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从《九色鹿》看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 台湾中国民间故事200集

    时间:2019-01-30 03:25: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它最早出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应有的严惩。整篇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贪心与负义的谴责,对善良与正义的颂扬。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故事性很强,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但浅显的文章中却蕴涵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对于这类课文,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特点,深入挖掘民间故事类教材的文化价值显得很重要。下面我就结合《九色鹿》这篇课文来谈谈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
      一、深入感受民间故事的语言内涵
      民间故事的语言,是历代人民群众,在语言的长河中,精心淘洗出来的金子与珍珠,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高尔基对于民间文学的语言,曾经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语言艺术的开始在民间创作。”“您会在这些作品中看到惊人的丰富的想象、精确的比喻、朴素得迷人和优美得惊人的形容语。”民间故事的语言朴实无华、刚健清新、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美的艺术魅力。其共同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朴素、简洁、形象。民间故事的语言撷取人民生活的日常用语,朴素自然,却不失之简陋。如《九色鹿》中介绍九色鹿的第一自然段:“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再如《牛郎织女》介绍牛郎的话:“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嫂过日子,哥哥嫂嫂待他很不好……”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语言朴素直白,形象生动,深入人心。直白朴素的语言,加上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中这正是训练学生语言的契机。对语言文字的教学,课堂重在“品”,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语言特点,品味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感受生活语言的无穷魅力。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品味朗读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思想品性,体会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善良本性;可在学习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述故事,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强化语感,提高完整、连贯表达意思的能力;也可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编小话剧、表演、续写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魅力,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二、深入领略民间故事的叙述方式
      民间故事属于散文叙事的一种,既具有一般叙事性文章的特点,即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同时它又具有叙事的生动性、人物的形象性、情节的夸张性,表现形式往往采用虚幻、拟人、对比等手法,主题鲜明。恰当地运用对比结构,充分发挥对比结构的作用,使对立双方的区别显得突出和鲜明,故事的艺术力量得到加强,这是民间故事表达方式的共性。教学过程中,教者可紧扣对比进行教学,深入感受文中不同形象的特点,领略民间故事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深入挖掘民间故事的主题思想
      思想内容上,民间故事集中体现了大众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也决定了最基本的审美趣味。如《九色鹿》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思想以及朴素的审美标准。其次,中国民间文学中都有一些共通的标准,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必须鲜明,在故事开头就有直接的表现,正面与反面形象之间不容许混淆,以便听众能够寄托自己的情感从而更方便地融入故事情节中,结尾必须让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到好报,大团圆的结局占了绝对地位。其实,《九色鹿》与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有着共同的地方,九色鹿的生活环境安逸舒适,与世无争,偏离世间人心的狡诈险恶,这符合古代劳动人民美满生活的标准,也正是表达的意外闯入引来了差一点的杀身之祸,但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再一次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河阳学校)

    推荐访问:民间故事 价值 文化 九色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