其实质就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因此,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应着重培养以下几种意识:
      3.2.1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是培养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发展是主流,大学生是中国今后未来的中坚力量,然而在当代高校、中小学教育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遇到的难题。有人把高校比喻为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中转站”。“求知”与“做人”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同等重要的。个体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建立起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存关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习惯等与组织整合,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有体育教育方面的学者对中日两国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是否参加过体育活动俱乐部的问题调查中,中国大学生为32.0%,明显低于日本大学生的65.6%。④在许多西方国家,如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有意识地利用体育社团(俱乐部、协会)进行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某些社会伦理道德的培养,体育社团成为规范青少年儿童行为、发展群体观念,抑制过分个人欲望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中国大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协作精神”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通过体育活动及其体育组织。
      3.2.2竞争与合作意识
      英国两所著名的高校牛津和剑桥大学,每年都会举行传统的划船对抗赛,至今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1829年3月12日,剑桥大学向牛津大学挑战,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进行一次8人艇比赛,从此拉开了两校间百年恩怨的序幕。前一年的失败者就成为下一轮的挑战者。)划船运动在两校都很受欢迎,唯一的不同是划船的方法:在剑桥,船头朝前,划船人在船尾;而在牛津,则船尾朝前,划船人在船头。虽然只是校际之间的体育交流,但比赛水平相当高,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观众和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样,同一地域高校间的体育组织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因为,竞争未必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也可以开创一种双赢的局面。生命是需要对手的,没有对手就不可能成长。或许正是这几百年来互不服输的竞争,才使得这两所被称为“英格兰民族知识界的双驾马车”的名校不断发展,并在学术交流、人才流动等方面配合得十分默契。我国高校一年一度传统的“CUBA”联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媒体的关注,一方面推动了高校篮球运动的普及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了高校之间的体育交流。
      3.2.3创新意识
      组织文化不是固定不变,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创新本身就意味着组织的发展。例如:如果总是抱住竞技篮球的运作不放,高校学生篮球运动的开展就不会如此火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在渐渐成熟,但其运作机制不是千篇一律,高校社团应积极研究,打造有本校特色的单项体育俱乐部;在校内已形成规模的、在学校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体育社团可以积极向社区发展,开设分社团,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发挥其社会作用。
      3.2.4经营意识
      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高校体育社团应该学会生存与发展。高校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团委的拨款和社团成员缴纳的会费。长期以来,阻碍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经费问题,如仅聘请体育教练一项就花费较多。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意识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一些经营头脑灵活的企业开始对高校组织的大型文体活动投入小规模的资金和物资赞助,希望扩大其产品的销售和市场。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竞赛的开展以这些企业的产品或名称冠名,就会获得一定的赞助。这就要求高校体育社团的学生干部积极树立合作的理念(不是盈利),对社团的活动进行宣传、策划。在南京高校里,南京某海底世界、国内知名某品牌饮料公司早就加入一系列高校体育比赛的活动中。
      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原清华大学体育老前辈马约翰先生于1925~1926年在美国春田大学撰写的硕士论文《体育的价值》中有许多论述极为深刻和精辟,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去思考:虽然学校当局和高等教育家逐渐认识到有必要设立体育部门,但唯一的动机是学校里发展学生的体质,而很少有人能够看到体育在另一方面的更重要的功能:作为建树人格的正确的动机。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的一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体育的内涵和价值想要通过社团组织充分展示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需要高校主管领导、团委的支持和体育系教师的指导、帮助及高校社团联合会、体育部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这三方面的协同配合;高校体育社团通过开展其活动,例如:社团成立仪式、颁奖仪式,确立社团的目标、宣传社团的社会影响及对外服务社区的方式去打造本组织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形成组织的传统一直延续下去;这个传统――组织精神对大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应该是具有终生意义的。
      
      注释:
      ①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课程,2003.
      ②王玉珠.体育组织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第15页.
      ③夏征农.词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④于英等.中国与日本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6,2.
      
      参考文献:
      [1]王玉珠.体育组织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学校共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3-94.
      [3]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课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曹庆荣.论体育与高校组织文化建设[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郭廷安,霍少华.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6]杨芳,张军献.体育组织文化管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
      [7]于伟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0.
      [8]杨飞群等.浅议高校学生组织制度化管理与文化建设[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推荐访问:社团组织 制度化 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